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破产法的实施,破产犯罪的出现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鉴于此,有关破产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是不可缺少的.我国立法机关已着手制定这方面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2.
<正> 保险是为了确保经济生活的安定,对特定危险事故或特定事件的发生所导致的损失,运用多数单位的集体力量,共同建立基金,用以补偿或给付的经济制度。它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保险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保险诈欺行为,是指以各种诈欺方法骗取保险金的行为。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损害了国家的保险管理活动和保险企业的经营活动,破坏了互助共济、分担损失的原则。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制止保险诈欺行为,有些国家在刑事立法中设立了相应的条款,以刑罚方法对之进行惩治。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保险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保险诈欺这种新型的经济犯罪也时有发生,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依据我国的现行刑法,对严重的保险诈欺行为可以按照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订以来,合同诈骗罪中的一些问题一直是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其中较为疑难和复杂的,当属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犯罪和经济合同欺诈行为。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当调整刑法罪名,增设合同诈欺罪。一、合同诈欺罪的概念及其法律规定合同诈欺罪是指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取得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无正当理由,拒  相似文献   

4.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欺犯罪,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诈欺罪的新形式。它是指个人或单位责任人员在经济活动中,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而以骗取财物为目的,与其他单位、经济组织或个人签订虚假、无效的合同,非法占有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危害经济秩序的行为。合同诈欺罪认定的一般准则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规定,"明知自己并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担保,以骗取财物为目的,采取欺诈手段与其他单位、经济组织或个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应以诈欺罪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表明,合同诈欺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骗取财物的目的,即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而是抱着非法占有、支配对方财物的心理态度;客观上表现为破坏民事活动根本准则"诚实信用"原则的各种欺骗行为,以签订、履行合同为幌子,实现对他人财物的占有、使用、处分。但由于它发生在经济领域和经济活动中,多以经济纠纷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与经济纠纷中常有的民事欺诈行为相交织、混杂,比传统的诈欺罪更具隐蔽性、狡诈性。  相似文献   

5.
一、刑法增补“合同诈欺罪”的必要性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人名义和合同形式,大量侵占企业货款,长期拖欠拒不返还的现象日趋严重。因其拔着合法外衣,故对这种严重的侵权行为,多以债权债务关系来认定,通过民事诉讼手段解决。就目前法院审理情况看,这种手段的软弱无力,已表现得清清楚楚,根本起不到惩戒侵权者保护受害者的作用:1.由于侵权人有一份合同和一个“合法”组织存在,自恃其侵权行为充其量不过受民法调整,刑  相似文献   

6.
张艳蕊 《山东审判》2003,19(5):50-53
与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相适应,修改《破产法》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学术界和实务界从不同角度对破产机制的完善见仁见智,大大推动了我国破产制度的改革进程。但对于破产监督人制度却少有系统论述,仅有学者在对债权人会议制度的研究或修改《破产法》的建议中附带提及。笔者希望通过对破产监督人制度的探讨为立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破产原因,是指在什么情况下,法院可宣告债务人破产。破产原因又称破产界限,它是破产开始或宣告破产的重要条件。企业只有具备了法定破产原因,债权人或债务人才能提出破产申请。《企业破产法(试行)》第3条中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破产。”这表明“不能清偿债务”是我国企业破产法的法定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破产犯罪的概念,理论上可以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分别加以界定。狭义的破产犯罪,是指在破产程序进行过程中或在破产法规定的一定期限内,违反破产法律规定所实施的损害债权人或其他破产参与人的利益,或使破产程序不能顺利进行的行为。广义的破产犯罪.还包括与破产犯罪直接关联的行为,如破产过程中的私分国有资产行为,为虚假破产而实施的行贿行为等。  相似文献   

