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丑疲劳”是我套用“审美疲劳”而生造的一个词儿,我想表达的意思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丑恶现象越来越麻木淡漠甚至美丑颠倒以丑为荣。审丑疲劳实质上是审美疲劳的倒影。审丑,其实是一种道德评价。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判断。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等方式对非正义、偏私、虚伪、卑贱、耻辱等行为进行批判,达到抑丑扬美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网络审丑即对网络热点事件中低俗、恶俗地示丑、露丑的事和人进行关注、审视、追捧的行为。网络审丑的形成是由包括审丑对象、网民、媒体和商家在内的多个利益主体有机助推的结果。它首先由审丑对象通过主动或被动地示丑、露丑而形成"看点",接着商家媒体对此加以造势、炒作,以博大众网民眼球,获取丰厚商业利润。在此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往往也容易冲破社会道德底线,陷入美与丑、仁爱与冷酷、善与恶的伦理误区。  相似文献   

3.
杨云萍 《求索》2012,(7):221-222,34
美育即情感教育。通过梳理美育的名称和定义,本文发现当今教育界现有的美育概念是不完善的,需要重新界定美育的内涵,美育应包括审美教育和审丑教育。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审丑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教育改革中需重新构建审美与审丑互构的新理念,以走向美育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审丑的美感     
人类对艺术的追求,是为了内心情感的需要得到满足。艺术家不遗余力地追求着艺术上的美感,使丑得以进入艺术的殿堂。丑,凭借着自身千面多变的特性,摆脱了陪衬的身份,以生动强烈的痛苦刺激着人类的情感,对美紧追不舍气势汹汹,从而以审丑的痛快超越了审美的愉快。艺术家通过审丑激发美感,使审美退变为感性学的注脚,使审丑成为现代美学与后现代美学的霸权话语。  相似文献   

5.
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 ,艺术丑是艺术美的对应面。以公安题材创作的电视剧 ,在刻划反面人物中颇具匠心 ,通过对反面人物的分析 ,旨在说明电视剧创作中运用“审丑”的艺术手段 ,达到“审美”的艺术效果。“审丑”的艺术甚至比审美更具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话语、权力、责任是生态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的中心范畴.生态后现代主义通过对"主人"话语、"非共相主义"话语的批判,倡导人们建立具有生态智慧的"关系"话语形态;通过对父权制、权力游戏的批判,鼓励人们抛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传统的权力模式,使人人都成为宇宙过程的参与者而非主宰者;通过对传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批判,确立责任价值在当今世界的重要地位.生态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中蕴涵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焦明甲 《前沿》2010,(11):28-31
新世纪的今天,后现代主义思潮伴随诸位后现代主义理论大师的相继离世而渐趋平静。然而,在这平静之中,后现代主义理论本身依然以其丰富的内涵引起我们不断反思。本文简单梳理了后现代主义理论发生发展历史,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理论话语方式、进步思维特点、理论基石等方面的考察,再次揭示了后现代主义理论精神涵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审丑"是信息时代快速发展之下的产物,是网络时代下的特殊用语。网络"审丑"现象的发展,颠覆了网民的审美观、道德观,不利于网民人格的健全发展。基于此,要从美育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主流媒体三个领域入手,矫正网民畸形"审丑"观。  相似文献   

9.
洪长安  梁立新 《前沿》2008,(9):134-136
解构与解构主义决定了后现代主义哲学的理论风格和思维方式。后现代主义通过“解构”实现了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批判和颠覆,造就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但是,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存在的过度的“解构”以及相对主义的缺陷。某种程度上,社会建构主义超越了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今世界颇有影响力的西方思潮,后现代主义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基于对后现代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内涵和特征的理解和分析,认为后现代主义对非理性的重视和对平等民主的倡导,给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带来了积极影响,而后现代主义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迷失、理想信念的放逐和责任意识的淡化,给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带来了消极影响.通过加强对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研讨、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能够有效应对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必须面对的文化思潮。化解这一难题,就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建的具体要求,坚持辨识后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祛除后现代主义的解构之弊,坚守共同理想;走出民族精神弘扬的后现代困境,凝聚精神力量;摒弃后现代主义的道德相对论,恪守荣辱观念。  相似文献   

12.
董小玉 《人民论坛》2022,(7):98-101
移动短视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多元化的精神补给。但随着平台逐利、网红卖丑、受众麻木、监管失位等多因素影响,短视频领域出现的“审丑”乱象,具有异化文化生态、误导社会风气等消极影响。对此,应从政府主导、多元治理、教育助力三个维度为整顿发力点,有效遏制短视频“审丑”的不良倾向,以实现“审丑”的祛魅与纠偏,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3.
陆军 《传承》2011,(23):24-25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世界各国社会有着广泛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理论的基本原理观察和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以期探寻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实质和趋向,解开人们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4.
丁匡一 《前沿》2008,(7):6-8
马克思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后现代主义思潮吸取了马克思拒斥实体论形而上学的精神;马克思的批判性、否定性话语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元叙事话语结构具有启发性;马克思消解确定性的话语,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热烈响应。  相似文献   

15.
何岳球 《理论月刊》2007,(2):148-151
雨果的戏剧、诗歌、文艺理论、政论文中,夹杂着大量的美学思想,他在小说创作中也贯穿着鲜明、深邃的美学思想。尤其是他的“审丑”观念开拓了审美艺术的新领域,使审美对象朝复杂化、多元化的格局发展。雨果的“审丑”观念处于审美观念的转折点上,使19世纪后的文学艺术的审美主流发生转向。  相似文献   

16.
韦雅莉 《前沿》2010,(6):33-35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流弊及畸变的一种反思,一种纠正趋向。与否定性的后现代主义不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把建设一个新世界作为其努力方向,它倡导的后现代科学观由于其特有的历史连贯性、有效性,从而试图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建起对话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凝练办刊特色,凸显刊物风格,更好的服务广大作者和读者,本刊对2020年栏目设置做出调整,请广大作者关注本刊栏目调整,围绕本刊新设栏目积极投稿,对通过本刊匿名审稿,且符合本刊相关栏目的文章将优先刊用。具体栏目设置信息如下:  相似文献   

18.
梁斌 《求索》2013,(12):114-116
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末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中外学者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也已形成一种可观的文化势头。但是,后现代主义本身却又是一个倍受争议的词汇,关于后现代主义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人们也众说纷纭。因此,本文拟就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及其价值取向进行一种尝试性的探讨,以期能做到朔本清源。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周维山  谭德生 《求索》2007,(2):192-194
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产生决不是孤立的、偶然的,而是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的。从社会背景看,科学技术、信息的发展对人们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生存环境的动荡更是造成了虚无主义的盛行。同时,知识分子神话的破产宣布了激进价值的不再可能。从哲学背景看,语言学的转向使得一切都成为了文本,成为了语言游戏,这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种种表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当然,后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也是有其自身发展的逻辑的,它产生并继承于现代主义艺术,但同时又显示出了鲜明的反叛性。  相似文献   

20.
伊格尔顿在对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性进行概念区分的基础上,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本质主义、反总体性、反连续性、反阶级性等观点进行了深刻而独特的批判: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特定历史时期的意识形态,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共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坚持现代性的价值导向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审慎对待后现代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