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大国、礼仪之邦,“礼”是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之本,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礼”,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就有“明礼”一条。但是在我们的现实工作、学习、生活、交往过程中,有悖于文明礼仪、不符合礼仪之邦形象的现象时常可见,  相似文献   

2.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很重感情。而设宴请吃饭又是国人联络感情、表达谢意的一个“平台”、一大习惯:求人帮忙得请客吃饭、商务活动得一起吃饭联络感情、得人好处表示感谢得聚一聚、有了喜事得请要好的朋友同事“撮一顿”……  相似文献   

3.
唐涛 《求索》2008,(2):77-79
道德冷漠是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现象,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呈现的一种麻木、冷漠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具有相当的聚合性与持久性。道德冷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和疏远;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冷淡、不信任,甚至彼此排斥和否定。本文认为,以往对道德冷漠现象的分析范式缺乏对个体内在体验的反思.忽视对社会主体健全的道德人格和交往型现代人格有意识的培育,而仅仅注意社会成员被动依赖社会系统的整合这一面,势必进一步削弱人的道德实践能力。本文试图弥补这种分析范式的不足,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沉默”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观博之辩     
《上海支部生活》2010,(7):10-1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人站起来了,富起来了,有道是“仓禀宗而知礼节”,加之我们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按说文明素养应该不成为问题,但事实无情又无奈地告诉我们,经济的富裕并没有自动改变中国人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近日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只有2到5成信任陌生人。”相信许多人结合自身所见所闻,都会唏嘘“社会文明在发展,人与人之间却越发冷漠”。  相似文献   

6.
都说现代人冷漠,都说“80后”自我,但21岁的大三学生曹恒蕾用自己的真情感动了社会。大学好友身患绝症病逝让她悲痛不已,好友的临终遗言更让她担起一份责任。一年多来,学业紧张的她总是挤出时间。坐公交赶到干妈家中“代友尽孝”:听她倾诉、陪她聊天、伴她逛街、为她烧菜……  相似文献   

7.
礼仪是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不仅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 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具体反映 也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是我们向世界展示友善 热情 好客风尚的大好机会。大家在热情迎接奥运的同时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当今社会的文明礼仪与“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无论是生活礼仪、社会礼仪、涉外礼仪,还是赛场礼仪、职业礼仪,我们还都有不熟悉和做得不够的方面。在迎接和举办奥运会的过程中,你、我、他都是东道主,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 从现在做起 加强学习 认真提高 为重塑礼仪之邦的时代形象做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颜穑 《就业与保障》2008,(11):31-32
认识杨云招的人都说:“杨云招啊,活脱脱就是一个城里姑娘,时尚、讲究,懂得生活。”但,当你真正坐下来与她谈天说地时,杨云招的朴实才会逐渐明朗起来。采访间隙,将乐县邮政局局长告诉我们:“你别看杨云招娇小柔弱,其实她是我们这里工作最有狠劲的员工。”“狠!有多狠?”局长开玩笑的说道:“特别狠!”带着这句话,我们走近了杨云招,走近了那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女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界,讲“礼”重“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代生活中人际交往的礼仪问题被忽视了,“温良恭俭让”甚至成了另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人之一生充满着偶然与机缘,它无形中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不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邹丽君,年轻时既安分又努力,“待业”之后,又重新“上岗”的她,却与“老外”结下不解之缘。在这里,这个普通中年妇女以她平和自然的心情,向我们讲述了她20多年看似新鲜实则平常的生活之路。  相似文献   

11.
喻向午 《政策》2009,(4):58-59
这些年,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但我们与自然界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面对与我们相濡以沫的大自然.很多人变得冷漠了,更有甚者,他们排放污水和废气,破坏植被,盗猎野生动物……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毫不留情,不曾手软,好像他们是外星人,不需要生活在这片我们共同的家园里。  相似文献   

