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时期执政党现代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秀萍  马云泽 《探索》2003,(6):23-25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和倡导者,必须要与时俱进地解决现代化进程中政党现代化问题,以政党现代化来推动国家现代化.执政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理论创新、功能转换和法治建设三个层面.其对策选择应着重于推进执政意识现代化;加强执政党制度建设;借鉴国外政党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2.
张书林 《党课》2012,(23):20-28
教学对象: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对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有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从而坚定以改革创新精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信念和决心;  相似文献   

3.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是政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有着充分扎实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以及实践依据。在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内化为全党的信念、外化为全党的实践,使之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保证,这就必须夯实其立场、情感、能力、作风、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4.
政党在现代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许多动能,其中,社会整合是政党的重要功能之一.在当前形势下,强化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功能是巩固和增强其执政合法性、建立强大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目标、提高其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提出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目标,是党的建设的新举措和理论创新。服务型执政党,其内涵一层讲的是"服务",简单的说就是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党;另一层讲的是"转型",是说党也同政府一样有个转变职能的转型问题。党的服务者的角色和功能定位,是党自身所具有的本质体现和内在规定性。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意义在于,首先彰显了我们党的崭新形象、时代特征与风范;其次集中体现了"领导就是服务"的现代科学领导理念;再次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公仆思想在新形势下的体现。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路径选择,一是确立服务型执政党建设的理念;二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三是要坚持和实行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四是要按照服务型执政党要求改进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6.
从执政党的政治功能看,其价值判断的主要基础是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党应加强与当前社会各阶层的联系,建立自己的联系机制和宣传机制,这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服务型执政党,是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构建服务型执政党也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前提。应当从确立和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明晰服务型执政党的职能、加强服务型执政党的法治建设、通过社会力量的发展加强对服务型执政党政治权力的制约、提高服务型执政党的整体素质、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服务型执政党评估体系等方面来构建服务型执政党。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是已经长期执政并将继续长期执政的党,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要求.作为执政党的成员必须强化和深化执政党意识,做到理直气壮地维护执政党领导地位,坚韧不拔地把本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干好,不断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及时适应形势的要求改进完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9.
《求实》2013,(6)
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致力于为人民服务,并由传统的对国家和社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转变为主要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执政党。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学习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建设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需要;是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需要;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党组织的经验总结。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增强党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党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坚持和完善党长期为人民服务的保障机制,强化党的公共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是政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有着充分扎实的理论、历史和现实以及实践依据。在新形势下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是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内化为全党的信念、外化为全党的实践,使之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既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要保证,这就必须夯实其立场、情感、能力、作风、制度根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要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就必须克服片面性,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必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积极推进民主.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史学界对"文化大革命"前十年党史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述评,介绍了研究的概况及取得的进展,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研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自觉认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 ,树立执政党意识 ,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整体上实现了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民运用实践标准检验政权的施政方针、政策。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结了党 80年奋斗历程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根本经验 ,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宣言。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早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时期就着手思考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同样,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之后,更是不懈地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问题进行了探索.然而,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毛泽东在探索执政党的建设中出现了失误,这就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正是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继续进行了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阐述了一系列党的建设思想.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表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样,与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正确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十议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王贵秀 《理论学刊》2004,4(1):50-56
本文就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从十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其中包括党的代表大会的职能、性质和地位、实行代表大会常任制及其相关问题、代表大会的代表问题、代表大会的开法、党章的修改问题等等。这些意见和建议对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无疑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德友 《理论学刊》2006,2(2):24-26
党内监督有其运行的系统,系统的运行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党内监督系统的生存、运行和发展都与党内监督环境息息相关。研究党内监督环境的自身特点、结构功能、运行规律,研究环境对系统的影响,消除其不利影响,实现环境与系统的良性循环,保证系统的合理运转,这些都是党内监督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的实践意义在于保障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同步实现和有机统一;依法执政的价值意义在于提升党执政的合法性,张扬社会成员的平等性,保证社会秩序性,抵御党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新经济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根据对乌鲁木齐市七个辖区、五个较大的私营企业调研的情况来看,乌鲁木齐市私营企业的党建工作滞后于私营企业的经济发展。新经济组织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党的全部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存在较大的未知空间。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 ,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新观点 ,就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党中央洞察国际国内形势 ,立足全国工作大局 ,向全党提出的一项新的战略任务。要落实这项任务 ,重点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只有各级领导干部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 ,在工作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 ,增强了执政的新本领 ,才能提高全党的总体执政能力 ,才能领导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胜利。   一、要大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学习能力学习是前进的基础 ,我们党从来就是一个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党。党中央提出要建立“学习型政党”、“学…  相似文献   

20.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建的目标之一,也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推行党内民主具有理论的现实性,同时也存在着与实际相冲突的地方。要充分估计现实中的不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科学理解和处理好党内民主与“四个服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加强党内民主的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从而使党内民主建设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