9.
破产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是破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债权人的损害救济又是破产法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实现债权人的损害救济,应追究破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形成相应的监督机制,从而加强对破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11.
一、破产企业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土地使用权是指依照法律对土地加以利用的权利。破产企业土地使用权是指破产企业依据法律规定业已取得并仍可以有偿或无偿地利用土地产生效益的权利。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虽不得侵占、买卖或非法转让,但个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结合以上企业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和有关的法律规定,破产企业土地使用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主体的特定性。即在清算织处分破产财产之前,h地使用权只属于破产企业。2.来源…  相似文献   

12.
破产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是破产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债权人的损害救济又是破产法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实现债权人的损害救济,应追究破产管理人的民事责任,形成相应的监督机制,从而加强对破产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破产立法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王利明 《法学》2005,(3):3-15
本文结合我国破产立法中有关自然人破产、破产原因、破产管理人、重整、国企破产以及劳动债权的清偿顺序问题进行了研讨;建议我国破产法应当对自然人的经营破产问题作出规定,破产法应当以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作为申请破产的原因,对政策性破产应当作出必要的限制。劳动债权不能优先于担保物权而受偿。  相似文献   

14.
破产企业土地使用权是指破产企业依据法律规定业已取得并仍可以有偿或无偿使用土地产生效益的权利。在处分时遵循合法取得原则、优先取得原则、有偿取得原则、国家干预原则;采用协议转让、招标转让、拍卖转让方式。分配土地使用权转让费用要防止国有资产被无偿用于清偿。  相似文献   

15.
去年以来,笔者所在的地区法院慎重地审结了36件国有企业破产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国有企业破产案件涉及几个重大疑难的法律问题,急需立法界、司法界的专家学者引起注意,并加以解决。在此,笔者试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一、关于破产案件的界定和立案条件有的同志认为,破产的条件是资不抵债。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企业破产法》(试行)第三条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破产。”由此可见,国有企业破产的界限且是唯一界限应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相似文献   

16.
<正> 各国关于企业破产的法律规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破产清算、破产整顿和破产救济。我国破产立法的特色在于,首先着眼于对濒临破产的企业的整顿、挽救,尽量减少破产。但是,如何整顿或挽救却是有待探索的课题。随着企业法的颁布,破产法的实施已指日可待。面对着相当数额的亏损企业如何处理,这已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重庆洗衣机厂破产承包整顿的实践,很值得我们给予深刻的法学思考。破产承包:一条企业整顿的新途径重庆洗衣机厂(简称一厂)原是机械加工厂,系二轻系统内设备较好,人力较足的集体企业。1979年,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市有关部门决定以该厂为基础转产洗衣机。但由于  相似文献   

17.
杨峰  蔡善强 《河北法学》2000,(2):113-114
近些年来,围绕破产法的立法,不少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对不同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但是对破产法院管辖方而的问题探讨较少。笔者认为破产法院在破产程序中处于主导、中心地位,起着非常……  相似文献   

18.
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优胜劣汰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国有企业调整结构,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而破产企业财产的处置是企业破产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难点。如何对破产企业的财产进行既现实、又经济、又合理地处置,才能防止破产企业资产流失,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切实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充分发挥破产财产的经济效益,确实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试图对破产企业处置途径进行粗浅地探讨,以求教于同。笔者认为:破产企业财产的处置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一、通过拍卖,直接将破产资产变观,处五破产全…  相似文献   

19.
对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的探讨朱雅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法院受理破产案件日益增多,安置破产企业职工成为审理破产案件时经常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在此,笔者拟从审判实践与法律理论相结合的角度谈一点看法。泉州市鲤城区法院在审理国营企业破产案件中,对破产企...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破产程序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产程序是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一方面以对债务人全部财产强制管理和变价使债权人得到公平满足,另一方面通过和解与整顿给予债务人复兴经济的机会,防止社会经济秩序混乱的一种特殊法律程序。它要包括破产申请与受理程序和解整顿程序、破产宣告程序和清产还债程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下简称《破产法》)对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破产程序的主要内容作了规定。本文就我国企业破产程序中的若干问题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