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南方一妇女杂志在未婚女性中做了一次问卷社会调查。在18876份有效答卷中,愿意找“大款”的,如“有经济实力的个体户”“私营企业家”为终生伴侣的仅占0.6%。80%以上的来婚女性表示:希望找收入一般,但生活稳定,作风严谨,有责任感的工薪阶层的男士为终生伴侣。认为找  相似文献   

2.
差异的平等 据说,夏娃是抽取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的,于是,就有了男女回归一体的欲望,但随之也有了男尊和女卑,女性被称为“第二性”。这种思维定势造成男女婚配的失衡:A男找B、C女,B男找C女;最终把A女晾在那里,使女性越是优秀,就越难找到合适伴侣。  相似文献   

3.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被誉为“形势教育必备教材,基层干部良师益友”的《时事报告》已走过了光辉的25年。我与之谋面不过6年有余,还只是《时事报告》的一名“新粉”,但它已成为我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伴侣。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我国女性就业的特殊性,对职业女性就业中的角色冲突与就业困境问题进行分析. 一、1978-1990:变革期女性的角色冲突与就业困境 1976年至1978年,政府着重清理了“文革”的政治遗产,将工作重点重新拉回到经济建设轨道上来.“文革”造成的职业女性角色的失误,也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得以矫正.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具有封建父权强迫性质的“守节”观念并未形成,却有女性在言辞中传递着非常明显的“守节”意识.春秋女性因此在贞节史中主动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在春秋复杂的婚姻环境与政治格局中,“守节”表面看来是春秋女性的自我禁锢,实则体现了她们的生存智慧,是她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考察春秋女性的“守节”观念及其情感、心智,可以丰富对“守节”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2006年6月24日至25日,由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性别研究中心和性别研究课程、韩国启明大学女性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女性与教育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百余名学者和妇女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在讨论中,专家学者针对“各层次、各类别的女性教育问题”、“女性教育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前景”、“高等院校的女性与女性学教育”、“女性教育理论与学说”等议题进行了多侧面、多视角的探讨,带来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见解。一、女性教育面临诸多新问题与会许多专家学者意识到,社会的变迁,科技的发展,诸如网络、传媒等新工具…  相似文献   

7.
“身体写作”这个西方女性批评的重要概念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本土化过程中遭遇到特殊文化语境而产生了理论性的异变和误读,完全丧失了女性批评话语应有的革命性内涵,在商业炒作和男性猎奇心理的暗示之下,使得女性写作逐渐由抗俗走向媚俗。其实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问题不在于写“身体”,也不在于写“性”,而在于怎么写,主要在于写作的动机和定位。女性写作应当在肃清概念的基础上突破“身体”和性,走出被看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来了,来了!” “到了,到了!”2006年五一节过后.花鸟岛码头.看到三级士官薛海峰带着自己刚在家乡办完婚礼的妻子小顾走下船.码头上等候多时的战友们赶忙走上去.迎接这对新婚伴侣。  相似文献   

9.
对性别研究和女性主义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0.
当代台湾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之中,男女数量之分配,称为sex composition,海峡两岸一般译为“性别组成”或“性别构成”.最常使用的性别构成的表示方法为sex ratio,中国大陆常用的对应词为“性别比”,而台湾人口学界则通称“性比例”,二词为同一概念,即其指数表示每100位女性人口所相应的男性人口,高于100则表示男多于女,低于100则表示男少于女.它的含义有别于sex proportion(性比例).根据联合国的人口标准,总人口性别比的平衡区间为96—106.从宏观上看,1949年至今的台湾地区人口始终属于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的性别比失调地区.  相似文献   

