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涤生 《党史纵横》2005,(9):31-36
“文革”中,依照毛泽东搞“文化大革命”的思路,中国的大中专学校经历了从停课到复课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毛泽东怀着良好愿望,决心搞好“教育革命”的许多想法,也表明失控的“文化大革命”使毛泽东的想法不能实现,甚至走向反面。毛泽东早就对过去旧的教育制度不满意,他有一个“教育革命”的思路毛泽东在他青年时代接受旧教育时,就对旧的教育制度十分不满。他曾用干脆不进学校读书而是自己每天到长沙定王台去自学的办法进行反叛。后来,在父亲停止供他学费的威胁下,他才又进入学校去读书。但毛泽东对旧教育制度的不满始终存在。新中国…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十年,粗看很相似,细想并非一回事。“文化大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并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即所谓“继续革命理论”,既不符合马列主义,也不符合我国实际,是完全错了。“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3.
霞飞 《党史天地》2008,(5):38-44,56
革命委员会,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中国政权机关。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到底是怎么样产生的?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设想了对国家政权机关进行改革的方案。北京大学的所谓“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出来后。  相似文献   

4.
“革命委员会”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中我国省及其以下各级政权和各基层单位领导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当做新生事物大加赞颂,在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深入研究“革命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从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在“革命委员会”出现之前,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指出:文化革命委员会是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自己教育自己的最好的新组织形式,它是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权力机构。文化革命委员会不应当是临时性的组织,而应当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5.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前,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于1964年夏天成立了一个名为“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主导意识形态领域丁作的工作组,彭真任组长。这个旨在贯彻毛泽东文化指示、执行中央关于文化及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组却在“文化大革命”前的风潮中遭到了覆灭的命运.彭真也因此遭受了政治生涯中一次大的劫难。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江西卷的大事年表中,有一条记载:“1967年9月23日,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路过江西。”“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先后担任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办公室秘书,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文道宏的秘书,对这件事比较清楚,因此认定,《当代中国》江西卷中关于毛泽东1967年“路过江西”的表述不妥,日期记载有误。一、毛泽东1967年9月到江西是17日而非23日。毛泽东1967年9月视察大江南北时,在南昌向塘机场铁路专用线的主席专列上接见江西省革命委员会筹备小组成员。毛泽东接见后,省革筹小组负责人叫秘书田…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要扫除存在于各级领导机关中的官僚主义.而精简机构则被视为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手段,贯穿于“文化大革命”的始终,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本文试图考察“文革”中精简机构的起因、发展及社会后果,从这一侧面探求我国当前党政机构改革的正确思路.(一)“文化大革命”初期全面夺权后建立的新的领导机构,被称做“革命委员会”.在“革命委员会”成立的过程中,中央强调它不仅要与旧时代剥削阶级庞大的官僚机构截然不同,而且要与“文化大革命”前的“旧机构”划清界限.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实行“精兵  相似文献   

8.
评“文化大革命”前的两次教育革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革命”作为一种运动,在“文革”前已有过两次。其一发生在“大跃进”期间;其二发生于60年代中期。它们与“文革”时期的“教育革命”既存在着某种联系,又有很大的不同,即一方面带有明显的“左”的烙印,另一方面又蕴含着力图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的努力。客观地探讨这两次教育革命的起因、内容、效果及其与“文革”期间“教育革命”的联系,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是本文的立意所在。“大跃进”期间的教育革命,其指导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该方针是根据毛泽东在1958年春某些讲话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9.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使其发动、发展成为可能 作为一场历史劫难的"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试图通过精神上的彻底改观来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列宁在世时曾指出:"建设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场文化革命."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又把文化革命和技术革命并列为全党的重要任务.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文化革命造就"新人"、"新世"、"敢教日月换新天".但"文化大革命"发动之后,其动乱局势愈演愈烈,并偏离主旨而与"文化大革命"所达到的真正目的以及毛泽东的初衷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毛泽东亲自倡导,并在中央政治局一致同意的情况下,于上世纪60年代上半期搞的一场特殊的运动。这场政治运动,不像“文化大革命“那样轰轰烈烈,牵涉面也不像“文化大革命“那样广,用毛泽东的话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只是“洗温水澡“。但是,这一搞数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至今人们对它仍然是毁誉参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在当时并未造成大的社会动荡和打倒一大批干部等不良后果,但从历史事实来看,它确实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搞的一次反修防修实验,从这个意义上,把它比喻为“文化大革命“的前奏,是比较客观的。  相似文献   