12.
复杂的人际关系、残酷的职场竞争、婚恋的挫折与不幸……随着现代人的精力压力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白领都渴望“逃”出喧嚣的大都市,到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里小住,借以放松疲惫的身心。如今,女孩艾玲就能让你好梦成真,她在海南岛的深山老林里,开了一家野性十足的“帐篷旅馆”,让现代人去过新鲜而刺激的“原始”生活。没想到,短短3年就赚了120多万元。她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精神文明导刊》2011,(8):58-59
一个表情有时候能顶上千言万语。我们相信一个微笑背后的善意和友好,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帮助,而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隔阂。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曾在“礼”的氛围中熏习了数千年,至近现代则爆发了激烈的毁弃礼教的思想运动。“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近10余年中国经济的腾飞,社会物质财富有效地增长和积累,为“礼仪文化”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然而,时下“礼仪文化”的种种现象,既给人以喜,又给人以忧。就象有人指出的,“仓廪实而不知礼节”也是很常见的。因而我们有必要从正面提出“重建礼仪之邦”,以此唤起一种自觉的意识,陶铸一种自觉的行为;并通过理论上的探讨,来引导当代“礼仪文化”的健康发展,推进中国文化的现代化。重建礼仪之邦:“…  相似文献   

15.
引子:呼唤道德中国 德,这是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字词;这,也是一个我们冷落了的字眼,尤其是当我们进入市场经济大潮的时时刻刻。   然而,我们却是一个拥有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之称的国度。在 5000多年的悠久文化传统中,如果我们有耐心,足以打捞出一串串比地下铜钱更有价值意味的“道德”链条。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开篇四句便是我们优良传统的活生生写照:“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这半边是“淑女”,那半边是“君子”。女娲补出的天穹使她的传人在道德的冰河上不敢造次,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  相似文献   

16.
对于生活在这个世上的每一个人而言,人与人之间有着不小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成分上都是随着后天自身的开发和创造而产生的。所以,如果我们在“人”字的基础上,再开发一下“资源”,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刘根生 《群众》2008,(4):58-58
2008年是南京与德国莱比锡市结为友好城市20周年。日前,笔者随南京代表团赴德国莱比锡市参加了“中国文化·南京日”活动。几件小事,给了我很深触动:宾馆早餐厅就餐者尽管很多,但几乎听不到声响,餐间交流全是“窃窃私语”;路口,见有车驶来,我习惯性地停下,驾车者却也停下车微笑着挥手示意“你先走”;在机场,机票被我从口袋里带到了地上,刚弯下腰,一位金发女郎已把票拾起递了过来……此类小事,使我感到温暖舒服,也使我对这个城市有了好感,更使我忍不住感叹和思考:我们这些“礼仪之邦”公民,其文明素质与世界文明是否已有些“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18.
大前年的冬天,小我近八岁的她在父母亲朋的极力撮合下,委屈地和我走进了婚姻的“围城”。虽然此时的她已经成为我的合法妻子,然而,她从内心世界里却并没有真正接纳我。婚前,她曾多次告诉我,我们之间存在着年龄的悬殊、思想观念的分歧、兴趣爱好的差异、生活方式的抵触,即使走到了一起也不会幸福的。可是,这些理由并不能阻挡我与她接近、向幸福靠拢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11,(11):18-19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世界,人们以修德作为立身之本,但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滑坡让人瞠目结舌,其严重程度已到了必须紧急制闸的时刻。党中央对此十分重视。最近,温家宝总理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提出了“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的要求。社会各界都在密切关注这个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陆晓禾写了《道德文化建设的“短腿”问题如何解决?》一文。为此.记者对她进行了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20.
期刊选粹     
《时代》周刊礼仪之邦需尽快补修文明课尽管中国是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忘记了中国的传统礼仪是什么。一些新兴的中产阶级常在公众场合放任他们的行为举止,这是因为中国人“富足的速度太快,以致他们还没来得及学习与其财富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