11.
理解普通妇女--兼谈女性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2.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3.
加强妇女研究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孟宪范主编)一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转型期中国妇女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是妇女研究的一部力作。这一课题历时三年半,16位学者对女大学生就业、保姆的生存状况、流动女性的安全健康、贫困地区妇女生殖健康、家庭暴力、性骚扰、网络中女性的性别重构空间、女性写作等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和探讨,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一书定位于经验研究,从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劳动经济学、卫生经济学、文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特定历史时期妇女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进行了描述和性别分析。该书主编孟宪范在“弱嵌入性与女性研究———代前言”中指出,将经济社会学“弱嵌入性”引入女性研究和用“中层理论”指导经验研究的探讨富有新意。该书是以经验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性别研究的一次成功实践。2004年8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妇女研究中心召开了“回应转型社会推进妇女研究———以《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为例”的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及该书的部分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结合该书的意义、特点和研究方法,探讨了女性/性别研究理论及其在中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花卉意象中,桃花最具女性隐喻意义.《诗经·周南·桃夭》最早建立了桃花与青春美丽的女性之间的隐喻关系,这一隐喻关系自南朝开始发生变化,渐指下层女性或歌妓;至宋元时期,桃花成了情色场景的形象符号.桃花意象的女性隐喻意义使“桃花”与“女性”紧紧联系在一起,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对女性的传统的审美认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桃花与女性之间比附关系的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6.
陈靖怡 《前沿》2013,(2):114-116
生态女性主义批评既是“女性的”,又是“生态的”,是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的结合.它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生态危机催生的结果,也是生态批评与女性主义自身发展的的内在需求,而自然和女性之间的联系也为她们走向联合提供了可能.生态女性主义反对强加于女性和自然身上的任何压迫,希望实现男性、女性、自然的整体和谐,希望为解放女性、拯救自然和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谋求出路.  相似文献   

17.
我是《今日中国》杂志的忠实读者,对这本杂志有着深厚的感情。十几年来,即使在退休之后,我一直坚持订阅《会日中国人《会日中国》杂志知识面广、回味性强、回有生活气息,不仅使我拉得了不少同识,也为村的项零生活闲田了不少乐问。会年来我不仅间政《会日中国》采志,非国间后收而、保存。多年我已历过去的杂志全国装订成扭,并拍成彩色照片,作为永久的纪出。闲田@出来闻征别有一存根问,明实据青意义。我对《全日中国》杂志有谷深厚的思橘,在我晚零,它历是我的“伴侣”。我晚年的“伴侣”@张新泉  相似文献   

18.
日本国立女性教育会馆对女性学与社会性别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国立女性教育会馆(以下简称为“会馆”)作为文部省(现文部科学省)的附属机关成立于1977年7月。从2001年4月起,会馆改组为独立行政法人,通过开展女性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及与女性教育有关的专项调查研究等各项工作,振兴日本女性教育,推动男女共同参与社会。本文就“日本国立女性教育会馆成立的目的及其事业的概况”、“会馆所进行的女性学与社会性别问题的探索”、“会馆对女性学与社会性别研究的课题”这三个部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义务与权利对等原则的深切体认,激进女性在民国初创时要求女子参政权.由于《申报》、《大公报》、《民立报》等十多家报纸合力报道与推动,女子参政运动被打造成舆论热点,轰动一时.男性作为操笔的主体,对女子参政运动者的视觉再现渗透着男权立场和性别偏见,或将她们再现为“暴徒”,或渲染其“情绪化”,或将其行为“道德化”,使女性沦为被凝视的“他者”.对此,她们没有缄默,而是奋起反击,或笔战,或向报刊投书,或自办女报,不仅消解了报人言说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为女性由“被看者”转变为主动“发声者”开辟了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20.
颜琳 《求索》2008,(4):171-173
1990年代,以林白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开始以其自觉的个人化写作,来彰显女性写作的独立意义。她们以其极端性、尖锐性和革命性的女性意识来强调曾被忽略了的“角色差异”和“性别差异”。随后这种个人化写作逐渐走向社会化,为女性文学书写又拓展了新的空间。文章试图对林白个人化写作新走向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这种转变背后存在的独特价值,并以此来探讨中国新世纪女性文学创作的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