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直是我们国家的人才政治原则。本文在回顾国家相关文件政策与分析当前党政领导干部品德测评问题与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品德的资本性、可测量性与可开发性,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提出了包含"评价、任用、开发"的一体化的OSL动态测评模式,并对这种测评模式提出的背景与原因,内涵、结构及其运行机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文章认为,品德测评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通过品德测评来提升领导干部的品德素养。本文设计的OSL测评模式,不仅仅在于对领导干部品德行为的养成效果进行评定,而且这种有组织有计划的品德行为测评本身模式具有开发的功效,能够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养成进行反馈、调节与引领。  相似文献   

2.
从“互联网+教育”这一特殊视角看,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新的知识生产、转化、储存、学习方式.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信息和国内外优秀课程资源,为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为青少年学生培养和增强动手能力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人们的学习生活——知识传播、技能习得、品德养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现行教育教学(包括教师)只注重陈述性知识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以“标准答案”进行“统一”评价和规范的做法,构成了巨大的冲击,甚至撼动了现行教育教学的根基.这种影响和冲击实际上是对教育教学艰难改革强有力的倒逼和反推,体现了一种革命性大趋势.人们唯有乘势而为,协力推进改革,才能使教育教学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成长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从历史上看,优良家风是尊师重道美德的承袭载体,尊师美德在尊师与孝亲相契合的大众家风和尊师与治国相结合的帝王思想中得以传承。就个体而言,优良家风是尊师品德养成的道德基础。优良家风为尊师观念的形成提供了道德价值认同的土壤,为尊师品德的养成奠定了道德人格基础。从社会观之,优良家风对尊师重道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对不良社会风气具有过滤和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在开展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创建过程中,各示范校在抓好常规教育的同时,本着“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的德育理念,结合各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出“自主体验式”教育模式,逐步形成了鲜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崇高品德内涵丰富,涵盖了人性"真、善、美"的各个方面。它的形成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又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更是周恩来刻苦修养、自觉自律的结果。它的形成对当代青少年道德品质的养成有很多启示,重视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的作用,重视发挥养成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的作用,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道德品质养成的社会氛围;青少年应主动加强品德修养并不断增强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徐益亮 《青年论坛》2014,(1):114-117
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学校仪式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而且更为重要和根本的还在于它的个体价值。个体价值不仅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追求。学校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指学校仪式满足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需要的积极意义。学校仪式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提升人、塑造人、发展人的价值。具体表现为个体文化习得、情感陶冶、磨练意志、行为养成。  相似文献   

7.
在劳动教育中深层次关注学生经验,有助于劳动教育的真正落实。在经验引入中增强自觉的劳动意识,在经验反思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在经验分享中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在经验生长中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真实情境、真切体验催生劳动教育的驱动力,使劳动教育接地气、有温度、增实效。  相似文献   

8.
陈君 《求索》2005,(10)
内化是受教主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认为,个体品德的内化是经由教化接受、体验体认、情境创设、固化等机制,在观察亲历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和认同自居等方式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对思想政治教育适应超越规律的释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桂海论丛》2007,23(5):55-57
适应超越规律就是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既要从受教育者的现有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和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发,又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实践的时代要求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不断完善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行为规训和德性养成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二者共同影响着公民道德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然而,在公民道德教育中人们片面重视行为规训、制度规范的德育功能,忽视了道德修养、德性养成、人格教育,出现了道德信仰失落、道德行为失范等德性养成缺失。因此,公民道德教育不仅要重视道德规范约束、社会舆论监督等行为规训,还应当注重道德修养教育、个体道德内化等德性养成,促进公民道德教育从行为规训向德性养成转型。  相似文献   

11.
正英语教学过程是认知过程和情感教育过程的统一,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功用是实现素质教育有效手段之一。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中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体验,健康的情感是人的精神境界得以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人的道德行为的支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知识,养成良  相似文献   

12.
<正>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公务员队伍,是人民期望、时代之需。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任务首先是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养成。当前,应该积极推动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巩固执政基础的关键所在。政治品德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首要之义,其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两个维护"的落实,关系到宗旨意识  相似文献   

13.
让德育课走近学生,创建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动”的德育课课堂,是提高德育课实效性的重要条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这就为德育  相似文献   

14.
营造感恩气氛,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感恩,并不是要做付出与所得的价值交换,而是要更懂得尊重和珍惜。深化感恩的层次,强化感恩意识。①教会学生识恩、知恩。②教会学生知恩图报。③教会学生施恩不图报。拓宽感恩途径,实践感恩。感恩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识恩、知恩,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报恩、施恩,养成感恩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5.
陈平 《传承》2012,(15):28-30
《论语·宪问》篇中,子曰:“修己以敬。”孔子认为修养好自己的品德,能认真谨慎地面对一切。孔子还说“修己以安百姓”,其意是只有修养成高尚的品德,才能治国平天下。可见,为官者要做事成事,有所作为,学习和修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习惯,就是由于反复体验和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自身需要的一种行动方式。它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觉地体现在人的行为中,成为人的不可缺少的东西,甚至会影响人的一辈子。少年儿童是情感和行为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所谓“养正当始于蒙”。如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一、用示范作用引导学生的行为。示范是行为教育中最积极主要的因素,是人们学习社会规范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教育要想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教师必须了解青少年价值观养成规律,理解学生价值观的养成在学习范围、认知方式、价值观形成方式、价值判断依据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价值观教育在内容上应当遵循由内而外原则,让学生由近及远做起;在方式上应当体现直观形象原则,让学生拥有真切的价值体验;在过程上应当坚持整体性原则,让学生知情意行合一;在目标上应当体现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则,让学生形成价值自律。  相似文献   

18.
朱晓红 《前沿》2013,(13):110-111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养成是潜移默化的,使得家庭、幼儿园与社会三种教育途径具有渗透性的特征.本研究聚焦于儿童社会性养成的幼儿园教育途径,通过调查呈现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途径在专门性与渗透性两类教育活动中实施的情况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安院校学员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严格的警务化管理中部分学员易出现不服从管理、唯我独尊、人际关系紧张、脾气暴躁甚至行为冲动等违背警察素质要求的"失范现象"。要提高学员的警察意识,公安院校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应针对学员的个体差异,有意识地加强"失范"学员宗旨教育,提高无私奉献意识;培养全局意识,养成令行禁止的习惯;锤炼意志品德,提高防腐拒变能力;提升专业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荣辱观教育中德育网络的构建符合学生品德形成规律,符合信息时代品德发展的必然趋势;青少年荣辱观的现状迫切要求德育网络的构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目标的实现,要求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教育影响协调一致,形成德育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