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层级的重要指标,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项战略任务.现今,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社会主义认同、社会分配、社会舆情和非传统安全四个方面的挑战.文章拟从理性认识这四个主要方面的现实挑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十四五"时期,我国基层治理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包括社会结构持续变迁、社会价值观念更具现代性、人们对公共安全更加重视、基层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呈现交织叠加态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难以适应新形势等,需要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二是要促进自治、法治、德治和智治的"四治"融合,三是要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四是要加快包括体制机制、专兼职队伍、经费和资源等在内的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3.
郭锦鹏 《人民论坛》2014,(8):177-179
大学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中的内容之一。大学治理现代化应该紧跟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大潮,更好地履行现代高等教育的功能和使命。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建设要素是外部环境的法治化和内部体系的制度科学化。大学治理现代化的评价标准应注重“法制健全、责权科学、社会服务、文明传承”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艾野  朱哲 《人民论坛》2020,(11):90-91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的具体展开,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前线指挥部。市域社会治理德治体系优化效果如何,事关市域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新时代实现市域社会治理德治体系的优化目标,要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个层面上加强建设,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德治"养料。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政党、国家、社会是基本主体,"政党—国家"、"国家—社会"与"政党—社会"是制约国家治理成效的三组核心关系。因此有必要以"政党—社会"关系为研究出发点,从历史变迁、现实挑战和实施路径三个方面,探讨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当如何通过"转变和改善党对社会的领导方式"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价值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治理的重要方面,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资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价值遵循、提供价值引领、凝聚价值共识;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实现形式,为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载体和制度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时代融合的历史必然性,应从"加强理论研究、理念转化入心、核心价值内涵于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力行核心价值"等四个方面推进两者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治理是一种新的学术范式,意味着对传统管理方式的挑战和创新。公共治理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方略的概括凝结,是指导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其以符合中国国情、为了人民幸福生活、实现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内容涵括政党治理、民主治理、依法治理、以德治理、系统治理、全球治理等方面。习近平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是继我国"四个现代化"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发展战略,折射出中国当代公共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8.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我国社会治理领域最新的政策议题,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市域处于国家治理的中观层面,具备县域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从现实生成逻辑上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从理论生成逻辑上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必然结果;从制度生成逻辑上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市域层面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客观要求。未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这七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协商民主在中国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核心价值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衔接不同协商形式,有效整合治理资源;二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解决集体行动难题;三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有效协调社会矛盾;四是扩大基层治理的有序政治参与,建立更坚实的合法性基础.相应制度的改革进路应该着力于党建引领、技术赋能、制度规范和能力培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国家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制是治理中重要的概念和形式,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社会治理的主体、社会领域的问题以及社会治理的价值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我们应以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作为突破口,通过理顺政社关系、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基层自治和底层参与、创新社会矛盾体制、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多中心的治理模式等途径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重要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国家治理视野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意义、实践和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风险社会的来临直接影响国家治理的绩效,能否有效回应各种风险挑战已成为衡量国家治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野出发,近年来在我国实践中兴起并快速发展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各地积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切实加强风险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成果。本文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模式、特点、评估对象、第三方评估和制度化建设等方面的一些新情况和做法进行了述评。最后强调,当前进一步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应在解放思想、消除认识误区和加强官学双方沟通的同时,着力解决好评估主体确定等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治理的突出特色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变迁就是在党的引领和推动下展开的。这一过程以党政社关系的演变为扭结,历经党建国家、党改造整合社会、党领导社会管理、党领导社会治理四个阶段,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构筑了政治与社会前提,奠定了制度与物质基础,培育了多元治理主体,完善了治理体制机制,开启了社会治理全面现代化的新征程。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自身发展带动社会进步的过程,其成功经验:一是以党的思想理论的守正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的现代化;二是以党的组织机制与队伍优化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三是以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推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四是以党的自我革命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引领力。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至此,"治理"成为中国新常态表征之一。国家层面,突出国家治理新战略;社会层面,强调社会治理新体系;社区层面,注重社区治理新模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之一,治理的现代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就很难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同样,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社会治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现代化表达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协调与相一致的关系。当前,我国的国家治理状况遭遇社会现实的严重挑战,必须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并以此来回应现实需要。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社会文化、国家权力、依法治国以及人的作用六个方面的重大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尽管H7N9禽流感事件对比十年前的SARS事件,不管是政府、社会、民众的应对都有长足的进步,但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言,现有的回应性治理大多仍是治标不治本。"双重风险社会"语境下,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与后现代的风险管控同时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出了全新挑战,"两步并一步"走的社会现实要求进一步深化国家治理体系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金华全市铆足劲头,各项工作严而再严、细而再细、实而再实,有力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适时组织复工复产,体现了金华市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升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的好基础、新作为,也对如何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推进社会前进的动力,除了斗争,还有理性妥协。理性妥协应成为社会共识和公共理性,成为化解社会冲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性选择。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等各方治理主体的理性妥协和积极互动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理性妥协社会共识化和制度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并从推进资源配置更加市场化、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推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和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实现国家治理法治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更加开放化;推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社会治理更加有序化;推进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更加科学化等六个方面指明了今后加快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20.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标志着我们党从一个革命党真正转变为执政党。法治化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法治化的过程。当前,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建设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法治理念、法律体系、法治平台以及治理能力和化解矛盾等等方面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创新,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