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2007-2010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发现有:①2006-2009年16-29岁人口规模增加,16-34岁人口规模减少,未来15年规模均将缩减;②金融危机前期缩减了青年就业人口的规模,金融危机后期就业规模回升到危机前的水平;③金融危机使得自营劳动者比例减少,而雇员比例增加,创业愈加艰难;④金融危机时期青年就业人口平均周工作时长明显缩短,后金融危机时期时间又有所延长;⑤25-34岁青年人口中失业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比例在金融危机高潮期2008年达到峰值,随后的2009年有所下降,而20-24岁青年人口失业比例一直是最高的,而且还在不断升高;⑥大学专科学历,乃至大学本科,是失业人口比例最高的人群,一半左右的青年失业人口是“毕业即失业”.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0年、2010年中美两国的人口普查等数据显示,两国青年人口发展特点分别为:中国青年人口规模有所减少,美国青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和美国青年人口的分布都呈集中趋势,中国比美国集中程度更高;在受教育方面,美国青年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远高于中国,但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中美两国青年的就业规模和占同年龄组人口就业比例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中国青年就业比例高于美国青年,中国青年失业人口的规模一直处于减少态势,其失业人口占同年龄段人口比例和占总失业人口的比例都有所下降,美国青年则与此相反;中国青年的流动规模多于美国,中美青年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观点与数据     
观点与数据路得/采编青年▲我国青年就业比例下降,就学比例上升1996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数据表明,15—24岁就业人口占同龄人口的比例为65.20%,比1990年下降13个百分点,比1995年下降7.5个百分点。15—24岁年龄组人口就学的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14-29、14-35岁青年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结论是青年人口总量和比例逐年减少;低龄青年性别比偏高,且在未来会更为严重;流动是影响青年群体空间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广东是青年人口数量最多的省;我国的城镇化主要是青年的城镇化;流动青年规模大,远距离流动比例高;青年平均受教育年限比14岁以上总人口高1.7年;青年在二、三产业中就业的比例高于父辈;青年的平均初婚年龄在推后;未婚青年的性别比偏高趋势严重,婚姻挤压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5.
张翼 《青年探索》2022,(5):5-16
通过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对照分析,讨论了中国青年人口的新特征。第一,在总人口中,青年人口占比不断降低,显示出人口金字塔的持续萎缩态势。城市少儿及青年人口占比均高于镇和农村,预示着未来少儿和青年人口的城镇化率将继续增加。第二,青年人口受教育程度加速提升,出生同期群年龄越小,其受教育程度就越高。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为青年一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受教育机会,但教育扩招与青年人口占比下降的矛盾,会日趋加重竞争不力学校的“招生不足”压力。家庭子女数的减少提升了父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支持能力,尤其对女孩教育投资的可能性增大。第三,青年人口的家庭户居住模式,正在从“三人户”向“二人户”和“一人户”转型,青年人口的初婚年龄越来越迟,青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呈现出初婚年龄越大,非婚生活人口占比越大的社会个体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观点与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中国青年人口发展趋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李春玲撰文认为,1997—1998年我国青年人口基本状况呈如下发展趋势:1青年人口数量保持稳定,但占总人口的比重在逐步下降。从1990年至1998年直至2000年,我国青年人口(15~34岁)数量将稳定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报告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07年进行的全国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参考了大量的文献数据后分析研究完成的.报告从青年的生存健康权、受教育权、劳动就业权、公共参与权、婚姻家庭权、社会保障权、文化娱乐权以及青年权益的法律保障等八个方面,全面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青年权益发展状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大规模形成的独生子女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对14-30岁青年独生子女的宏观状况--总体规模、性别年龄结构、空间分布等做一描述,有助于把握该群体数量上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人口结构的变化与对策文献良,衡孝铮要分析青年人口结构,不可避免地要回答青年人口的年龄界定。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青年的年龄界定议论纷坛,标准千差万别。在这种争议中实质上包涵着如何求得青年群体的生物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三者综合平衡。给青年一个...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历年《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数据,对2011—2019年十年间16~34岁青年群体就业率及就业结构变动特征及趋势展开分析。研究发现,青年就业群体规模缩减、就业人口占比略有下降,就业形势整体平稳,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依然严峻。青年就业群体受教育程度大幅上升,青年就业形式以受雇为主,制造业依然是青年群体就业的主要行业。伴随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青年劳动力快速转移至第三产业。从事生产技术类岗位的青年就业人数明显下降,商业、服务类人员增幅较大。在互联网、金融业等技术密集型的高收入行业中青年就业人数快速增加。青年群体择业更注重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也更看重经济回报。  相似文献   

