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归啃老     
花费上百万元到海外留学,归来却仍旧要靠父母供养。报载,上海竟出现了一批“海归啃老族”。  相似文献   

2.
苏枫 《小康》2011,(8):82-84
在2010年一年,留学回国人员达13.5万人,预计到2012年,海归总人数将超过百万。但毋庸废言,归国人数还是比例较小。中国已经到了必须遏制本土人才流失、主动吸引与争夺外籍顶尖人才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今年年初,国家推出了振奋人心的“千人计划”,其实在这之前也有很多吸纳海外人才的国家政策、部门规定和地方举措,我本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看法和实践体验。我1981年至1986年在清华上学,毕业后被推荐为中科院研究生,3个月后经教育部推荐到日本公费留学。在日本北海道大学攻读完硕士、博士学位后,在北海道大学研究中心任研究员工作了近2年半。1995年去了美国,我喜欢通讯行业,在日本时就搞半导体、光电材料、激光器等,一直到回国都在搞通讯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海归啃老     
花费上百万元到海外留学,归来却仍旧要靠父母供养。报载,上海竟出现了一批"海归啃老族"。究其原因,不外乎二。一是"低不就"。"一个月才四五千元工资,我花了如此高的成本去留学何必?"二是"高不攀"。自费到海外求学,混混沌沌几年,并没有学到多少真本事,要谋得一个高薪职位,你不挑人家,人家还要挑剔你呢!而市场是不会来迁就个人的,  相似文献   

5.
“海归”却并不洋派,有着科研人员的缜密思维,同时又具有企业家的坚定和执著,这就是杭州信核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任永坚博士给人的印象。从浙江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到DataCore公司存储产品的主要研发者,再到信核数据的总裁,任永坚与数据存储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此前,喧嚣的留学潮,如同社会学家费孝通所言。把一块石头抛向水面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这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一定与波纹差序有着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如今。他们有缘归来,讲述——  相似文献   

7.
《时事报告》2010,(11):4-4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真真认为,许多海外人才回国后,都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他们本人在科研体制上水土不服,他们的孩子在应试教育上水土不服。海外人才在用完国家给的一次性资助后,就要加入到国内的项目竞争行列。在这种体制下,每一个人都是围着项目、经费走,很难根据本领域的前沿变化确定、开展创新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人民日报社,非常荣幸地迎来了参加2017年第三届海归中国梦年度盛典的四海宾朋,我代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代表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总编辑李宝善向参加这次盛典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近年来,我国大批留学人员求学的足迹记录了中华儿女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伴随着我国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富强的伟大历史性跨越,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历  相似文献   

9.
迎接新海归     
《小康》2009,(5):30-33
金融危机的波及催发了新一轮的海归潮,而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出台的海外人才千人计划无疑为这些优秀的海外人才提一供了一次新的历史机遇。可以预见的是.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将会迎来一个全新的海归时代。而拥有更开阔国际视野和更丰富人生经验的海归们,毫无疑问将获得面向时代和未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逐渐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国内艺术教育,有一批学艺术的海归在回国后,在继续自己的艺术创作或演出事业的同时,更花大量精力在艺术教育上,希望将自己学到的艺术知识和理念,传递给正在通往艺术殿堂路上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到2003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已达70万以上,累计回国留学人员超过17万,2003年回国人数首次突破2万。据统计,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岗校长中,有近八成的人有过留学经历,近2/3的博  相似文献   

12.
复杂的人际关系、残酷的职场竞争、婚恋的挫折与不幸……随着现代人的精力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白领都渴望“逃”出喧嚣的大都市,到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里小住,借以放松疲惫的身心。如今,女孩艾玲就能让你好梦成真,她在海南岛的深山老林里,开了一家野性十足的“帐篷旅馆”,让现代人去过新鲜而刺激的“原始”生活。没想到,短短3年就赚了120多万元。她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0万,然而随着大幅扩招,这一数据到了2008年和2009年已急剧增长到550万与590万,是2001年的5倍左右!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月25日,上海市保安服务行业协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会上,上海市公安局有关领导通报了《2012年度上海市保安系统先进保安队、优秀保安员及十佳保安队、保安队员的评选报告》。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15,(9)
<正>三届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侨界十杰、省留联执行会长兼秘书长曾支农,在湖北,从省领导到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直呼他"博士"。玉树临风、气度儒雅、思维敏捷、谈吐有趣,喜欢品茶论道,是这位海归博士给人的第一印象。1992年他东渡日本,9年后摘取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桂冠,成为这所百年世界名校史上第一个以本科学历被破  相似文献   

16.
在北京珠市口东大街的一间写字楼里见到王卫军的时候,他正在接待一拨又一拨国内外客人,十分忙碌。王卫军,业内人士都习惯称他的英文名Tony,是北京祥和宝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同时又是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会员。年仅36岁的他,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后到英国的谢菲尔德大学攻读MBA并获得了这所皇家院校颁发的全优毕业证书。一次偶然的机会,参加了中国招商团在英国举办的招商活动,招商团希望年轻的中国留学生能够回国报效祖国。在异国他乡,王卫军听着那熟悉亲切的乡音,听着讲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被深深地感动了,…  相似文献   

17.
陈菁 《当代广西》2007,(17):34-35
他远涉重洋苦读,归国后回到广西大学,从事科研教育工作,为故土广西、为国家生物技术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年6月,他当选为十七大代表,深感肩上的重任,更加潜心钻研、埋头苦干。他就是壮乡骄子、广西大学博士生导师陈保善。  相似文献   

18.
想创业早准备 如今,不少“海归”在求职受挫后,希望走上自主创业道路,但对如何创业、创业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却倍感茫然。徐小平认为,“海归”要成功创业。关键是出国前一定耍有职业目标,明确出国回来干什么。徐小平告诉记者这么一件事:他前段时间遇到一个律师朋友。这位律师8年前出国学管理。而今已学成归来。回来后却找不到工作,因为做律师,他并没有学到西方律师的精髓;而做管理呢,他在中国又没有任何管理经验。因此,两头不着边。  相似文献   

19.
“海归”者,留学归国人员之谓也。“奶酪”则是对回国后“海归”所过上的幸福生活的一种比喻,它意味着一份稳定待遇丰厚的工作,一幢豪宅,一种社会的认可和老板的赏识。20年前,“海归”在人们印象中就是精英的代名词,是各家用人单位求之不得的人才,身价很高。20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已经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中国,市场经济大步跨越,迅速与国际接轨。现代化手段拉近了与世界的距离,开阔了国人眼界,不出国门就可以掌握高新知识。在这种背景下,“海归”似乎难以独领风骚了。近日,北京中关村某公司以月薪2500元招聘软件工程师,引来“海归”硕士争相竞聘。于是有人惊呼:“海归”跌价了!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保障世界》2006,(6):23-23
总体而言.留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趋好的。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有38万人出国留学.其中13万人已学成回国.尚有25万余人留在国外学习、工作。目前,中国回国留学人员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进入全国各地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就有近万人,其中90%以上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