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承》2015,(12)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是中华优秀文化不可或缺的精神因子,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在为中国梦不懈努力的关键时期,广泛深入地学习、研究、宣传艰苦奋斗精神十分必要且尤为迫切,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党的基本路线决定的,是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决定的,具有现实紧迫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学习领会锦涛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对于我们凝聚力量,增强信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一、坚持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辉传统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通观我们的民族发展史,实质上就是一部波澜壮阔、气…  相似文献   

3.
《前进》2005,(7):M001-M001
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军民在抗日救国的伟大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革命精神。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是中国人民伟大品格的凝结和象征,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反映和体现,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是我们克敌制胜、夺取革命胜利的法宝,也是我们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力量。今年恰逢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我们宣传太行精神、颂扬太行精神,就是要弘扬太行精神,把山西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4.
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骆冰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形减了许多传统美德,正是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涵育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继承和发杨这种传统...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有机统一体,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鲜明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高度契合又一体相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关联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其"特"之根基所在、精神命脉和内源性动力。体现人类理想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思想理念、既与传统相系又与现代相接的传统美德和反映道义高度及美学追求的人文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三大核心要素,因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切入点。但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调和关系,而需要在历史维度上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在现实维度上梳理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在发展维度上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6.
《传承》2015,(12)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精神的有机整合,红色精神是艰苦奋斗教育的精神支柱。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是动态的、发展的文化体系,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性,具体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加以理解认识,从而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培育艰苦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加强对青年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对保证青年的健康成长和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艰苦奋斗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8.
周海涛 《创造》2023,(4):47-5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理念,更是一种文化理念。共同富裕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小康”“大同”“平等”“和谐”“公平”理念,既是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也体现了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对构建美好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国正处在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与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艰苦创业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本质,不仅体现在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上,而且体现在创造更高的精神文明上。这就需要人们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具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种理想信念和精神条件,正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源泉。我国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只有长期奋斗才能赶上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0.
刘壮杰 《理论月刊》2004,(6):133-136
民族精神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理性升华,是推动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有赖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李少多 《理论月刊》2023,(1):103-1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青年文化作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新视角恰逢其时。这既源于青年群体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中坚力量,又源于青年文化赋予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劲动能,主要表现为青年文化从整体上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内涵价值、表现形式和消费业态的创新。要继续以青年文化为推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传播策略、消费策略上与当前新的实际相融会,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精神能量。  相似文献   

12.
《前进》1995,(1)
艰苦奋斗与小康建设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精神动力。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靠艰苦奋斗精神取得了胜利;同...  相似文献   

13.
李东 《人民论坛》2020,(1):44-45
治理能力和文化底蕴互为表里、相互影响,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文化、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红色革命文化、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盎然丰富多彩的他国异域文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支撑,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房广顺  祁玉伟 《长白学刊》2023,(1):140-146+2
近代以来,中国所开启的现代化历程实际上是一部中华文化的伟大发展史。中国文化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反映社会主义本质要求,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一体,科学性、开放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文化现代化。当前,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陷入文化困境,文化扩张主义也困扰着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现代化进程。充分认识我国文化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对于坚持我国文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走好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永龙 《群众》2023,(4):20-2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江苏是一部厚重的大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汲取包括泰州学派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崭新征程给予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6.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张启生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并要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7,(2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既高度契合、又一体相依。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等优秀因子,增添了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的自信和底气。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逻辑必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  相似文献   

18.
王锐  杨栋 《长白学刊》2023,(2):1-10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蕴含着百年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和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精神密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增强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在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从历史性、发展性和整体性的立体维度来认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深刻地把握好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关系。思考和探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进路,就是要深入研究阐释、加强社会教育、注重濡染熏陶、融入奋进征程、完善组织领导,把精神动能转化为实践力量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邓小平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十分重视艰苦奋斗,提出了一系列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重要思想,他明确提出要把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我国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阐明了艰苦奋斗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论述了艰苦奋斗是反腐败的有力武器,强调了艰苦奋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的重要前提,从而把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邓小平艰苦奋斗思想无论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松州》2007,(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文化自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继承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汲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大力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