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奈保尔曾经三次到印度进行文化寻根,对于印度文明自有比较独特的观察和论述.他的印度叙事与殖民文学时期西方人的印度书写存在着暗合之处.本文即以后殖民理论为方法,对于奈保尔的印度书写进行分析对比,找寻殖民文学与后殖民书写中的学理关联.  相似文献   

2.
印裔移民作家拉什迪是当代英语文坛最重要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他的诗学论述因为跨文化的后殖民语境格外引人注目.拉什迪诗学观涉及到历史书写、民族叙事、文化身份、英联邦文学、英语解殖等诸多重要问题,体现了后殖民理论的许多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家吉卜林是典型的殖民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印度被殖民的历史本貌,其滋生于帝国心态的帝国话语使其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表述印度主题,并以东方主义的视角对印度进行艺术直陈.本文分析了吉卜林的印度书写,探讨了他在殖民文学创作中反映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4.
杰哈布瓦拉是当代著名的后殖民小说家之一。她以印度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炎热与尘土》因为其复杂暧昧的东方主义手法而引人注目。本文将这一作品放在殖民与后殖民文学的历史语境中进行研究,揭示了它的文化复义性。  相似文献   

5.
在吉卜林、叶芝等英国作家笔下,出现了与两个“东方”即中国和印度有关的文化信息。探索这些作家笔下的中国叙事和印度书写之异同,成为本文的旨趣所在。英国作家对于这两个“东方”形象的描绘反映出西方看待东方的许多复杂信息。  相似文献   

6.
英国现代著名作家E·M·福斯特的长篇小说《印度之行》涉及到印度的历史、文化、宗教、民族、政治等诸方面问题.福斯特与印度存在紧密的生活及思想关联.在《印度之行》中,存在着多个侧面的印度形像,既有关于印度被英国殖民的历史的客观记叙,又有关于印度民族宗教矛盾的艺术直陈,既有东西互动关系中体现的印度素描,又有从"东方学"角度观察而来的印度变形.  相似文献   

7.
陈义华 《东南亚》2012,(3):47-51
现今流传的大量印度文学典籍,向读者呈现了寡妇作为一个数千年来受压迫的群体的社会地位的变迁以及印度知识界包括后来殖民时代印度社会改革者对于寡妇问题的思考,以此可以管窥印度传统文化中的压迫性因素在印度历史中的流变以及对于印度国家现代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保罗·司各特关于印度的神秘化、色情化描叙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小说以“性神话”书写印度和探索东西关系提出质疑,并以后殖民理论和女性主义思想对这些东方主义手法进行清理。  相似文献   

9.
台湾日据时期来台的日籍殖民作家西川满搜集、整理、创作了一些台湾民俗题材文 学。被他认为是“日本南方异国情调”的台湾民俗文化现象, 大部分和闽南文化高度近似乃至完全 一致, 其实质是中国大陆文化向台湾的延伸与发展。西川满的台湾民俗题材文学恰恰成了台湾与 中国大陆、台湾民俗与大陆民俗、台湾文化与炎黄文化血脉不能被斩断的反证。违背西川满的初衷 的是, 其台湾民俗文学文本客观上变成了“文化殖民”神话的证伪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保罗·司各特关于印度的神秘化、色情化描叙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小说以“性神话”书写印度和探索东西关系提出质疑,并以后殖民理论和女性主义思想对这些东方主义手法进行清理。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拥有独特的社会语言环境,英语和汉语作为通用语享有同等地位。本文旨在对新加坡英语和华文文学的发展进行梳理,从而找出这两种主流文学在创作风格和特点上的相同点,以达到探究新加坡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文学发展趋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述老挝古代文学的三大特征,即:外来文化特征、地区和民族特征以及宫廷政治特征,认为老挝古代文学具有开放包容的特质,对老挝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越南文学在越南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越南现代文学形成、发展、成熟的一百年 ,也是越南国语字文学从形成、发展到成熟的一百年。20世纪的越南文学走过了现代化、革命化和民主化的发展历程。本文就越南文学现代化进程作些探讨。一越南文学现代化进程自20世纪初开始 ,其首要标志是国语字的使用。所谓国语字 ,就是用拉丁文字母标注越语发音的一种拼音文字。国语字在越南只有300年的历史。开始时主要是在越南的西方传教士用来学习越语和进行传教布道的工具。法国占领越南后 ,便开始教授、推广和传播国语字。1917年 ,法国殖民…  相似文献   

14.
柬埔寨文学是东南亚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柬埔寨有着友好悠久的交往史,中国对柬埔寨文学的研究缺乏细化和深入。本文主要对柬埔寨文学在中国的研究情况、特点进行论述,分析存在问题,探究未来走向,以期推进柬埔寨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学如何移植到南亚次大陆 ,分析了英语语言和文学在新独立的巴基斯坦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虽然英语语言和文学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到南亚次大陆的 ,但是 ,英语语言与文学如何在一个全新的人文传统中生根发芽 ,仍值得今天大力提倡英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的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大众文学是日本"近代""民族国家"确立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日本"近代"大众文学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大正末年到昭和十年(1935),作家多将时代背景设置在幕府末期至明治初期,实质是通过文学的方式对近代民族国家的"大日本帝国"的历史的再发现;第二时期,昭和十年至1945年战败,作家大多表达了作为"大日本帝国"国民一员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体现了日本知识阶层的"国民化",这一时期的《宫本武藏》更被认为是日本国民自我的确认之作。然而,从战时的《宫本武藏》到2010年时代小说《天地明察》的畅销,我们仍能透视出内在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为了寻求解决办法,作为俄罗斯文化晴雨表的文学首先在诗歌创作上进行改革,他们开始否定理性,崇尚感性,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渴望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于是,俄罗斯现代派——象征派、阿克梅派和未来派相继产生,且迅速渗透于哲学、绘画、戏剧、音乐、艺术等领域。这些艺术在汲取诗歌艺术精华的同时,对文学的创作又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英国近代文学发轫于文艺复兴。除乔叟、莎士比亚、琼生等的人文主义的社会主题创作外,自然主义的创作也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兴起。这一新潮流虽不直接参与社会政治冲突,却从更深层面触及到世界观的转变,开辟了有别于中世纪以及上古时代的崭新的自然观,并从根本上奠定了近代英国人社会变革活动的精神基础。随着资本主义体系的确立和壮大,英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影响也不断深化和扩展,对后世的自然史、博物志、自然科学乃至自然哲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初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流派,俄国形式派不满足于传统文学理论混杂于其他学科研究中的状况,认为文学是一门独立的系统科学。他们以建立系统而科学的文学理论为己任,将文学研究从与其他学科的纠缠中剥离出来,将文学研究的重心放在文学作品的文学性上,以语言学分析作为方法论,最终建立了以文学性为核心的文学本体论。  相似文献   

20.
吴清和 《西亚非洲》2007,7(2):58-60
yh古代西非的马里帝国(13~15世纪)不仅在开采黄金、炼铁、农业生产等方面有重要历史地位,而且在文学和音乐舞蹈等文化艺术领域也有辉煌成就。虽然西非的文化艺术受到西方入侵与殖民统治的冲击与蹂躏,但它们却能在各种劫难中生存发展流传至今,口头文学就是其中之一。西非口头文学起源于马里帝国时期的曼丁哥文化;曼丁哥文化的思想基础是相信自然神的原始宗教。原始宗教也称拜物教,正是拜物教奇特的宇宙观孕育了口头文学。伊斯兰教、天主教,以及西方各种文化思想与价值观相继进入西非,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宇宙观也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