11.
对2012年国内重要期刊发表的有关青少年群体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扫描、梳理和分类,并从互联网与青年政治参与、网络社区与青年白组织、新媒介与青年业文化、青年亚文化与性别、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方法,以及青年研究的过去与未来等方面概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整体勾勒出该年度国内青年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全貌、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对1997~2017年二十年间国内四种主要的青年类学术期刊刊载的香港青年研究文献进行量化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载文量上,虽然国内学术界关于香港青年研究的文献绝对总量在二十年间有了很大的增加,但所刊载的文献仅占到国内青年类学术期刊很小的比例;在发文单位上,以高等院校为主,青年机构/青年协会占有一定比重,但难以形成研究上的合力;在研究主题上,主要集中在青年发展、政治认同、青年事务和青年犯罪四个方面,近年来有关香港青年政治认同、青年发展等主题的研究越来越多;在研究方法上,以文本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纵向研究以及比较研究等相对比较缺乏;在主要作者和被引频次上,在香港研究领域发文较多的作者与在香港青年研究上发文较多的学者在统计表现上并不一致,并且目前关于香港青年研究的文章总体引用很低,其关注度、影响力都远远不如以内地青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基于此,论文提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注重跨学科交叉研究,拓展研究主题,在全面把握香港青年研究的基础上,不断促进该领域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对2012年国内重要期刊发表的有关青少年群体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扫描、梳理和分类,并从互联网与青年政治参与、网络社区与青年自组织、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青年亚文化与性别、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方法,以及青年研究的过去与未来等方面概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整体勾勒出该年度国内青年文化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全貌、存在问题,以及未来研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劳动权是青年依法享有的公民基本权利.劳动权益实现水平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报告依据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权威统计资料和青年研究领域大量的调查数据,以及团中央权益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度"中国青年权益状况调查"的结果,对我国青年劳动权益实现状况及区域差异进行了综合研究,归纳了我国青年劳动权益基本实现的七大标志,分析了青年劳动权益实现状况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提出了全面实现青年劳动权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骆凯凯  张雪梅 《前沿》2013,(20):128-12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因素也逐渐变成了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人口规模的发展趋势也将影响未来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2010年新疆人口第六次普查资料,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以及Gm(1,1)模型对新疆2013年至2030年人口规模和结构进行预测,分析新疆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及社会影响,并对相关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支撑力量。掌握青少年人口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将有助于有关决策部门更科学合理地制定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基于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我国14~35岁人口的发展历程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就业创业状况研究报告(2009)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与创业,是青年群体健康成长、参与社会实践、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途径.青年的就业创业问题,既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安宁.当前我国正面临自然新生劳动力的高峰期,预计就业人口在2020年达到顶峰之后才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在未来10年,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将持续存在.因此,无论经济形势如何,青年就业创业问题始终是一个长期性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王志刚在来稿中,就我国目前青年早婚(指低于法定最低结婚年龄而缔结的非法婚姻)的现状作了初步分析.他认为:(1)近年青年的早婚率虽比80年代前期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1980年新婚姻法颁布后,青年早婚率大幅度上升:1982年男青年早婚率由1979年的2.73%上升到20.73%,女青年4.28%上升到26.99%.1984年男青年早婚率达到高峰,为34.44%;1988年男青年约为28.64%,青年为18.81%.(2)男青年早婚多于女青年.据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低于法定年龄结婚的男青年为475万人,女青年为266万人.(3)早婚年龄比较集中.80%的早婚男青年和74%的早婚女青年是在法定最低婚龄附近结婚的.这表明人们的婚姻行  相似文献   

19.
德国统一已经10年 ,统一后德国东西部青年的生活条件是已融为一体还是仍存在着差别 ?本文拟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评论。人口形势德国的人口呈现负增长趋势 ,目前德国人口约8200万 ,到2040年将降至约7300万。在东西德分治前后 (1950年 ) ,每个原西德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 ,东德为2.4个孩子。1950年以后 ,原西德的人口出生率呈缓慢下降趋势 ,成活婴儿总数由1950年的80万降至1998年的70万 ;而原东德的成活婴儿总数却从1950年的30万左右骤降至1993年的3万 ,以后又有所回升 ,但迄今为止也…  相似文献   

20.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指出:未来十几年特别是2021-2030年,我国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预计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人口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政府必须转变观念,创新养老模式,提升政府养老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