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2,(7):94-95
刘小刚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5期撰文认为,网络舆论危机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所涉事件具有突发性,舆论压力大;所涉群体的行为非理性,控制难度大。从传播机制看,引发网络舆论危机的源头是个人或组织的不当行为,传播的主要形式包括新闻跟帖、网络论坛等,网民、网络媒体、政府是网络舆论危机中最重要的传播力量。网络舆论危机是多种因素混合交融的结果:网络监管不健全,网络伦理缺位,政府的不当处置,媒体的推波助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应加强网络监管,加强网络伦理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强化媒体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时代,“塔西佗陷阱”正随着传播方式的变迁成为日常社会管理中需要频繁面对的挑战。“塔西佗陷阱”,是个政治学名词;“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就是指当公权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网络时代,对公共事件的处理稍有不慎,或者日常工作中出现疏漏,都有可能陷入此种恶性循环。有些事件通过网络放大,会有远远超出事件本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停水”事件,由于信息披露不及时,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酿成政府诚信危机。事件暴露了政府在应对危机传播时的“保守”与不足。反思对“哈尔滨停水”事件的传播教训,政府、媒体面对此类公共危机事件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近年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看,党群关系、官民关系有趋于紧张的倾向:从瓮安事件到石首事件,愤怒的民众直接把矛头指向官员;从“躲猫猫”到“邓玉娇”案,网民从网络走进现实,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挑战;从“天价香烟门”到“替谁说话”,民众对个别官员的不信任蔓延至对官员群体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5.
沸沸扬扬的“周口平坟”事件历时一年多,人们一直诟病的是行政行为对公共利益的侵犯.在“周口平坟”事件中,其实是两种公共利益的冲突:其一,丧葬文化;其二,平坟复耕.丧葬文化与平坟复耕两种公共利益,在“周口平坟”这一事件中,互为对立,本该都受到法律保护的公共利益,因为“平”与“不平”的问题,让法律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事件的结果是政府权力的孤行失败.笔者从丧葬文化(或称祖先崇拜)与平坟复耕这两种公共利益的冲突与协调角度来分析这一事件,希望能为类似问题的处理独辟蹊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网络公共事件的主要发展态势是:重大社会公共问题日渐成为热点议题;网络事件有交织放大之势;"草根"成为社会议程的重要推动者和设置者;事发地由中心城市向二三级城市甚至县城发展.其形成机理主要有:Web2.0时代的到来和中国网民数量的激增;社会诉求机制的短缺与网络民主意识的增强;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和官民关系的紧张;地方党委...  相似文献   

7.
匡文波 《时事报告》2013,(10):52-53
在传统社会中,谣言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口耳相传,“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速度相当惊人,其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放大。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相往往姗姗来迟。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名言“当谎言跨越半个地球的时候,真相还在穿鞋”就是对谣言传播的一种艺术性表述。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三鹿“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唐骏学历“造假门”事件等各个领域诚信危机现象愈演愈烈,已演化为当前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2010,(20):66-66
据《时代周报》报道,最近网上流传着所谓“捉奸门”事件:2010年9月8日,女画家“赵庭景美”利用自己的微博。将丈夫“北京陈青蓝”“捉奸在床”的全过程予以直播,其中夹杂着家暴、经济纠纷等家庭内情,且使用了真名实姓。此事经微博等网络媒体“极速传播”,引发广大网民热议,并被称为“微博诞生以来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10.
徐婷 《创造》2016,(7):62-63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新闻传播伦理失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社会的传播领域,媒体总是浮在风口浪尖上,它是社会的窗口,每天都为人们提供鲜活的风景,因此总是备受社会关注.在这一过程中,新闻传播伦理问题被一次又一次的提出,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成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曾广受关注的“北京广渠门遗孀上《完美释放》”事件入手,分析由澄清不实新闻报道这一动机而引发的“消费苦难”的质疑事件,探讨我国新闻传播伦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理性回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新疆地区“7.5”事件后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信赖他人及焦虑、抑郁心理健康变化情况,我们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高校67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维吾尔族大学生信赖他人、焦虑得分高于汉族大学生;积极应对与信赖他人、焦虑、抑郁均呈负相关;消极应对与信赖他人、焦虑、抑郁均呈正相关;“7.5”事件可能造成新疆地区汉族大学生信赖他人程度降低,维吾尔族大学生焦虑程度提高应引起青年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祝利民 《前沿》2013,(15):125-127
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当是充满趣味性和新鲜感,令学生思维活跃,心灵震撼的课.遗憾的是,有很多教师对这门课还在演着“一言堂”,唱着“独角戏”.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体味知识的发现过程、理解知识的价值和意义、确立求索知识的正确态度和充满探索精神的阳光心态.本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结合自己从教的经验和体会,着重探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注意的几个方法问题.即应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有机统一;科学地把握教学步骤、重点和难点;概念的解析一定要深透;教学要适度拓展学生的视野面;巧妙地运用例子和案例辅助教学;教师要灵活地驾驭课堂.  相似文献   

