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就业这个全社会型的宏大课题中,大学生作为三大就业群体之一,国家一直把他们的就业问题放在重要地位加以重视,尤其是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促进大学生就业。教育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9月1日,2009年大学生就业率达到74%,与往年基本持平,这个成绩与国家的优惠政策离不开。然而,大学生就业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是现行的政策解决不了的,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标本兼治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伴随我国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不可避免要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而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许多应届毕业生特别是女应届毕业生面临着更大就业压力。因此,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特别是对女应届毕业生的要求,让她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用人观,同时也便于高校有针对性进行教育改革,指导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大中专毕业生跳槽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637名在广州市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的跳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59.19%的毕业生曾经跳槽,且31.91%是在第一年内跳槽;跳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发展前途和工资收入太低;跳槽后大部分收入有所增加;跳槽情况与毕业生的性别、学历、专业以及职业与专业的相关性情况有关.在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毕业生、企业和高校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首都高校适应社会需要、保障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高素质、强能力人才供应的大问题。为此,民盟北京市委2006年对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应届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就业状况与观念、单位需求状况、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职位适应状况等,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安敏 《就业与保障》2023,(1):103-105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贵州身处西南一隅,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国家筑牢脱贫攻坚成果和迈向乡村振兴道路上稳定民心的关键一环,是贵州高校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贵州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特点逐渐凸显出来,影响着高校、社会、家庭等各层面,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文章结合当下贵州学生的“慢就业”现状,具体分析学生“慢就业”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以期引导学生积极就业、主动就业。  相似文献   

6.
张长伍 《人事管理》2001,(10):10-10
近日,连云港市出台了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办法,新办法的出台.进一步拓宽了毕业生就业范围,更好地适应了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加快了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步伐,同时.维护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台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方方 《政策瞭望》2004,(3):48-48
2004届毕业生已开始走出校门,就业协议书的签订工作已经展开。应届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后,须签订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该协议书是毕业生办理报到、接转档案和户口关系的依据。作为毕业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就业协议书》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有关条款建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劳动关系。一旦一方违约,即意味着这种关系的破裂。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提出违约要求的一方较多的是毕业生。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形势严峻,为何会出现毕业生单方面违约现象呢?  相似文献   

9.
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的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在择业准备、职业的自我认识和职业价值观上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据此提出了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些新的特点进行职业意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使高校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适应良好、人格健全、受社会欢迎的大学毕业生。  相似文献   

10.
《人事管理》2001,(3):14-14
根据国家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苏州市的实际,苏州市颁布2001年毕业生最新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1.
《人事管理》2001,(10):11-11
为做好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丹阳市坚持双向选择和公正、择优、自愿的原则,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生为何就业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和中国的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与社会其他群体就业难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和凸显是和中国的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以前,在劳动制度上我国实行的是“  相似文献   

13.
2014年,727万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这一群怀揣梦想的千里马能否马上找到工作?驰骋千里?连续几年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会让他们对就业有什么样的期待?2014,迈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将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又有哪些新的动向?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1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大,国民的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得到不断补充和加强,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大学毕业生要面对愈来愈激烈的社会竞争及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对待就业大学毕业生心理有些什么样的影响,毕业生如何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职业,如何调适就业心态等,成为影响大学生将来工作与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文化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而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官本位观念、功利观念、守旧观念等负面因素影响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唐文帅 《传承》2009,(10):82-83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而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官本位观念、功利观念、守旧观念等负面因素影响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迎来送往,又到了2010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然而,作为职场"新生军"的应届毕业生就业后的状况可谓是千人百相:频繁跳槽者有之,扎根企业者有之;自视清高者有之,虚心求学者有之……之所以会出现如此状况,除了应届毕业生自身的因素外,不同的企业也造就了不同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赵文 《青年探索》2014,(3):77-81
文化的双向不适应性、社会背景的身份辐射、长相及姓名的识别功能,使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相比具有特殊性。就业资本的严重匮乏、就业市场的文化差异、市场就业制度的缺陷,以及就业法律救济制度的不足,是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促进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在采取临时法律措施来解决现实就业困境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实行新疆沿边开放,扶持新疆经济发展,发展双语教育,建立"高校-政府"联动性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同时,还应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推动网络就业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保障制度,以及实施积极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双向不适应性、社会背景的身份辐射、长相及姓名的识别功能,使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相比具有特殊性。就业资本的严重匮乏、就业市场的文化差异、市场就业制度的缺陷,以及就业法律救济制度的不足,是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促进维吾尔族大学毕业生就业并积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在采取临时法律措施来解决现实就业困境的基础上,合理有序地实行新疆沿边开放,扶持新疆经济发展,发展双语教育,建立"高校-政府"联动性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同时,还应加强政府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推动网络就业信息共享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保障制度,以及实施积极的法律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0.
分配,历史名词,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定产物,物质匮乏时期对紧缺资源进行调控的一种手段。人才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稀有资源,国家按照招生计划对大学生统分统配,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手段。毕业分配对于21世纪的大学生来说也许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词,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前,这却是每个大学生在毕业时最熟悉不过的了。邹先生是77级大学生,81年毕业于西北某大学物理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