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社会流动看失业与再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桂荣 《探索》2001,(4):86-88
失业的社会流动属性在于无流动性、下向流动性和被迫性.失业的社会流动阻滞在于社会流动的规模不大、制度约束性太强和支持不足.再就业的社会流动属性在于上向流动性和主动性.因此,要构建合理的再就业社会流动机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尽快推进制度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尽快建立劳动力自由流动机制,切实加强社会流动的宏观管理.  相似文献   

2.
一、福建再就业的成就和难点1、福建实施再就业的主要成就。第一,国企下岗职工较少,据1998年底统计,全国国企下岗职工620万人,福建只下岗3.1万人,仅占全国下岗总人数的0.5%,而且再就业率较高,至1998年福建省下岗职工累计18万人,实现再就业12.4万?..  相似文献   

3.
郭悦 《求是》2001,(20)
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集中出现,是我国近10年来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努力促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完成国有企业劳动结构的调整,不仅仅是顺利实现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关键,而且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再就业工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统计,2000年全年下岗职工再就业率只有35…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以减人增效、兼并联合为主要特征的改革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也无法回避的问题——下岗,正日益显现出来,而且,这种现象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都将存在。因此,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搞好再就业工程,是目前我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就我国再就业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一、下岗女工面临的境遇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妇女的就业,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绝大多数妇女在经济上完全依赖男子的状况,拓展了女性生存空间,丰富了女性的社会生活内容,对城市女性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精神状态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现实表现为:能够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男女同工同酬,妇女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1997年末开始的持续性指数下降及多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来看,我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通货紧缩。我国通缩的原因不单是宏观经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而且,我国总供求不平衡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制度原因,本文分析了造成通货紧缩的诸多因素,提出了必须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的实现和政府机构改革的重锤敲响,还将增加大量下岗和失业者,职工下岗及再就业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红 《世纪桥》2009,(11):151-15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老百姓住房问题,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我国住房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在我国住房领域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住房改革进程以及市场发育水平的集中反映,也与当前宏观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影响密切相关。这些问题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逐步解决。  相似文献   

9.
再就业工程是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综合运用政策扶持的就业服务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失业人员和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的社会工程。再就业工程是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必需的一项基础性的伟大工程。实施再就业工程对于解决社会就业、稳定社会秩序、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促进改革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下岗工人再就业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岗工人首先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指国有企业的失业职工。广义的下岗工人是指全社会的失业工人。本文所要阐述的再就业规律既适用于国有企业的下岗工人,也适应用于全社会范围的下岗工人。在市场经济中,下岗工人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主要原因是:当市场饱和时,过剩的生产就开始缩减,这时就会出现大量的下岗工人。同时,新旧产业的更替、新旧产品的替换所产生的摩擦过程,也会产生下岗工人。企业的联合、兼并会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会减少人工成本,这就会引起裁员。如果劳动力不能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也会形成失业。如果出现非成…  相似文献   

11.
再就业工程难!是当今牡会的一道热门话题。到底难在何处?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总认为是难在下岗职工的择业观念没有转变。诚然,这一工作刚起步时确实有观念的问题,但是,经过几年的再就业实践,“难”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其主要方面已转化为下岗职工在求职过程中和重新上岗后遭受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令他们困惑和不安。这一现实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失业是当前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目前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转轨时期,职工下岗和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我国下岗职工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据国家有关部门98年初统计:全国国有、集体、三资企业累计下岗职工已达2000万人,大约占职工总数ZO%。这2000万人中70%已实现再就业,还有30%即600万人没有工作,(其中有320万为国有企业职工)1996年失业率为3.l%,有550万人,加上98年初的600万,目前全国待业人数共1100多万人,失业率为7%。(据有关人士预测,到“九五”末,我国将可能…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体制转换、产业调整、国企改革深化、有效需求增长趋缓、职工个人素质低下等综合性因素导致了大量下岗职工的出现,这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现象,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我国自95年开始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如今虽见成效,但仍困难重重。具体来讲,主要存在以下几大障碍:1、政策与制度障碍首先,国企现行的就业制度是同住房、医疗、养老、失业等福利保障制度密切联系的。即使企业效益不佳,甚至在破产、停产之后,国企职工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这些福利和保障。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新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涂莎 《学习月刊》2013,(6):13-14
自从微博出现以后就以其即时、简单、迅速、易扩散等特点深受广大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群众的欢迎,由微博引出的网络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同时这些事件也在无形之中被迅速放大,暴露在了公众的视野之中,接受着公众的监督。官员的日常行为也被置于"阳光"之下,不再显得神秘,这不但拉近了官员与群众间的距离,更使得公权力受到了来自网民的围观,规范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基础。解决丽江97.64万农村人口和丽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问题,发展现代农业是无法回避的选择。本文结合丽江的实际,对如何在丽江发展现代农业作了一些思考,希望对丽江的和谐社会建设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充分体现在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根据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变化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对此,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显  相似文献   

17.
从产业特征看我国公用事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戒骄 《新视野》2007,(4):15-16
公用事业性质和特征说明公用事业同时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公用事业在监管、运营和引入竞争机制方面面临特殊的技术障碍和问题。公用事业既不能离开市场机制又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寻求有效的运营和监管体制成为公用事业改革主题。我国公用事业正处于规模扩张和制度变革并举的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公用事业的特征和当前所处阶段,处理好竞争、民营和监管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好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各自的作用,是这个阶段改革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学视角看我国的贫富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问题,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此,我们一要强化宏观政策的导向性,二要切实贯彻执行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政策,三要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四要充分发挥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普遍遭遇了能源危机,其情其景至今仍让很多人心有余悸。如今,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也开始面临能源紧缺的困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和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感受最深的就是会议的节约行动,经济价值或许不是很大,但示范意义不可小视。那么, 作为全国来讲,如何才能在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合理而又“舒服”地节约能源呢?欧美国家在上世纪能源危机中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冤假错案是古今中外司法实践中难以根除的一大顽症,纠正冤假错案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因此,纠正冤假错案的态度和力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水平和人权保障的重要标尺。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纠正的冤假错案,相较之前有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为:转变司法理念,为纠正冤假错案奠定了思想基础;创新体制机制,为纠正冤假错案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制度建设,为纠正冤假错案提供了有力保障。司法改革的巨大进步,为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奠定了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