11.
了空 《世纪桥》2004,(1):16-19
由解放军“支左”,是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这项特殊措施在“文化大革命”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它的形成过程也比较特殊。 一、按照毛泽东起初的思路,搞“文化大革命”也要把军队包括进去,也要整军队里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名字永远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在中国革命的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胜利。毛泽东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位伟人。但作为一位伟大人物,毛泽东到晚年为什么会犯下发动“文化大革命”那样大的错误呢?这实在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3.
博采之窗     
“文革”初期康生写给毛泽东的秘信1966年5月25日下午2时许,北京大学大饭厅的东墙上出现了一张聂元梓等署名的大字报,题为《宋硕、陆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些什么?》这张大字报,堪称“文化大革命”“五一六通知”以来的第一声“惊  相似文献   

14.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利用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大力推行极左路线,不仅思想、政治是非被严重颠倒,而且经济、文化、教育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正常秩序也都被严重搞乱。因此,“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①成了力图扭转“文化大革命”混乱局面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呼声。 但是,在毛泽东全局上仍坚持“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历史条件下,公开否定“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15.
十一、晚年岁月:阅读的忧思 读书与“文化大革命”的矛盾 毛泽东晚年,主要指“文化大革命”十年。这期间,他一如既往地勤苦读书,但对读书又多有非议之辞,看起来很有些矛盾。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1980年3月到1981年6月期间关于起草、修改《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的九次讲话以及同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谈话要点,这些珍贵材料充分印证了邓小平为我们党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做出的不朽的贡献.在认定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性质的前提下,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和过.毛泽东同志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犯了“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错误.这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错误,给我们党和国家造成了灾难性影响.为此,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已成为当时全国的“热点”问题.邓小平同志从维护毛泽东历史地位出发,提出要正确认识毛泽东同志,首要的是认定毛泽东同志错误的性质,这是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指出,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性质与林彪四人帮的问题性质不一样、林彪四人帮是反党集团,利用毛泽东发动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林彪集团的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的失败,同时,也在客观上提供了一次历史转机,使得有可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极“左”错误,而把整个中国导向正常的发展轨道。周恩来等在当时特殊而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尽最大努力去抓住这个历史转机,使之朝着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方向发展。可惜由于毛泽东未能充分领悟林彪事件的教训,继续迷误和坚持左倾路线,再加上“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而使这一历史转机被丧失。在这一时期,围绕着坚持还是纠正“文革”的错误,展开一场一场政治斗争。“教育革命”问题成为这个时期斗争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8.
霞飞 《党史博览》2005,(2):50-53
革命委员会,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我国的政权机关。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那么,它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设想了对国家政权机关进行改革的方案。北京大学的“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贴出后,毛泽东曾设想仿照巴黎公社的形式对国家政权机关进行改造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新的国家政权的创建,对新创建的人民政权,是很满意的。他多次同外国客人和我国民主党派负责人谈到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作用和新政权中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认为它是和国民党政权有本质区别的,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政权。但到后…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的举动,点燃了全国革命师生极大的热情。那时,“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红卫兵们热血沸腾,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轰轰烈烈地进行“革命大串联”、“斗私批修”、“破四旧”,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动荡。然而,1967年初,正当红卫兵们走出校园,走向全国各地,大搞“革命大串联”、“斗私批修”、“破四旧”的时候,天津市延安中学却解散了“战斗队”,开始复课闹革命——这在“文化大革命”发动不足一年的当时,真是一件逆潮流而动的大事。可是,这件事得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认可,成为红卫兵参与“文革”的转折点。从此,在全国各…  相似文献   

20.
杨尚昆(1907—1998)这位资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经历了中国革命的风风雨雨,被邓小平称为“革命元老”。尽管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经受了许多磨难,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信仰始终没有动摇,因为这种信仰,是在跟随毛泽东的长期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