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信息化时代,地方警察院校的教育训练工作面临教师队伍不足、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备不完备、科研方向性和应用性不足等问题。通过借鉴香港等警察教育域外经验,地方警察院校应从公安实战部门汲取能量,实现公安实战部门与地方警院的互动;应构建地方警院与公安实战部门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通过毕业生队伍遴选信息员;依托学员资源建立高效的培训、考核系统;应完善大要案事件校警联动,建立与市、县公安机关的动态联动机制;应依托省公安厅的辐射效应,利用院校专家储备,搭建在线网络交流平台;应构建校警双向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师实践培训制度,建立植根基层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实验基地;应完善客座教官聘请制度,建立以科、所、队长为主力的客座教官队伍。  相似文献   

2.
散打是公安警察院校警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训练中要把握突出公安特色,结合公安实战需要,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散打格斗技能,培养具有过硬实战本领的公安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基层政法干警招录体制改革的深入,大批普通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进入公安高等院校学习,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准警察"角色,并在完成公安教育后成为具有强烈警察职业意识的应用型、实战型专门人才成为公安院校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目前警察职业意识教育的现状入手,提出应建立以警察入门教育、规范养成教育、心理教育和跟踪心理辅导等为核心内容的警察职业意识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与国外警察院校的师资建设相比较,我国公安院校在师资建设上普遍忽视专业课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民警招录体制改革以后,教学重点更加偏重于专业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国公安院校在师资建设上应当借鉴国外一些警察院校的成功经验,重点要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建立公安院校教师与公安实战部门业务骨干双向交流、轮流执教的机制;二是要实行考评科学的教官制。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省各级公安机关普遍重视干警队伍素质的提高,重视智力投资,重视知识更新,重视人才的培训,使公安教育培训工作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全省已有公安警察院校18所,少数没有建立公安学校的地区,也设立有培训班(点),拥有教职工1300多人,基本上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体系。目前在校接受培训的学员经常保持在4000人左右。另外,尚有6000多人参加公安  相似文献   

6.
德国边防警察部队的编成与训练是由国家颁布的建立边防警察的法律为依据 ,并结合本国实际 ,经过长期实践 ,总结后形成的一整套科学、合理、适用的队伍建设之框架。其中 ,无论是警察部队的组成、职能、招募、训练都值得中国警察学习和借鉴。特别是新世纪 ,我国警察 (公安 )院校的改革与发展不但要适应公安工作实际 ,更需要学习国外警察培训方面先进的东西 ,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差距 ,加大对公安院校改革的力度 ,加大对公安院校建设的投入 ,从而为公安实战部门培养和输送真正合格的警察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2007年5月28日,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隆重举行了警务实战技能汇报演练。此次警务实战技能演练是贯彻落实院校评估、公安院  相似文献   

8.
试论公安警察院校擒拿格斗课教学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警察院校擒拿格斗是公安警察院校培养公安专门人才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警察体育学科的主要内容之一 ,是公安警察院校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技能。如何使公安警察院校擒拿格斗课教学优化 ,是公安警察院校擒拿格斗课教学任务完成得好与否 ,时间和精力使用得合理与否 ,效果、效率是否达到最佳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论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公安院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坚持了公安学历教育,对公安院校招生对象和学制作了适当调整,公安院校在提高办学层次、争取财政保障和解决教师公务员身份等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公安院校应从单纯的警察教育拓展到整个社会公共安全领域。为应对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江西公安专科学校采取了积极申办江西公安学院、采用"三足鼎立"的办学模式、增挂"江西省公安厅警察训练总队"牌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公安警察院校擒拿格斗的是公安警察院校培养公安专门人才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警察体育学科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公安警察院校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技能。如何使公安警察院校擒拿格斗课教学优化,是公安警察院校擒拿斗课教学任务完成得好与否,时间和精力使用得合理与否,效果,效率是否达到最佳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校局合作”的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人才培养思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人才的培养,事关为公安机关涉机、涉网案件的侦破提供智力吏持和计算机网络治安环境的保障大局,在公安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校局合作”平台和双方长效协作的机制,为公安院校和公安基层网监部门搭建了一座互通有无、互利互惠的桥梁.应在学院校局合作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校与目前网监实战部门工作实际。对信息网络安全监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对“校局合作”平台下人才培莽工作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教官团队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影响公安实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设具有警察职业特色的教官团队是公安教育改革工作的重头戏,关系到学员、教官、训练部门的发展。广州市公安局警察训练部以公安部部级精品课程"实战一体化"为载体,对教官团队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在营造团队文化、科学组队、培养"双师"教官、锤炼带头人、创建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对公安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公安教育体制存在学生基础知识单薄,综合素质不够高,办学规模过大,经费无保障,偏重学历教育,在职干警的培训规模和质量难以保证,招生和入警不能完全衔接,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单位性质不明确,影响教职工队伍稳定,师资队伍结构单一,实践与理论脱节等问题。必须根据中央及有关部委对公安政法院校进行改革的精神,改革警察招录培养体制,压缩招生规模,调整办学定位,以职业教育为主,结合学历教育,办出公安特色;明确公安院校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公安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公安院校和公安机关人才流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建立一支专兼职适应需要的骨干教师队伍;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建立以公安业务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新的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民警察。  相似文献   

14.
地方公安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公安基层机关人才需求为导向,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理念上,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这也是警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福建警察学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着重以课程平台、课程模块、课程集群等方式进行改革,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地方公安本科院校警务实战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根本上解决了地方公安本科院校"育人"和基层公安机关"用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地方公安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公安基层机关人才需求为导向,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理念上,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这也是警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福建警察学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着重以课程平台、课程模块、课程集群等方式进行改革,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地方公安本科院校警务实战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根本上解决了地方公安本科院校"育人"和基层公安机关"用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模拟情景训练是提高综合作战能力的有效途径,情景教学法(SLT)源于20世纪20年代,警察模拟情景实战训练是一种更加贴近公安实战的教学训练模式,在公安机关广泛开展模拟情景实战训练,可迅速提高警察临战处置,尤其是基层一线民警应对突发治安、刑事乃至规模性危害群众、社会安全事件的能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利用公安政务微信提升警务实战效果已初步显现,各级公安机关也开始积极关注并开发应用。由于部分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高、管理缺失,应用功能较零散、不全面、缺乏与微博间的联动等因素制约,公安政务微信警务实战潜能未充分挖掘。应从提高重视意识、完善管理体系、与微博功能相互补充、功能整合及优化设计、充分挖掘警务实战应用工作方式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寻求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公安教育担负着为公安机关输送合格人民警察的历史使命,根据当前我国公安队伍的现状以及新世纪初合格人民警察应具备的素质要求,培养新世纪人民警察要狠抓在职民警的培训,抓好警察院校在校学生的正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警务实战训练中,训练水平的测定已成为各基层公安部门和警察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建立操作简单、方法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实战训练落到实处的关键。应从教育测量与评价中标准分评价的方法出发,结合在警务实战训练水平评价的实际案例应用分析,探索标准分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和手段,供广大警务实战训练部门和警察院校实战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公安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关键。多年来,我校以学生能力为本位,构建适应现代警务实战要求的教学体系;以基地建设为平台,构建具有警察特色的实战训练体系;以服务教学、服务实战为原则,大力加强公安应用理论和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不断深化对公安院校教学、科研、实战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