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图书馆背景下的版权与合理使用论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贾增岁  吴向军 《河北法学》2003,21(1):140-145
随着网络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作品将成为作品的主要传播和使用方式。这些都对既存的版权制度及合理使用制度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基于数字传输与纸介质印刷作为作品载体的功能等同性 ,版权制度与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环境下仍具有存在的基础。由于对数字作品的版权问题存在较大分歧 ,鉴于图书馆的公益性 ,应当首先明确图书馆对数字作品的合理使用。在网络环境下 ,版权集体管理制度具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应当尽快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杨海瑶 《法制与社会》2011,(24):272-273
美国是音乐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独特的产业结构和运作模式。而美国发达的音乐产业得益于音乐版权人版权的充分实现。本文通过对美国现存音乐产业结构的分析,考察了美国音乐产业中版权的实现过程,提出了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正是通过复杂的版权许可促进了音乐产业版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数字图书馆作为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文化知识资源传播的产物在现代社会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其本身的发展运作涉及到许多法律问题。本文拟在科学界定数字图书馆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的现状,具体分析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版权问题并透视著作权法的立法走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哑铃状"问题,从量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网络版权的价值问题.认为网络版权从实践和理论上,都不正当的获得和扩张了商业利益,理应回归其自身价值.对网络版权的贬值,提出了实行商业版权符号标记制度等5项措施.  相似文献   

5.
评美国近期关于数字版权侵权的刑事制裁立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晨 《法学论坛》2001,16(1):69-74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数字版权刑事制裁立法发展,即不以商业目的为刑事制裁的主观要件的规定.文章第二部分表明放弃商业目的的限制以追究刑事责任的做法,以及不明确规定合理使用的例外等,都将使美国版权制度中权利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失衡.第三部分将说明刑事制裁在防止数字版权侵权发生的作用有限,过度放宽制裁条件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不利于版权制度的健康发展.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人们对版权制度利益平衡问题的思考,对我国立法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版权金融在我国文化产业内生需求和金融体系发展的双重作用下应运而生,经过二十余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路径与特点。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和法治保障基础下,我国版权金融形成了版权质押融资、版权保险、版权证券化等多种类型。目前,在制度和实务层面,版权金融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因此,有必要认识到版权金融机制建设、版权金融技术要求及内生动力等方面对版权金融带来的挑战。通过完善版权金融基础建设、强化政府版权金融服务及培育版权金融专业人才等举措,推动版权金融可持续发展,促进版权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7.
版权开放软件(Copyleft软件)是一种通过开放版权的财产权而促进技术进步的新兴产权形态软件.其与传统的商业专有软件相比,具有源代码公开、成本低、技术先进、安全性高等特点.由于受匿名开发机制所限,它在实际的运作当中容易产生所有权难确权、专利侵权、许可证失效等法律风险.对于这些法律风险,版权开放软件企业要早做规划,制定好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8.
版权补偿金制度是通过向复制设备生产者收取费用用于补偿版权人的一种制度。目的在于协调版权专有和公众获取作品之间的利益平衡,促进作品创作和传播利用。从法理看,版权补偿金能够矫正私人复制作为合理使用的偏差,解决个人使用与版权的冲突。从经济学角度看,补偿金制度是以公共政策的介入,解决私人复制造成的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信息建设中愈发显得重要,而困扰其发展壮大的就是版权问题,积极探索DL的版权问题解决机制,将极大的推动我国知识文明的传承和信息技术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电子知识产权》2013,(7):18-19
网络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传播让版权制度从此踏上革命之路,各国为解决新形势下衍生的版权问题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政策均无法实现版权保护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完美平衡。有评论认为谷歌的数字图书馆计划是使孤儿作品问题走上历史舞台的导火索,其实这一问题早已暗潮涌动,人们一直在私权与公益的天平两端摇摆不定。文化繁荣、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印度《2012年版权(修正)法》修订的主要动因,概述了主要修订内容,建议中国向印度学习制定、修订版权法的一个理念和三个制度:充分利用国际标准灵活性、维持权利保护与作品使用平衡之理念,不分作品类型的国际版权穷竭制度,版权与设计非共存制度,版权集体管理协会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初次见到齐相潼是在去年的圣诞节前后,在北京大学逸夫楼,他会同超星数字图书馆的总经理史超在作一场关于版权问题的讲演.  相似文献   

13.
版权生态与版权创新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慧献 《知识产权》2006,16(6):27-32
“版权生态”是指版权生长的环境以及版权与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之间的制约与促进关系,它包括外部生态与内部生态,即版权的制度生态与产业生态。外部生态的构成因素是文化、制度、技术和经济,内部生态的构成因素是作品、技术和业态。版权生态为揭示版权制度的生长规律,考察版权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分析模式,对于改革版权制度,引导产业发展也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版权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整传统版权制度以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方面,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激励机制"、"商业利用权"、"接触控制权"、"传播权或利用权"等设想.要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应在坚持版权法定主义的基础上,适当调整目前的版权体系,具体包括:取消复制权在版权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确立传播权在网络环境中的基础地位,遏制技术措施对公共领域的圈禁.  相似文献   

15.
2001年修定的《著作权法》将著作财产权转让制度确定了下来,但是新的著作权法并没有禁止版权卖绝,这和我国目前的国情并不相适应,而且也不利于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那么,在禁止卖绝版权的前提下,在转让著作权的过程中应当建立怎样的机制呢?本文认为应当运用商业运作机制,建立集代理全部著作财产权于一身的版权代理机构代理作者的著作财产权,以保护作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版权对期刊经营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的期刊经营在版权获得、利用和法律风险防范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期刊社应该在提高版权意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版权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版权利用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家良 《知识产权》2001,11(2):12-14
一、我国版权利用制度的立法现状 从新中国成立到1990年9月7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我国的版权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50年到1957年。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文化部或者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颁布一些政策文件来保护作者的权益。第二阶段:从1958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第三阶段:从1979年到1990年。这是现行版权法的起草制定阶段。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起草制定经过了近12年的时间,终于在1990年9月7日经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①  相似文献   

18.
董京波 《知识产权》2009,19(2):75-80
版权证券化是版权生产募集资金的新形式.版权证券化区别于传统融资方式之处在于其以独立的版权资产信用而非企业信用作为发行证券的基础,为了使版权资产与发起人自身的风险隔离,发起人需将版权及其相关权利转让给特定目的机构.因此研究版权证券化中的版权及相关权利转让法律问题对版权证券化的成败至关重要,我国著作权法等法律并非为版权证券化而设,相关制度还需完善.  相似文献   

19.
美国版权侵权刑事责任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巫玉芳 《现代法学》2000,22(3):95-98
美国国会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通过了《反电子盗窃法》和《数字化千年之际版权法案》两部法律,将版权法、联邦刑法及其相关法律进行部分修正,试图强化对于通过电子方式构成的版权侵权的刑事处罚和对版权人的保护。这两部法律与相关法律一起构建了比较全面的版权刑事保护体系,因此分析美国最新版权侵权的刑事责任的发展,有助我们研究完善版权的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0.
世界版权集体管理组织在数字环境下的新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可静  张敏 《知识产权》2004,14(6):57-61
我国音乐版权集体管理组织与某些音乐作品的传播和使用者的案件纠纷,引起了国内诸多学者、相关业界人士和广大用户对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关注,人们开始对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垄断地位、标准的制定以及版权集体管理组织是否应尽版权信息传播与检索的义务等问题展开争论与思考1.在笔者看来,这些争论的焦点实际上还是在版权集体管理制度下,如何实现版权平衡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