13.
蔚蓝 《人民公安》2006,(12):57-57
近期国际足球界地震般的大事就是意甲的“电话门”事件,刚刚获得第九个联赛冠军的尤文图斯俱乐部总经理莫吉涉嫌利用裁判控制比赛结果的违法行为曝光而被检查机关指控,其实电话门或称莫吉门事件内容早已是被猜疑的秘密,那么尤文图斯会为什么雇用莫吉当管家?已故的尤文图斯俱乐部主席,显赫一时的菲亚特老板阿涅利曾在评价莫吉时说:“有时候你的看马人如果跟那些盗马贼很熟,那这会是件好事。”其实就是“看马人”莫吉毁了尤文图斯,一手缔造了轰动的“电话门”事件。  相似文献   

14.
《协商论坛》2012,(2):63-63
随着舆论对三亚“宰客”事件的关注,还有一些旅游城市也被卷入了“宰客门”。网友投诉的地方不仅有三亚、厦门,据媒体报道,春节期间,有人在香格里拉疑似遭遇“药托”,买了14万元的藏药;有人在丽江遭遇黑车、黑导游,还有古镇酒吧美女酒托“敲竹杠”。  相似文献   

15.
心理性群体事件是群体事件的特殊形式,以某些个案为缘起,以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为平台,快速扩散,并随受众增加而被逐步放大,刺激大众敏感的神经,引起人们心理恐慌和愤怒,最终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冲击。心理性群体性事件主要有利益冲突型、公共关系型、公平正义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16.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就是公民以网络为途径和手段介入政治生活领域。由于网络具有与传统媒体类似的传播、放大效应,现实中的群体性事件会转化为网络突发群体事件,更进一步则有可能催生现实中的公共危机。所以,网络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息息相关,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本文认为,建立网络预警、分级响应和应急联动机制,是网络治理的重要中枢。  相似文献   

17.
张琪 《新重庆》2007,(5):12-13
从近年来一些突发性事件报道中不难发现,突发性事件被民众、媒体高度“聚焦”后很容易被放大,由单一事件演化成为受到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而舆论压力一旦形成,管理机构则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因此,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切实掌握面向公众的“话语权”,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徐娜 《中国减灾》2011,(9):32-33
近日,我国接连发生了多起涉及政府或企业组织的公共危机事件,包括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7·23”动车追尾事故、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等,这些都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和网络热议。危机事件发生后,牵涉其中的部门以不同的方式向公众做出了解释和回应,效果也各不相同,体现了危机事件后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近日,我国接连发生了多起涉及政府或企业组织的公共危机事件,包括中国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7·23”动车追尾事故、味千拉面“骨汤门”事件等,这些都引起了公众的普遍关注和网络热议。危机事件发生后,牵涉其中的部门以不同的方式向公众做出了解释和回应,效果也各不相同,体现了危机事件后与公众沟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上那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言行,经过互联网放大传播,很可能让网民的“声浪”变成伤人利刃。哪些行为属于网络暴力?谁是网络暴力的最大受害者?如何避免将“网络正义”变成“网络暴力”?以上种种,都成了当下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