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行政越权代理行为属于行政法上一种特殊的越权行为.它所超越的是行政委托机关授予的代理权限而非法律授予的行政权限,与行政诉讼法所指的超越职权相似但不同.除了表见代理制度之外,民法上关于无权代理的制度在行政法中可以得到应用,特别是追认制度.不过基于行政职权法定原则和行政秩序安定原则,行使行政追认权应受其行政权限和时间的限制.将来制定行政程序法时应对行政越权代理行为的追认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行政监察是指监察机关依照《行政监察法》等法律规范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的行为。尽管《公务员法》扩大了国家公务员的范围,但行政监察机关无权监察政党、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国家公务员。同时,行政监察机关有权监察拥有行政职权的其他组织的所有正式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3.
论行政检查     
行政检查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广泛存在,是行政实践中亟待规范的行政行为,实践的待规范缘起于理论上认识的不清晰,本文从行政检查的法律属性切入,认为行政检查具有独立性,不依附于任何其它行政行为,是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处理行为,并据此提出了从立法、程序、救济等方面对行政检查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4.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点和难点 ,如果行政机关执法违法 ,滥用行政权 ,就会极大地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鉴于此 ,为了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有必要对违法行政行为进行研究。行政行为的合法不仅应当符合实质要件而且应当符合形式要件 ,违反任何一个都会导致违法行政行为的产生。违法行政行为的具体表现为违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体违法、程序违法、做出行政行为的依据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合法等。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无效行政行为问题一直未引起充分重视,目前立法对无效行政行为与可撤销行政行为也来作具体区分。我国立法现状和不区分无效行政行为、可撤销行政行为存在弊端,建立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是立法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行政行为的公定力是行政行为作为国家机关公法行为的内在属性.在我国,传统的行政行为公定力理论与相关法律规定难以吻合;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与撤销界限不清,对无效行政行为的法律监督不力,行政行为无效标准是保证公定力符合法治、正义原则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行政行为执行力在我国行政法学界是一个比较基础但又有很大争议的概念,目前学界关于行政行为执行力有三种主流学说,因其存在主体认知的偏向性,这些学说是不完整的.因此有必要对行政行为执行力加以综合分析.有执行力的行政行为比较全面的含义是指对相对人课以义务的命令性或者禁令性的公法行为.执行力的发生亦需以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行为课...  相似文献   

8.
对行政行为概念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行政行为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通用的观点是行政行为是公法行为、法律行为,不包括私法行为、准行政行为和行政事实行为.这种行政行为不符合"词的通常用法",导致某些公权力行为地位不明,与我国的现行司法实践相悖,与WTO规则相冲突,有悖于行政法治,有必要对我国的行政行为概念进行反思.根据世界行政法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司法实践的需要,我国的行政行为应该是行政权的运用与不运用的所有行为,其中对行政权要从命令到服务、从事实到意思、到效果等多方位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9.
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与行政审批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中国行政审批的沿革,分析改革中行政审批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在 以行政法法理将不规范的审批行为归类分析之后,指出除适用行政许可法的行政审批行为以外,其它审 批活动也应受相应行政法规范的约束。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政模式的转型,传统的行政行为系统理论已不能适应实践的要求。本文通过对行政行为构成要素的分析,把行政行为分为三类:行政表意行为、行政事实行为、衍生的行政行为。与之前的行政行为的理论相比,这种新的行政行为系统理论能够使行政行为的认知和适用都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