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文化失调及其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失调现象是现代社会问题产生的重要根源,客观冷静地看待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文化失调现象与矛盾,通过提高文化整合能力;树立文化自觉意识;重视文化重建工作;努力建设和谐文化;着力推动文化繁荣等思路和策略进行文化调适,对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文化对于政治发展乃至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的攻坚历史时期,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改革开放及全球化浪潮背景,使得我国当前政治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的总体特征。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政治文化与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的政治亚文化并存。当下,为了进一步贯彻十八大报告中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就必须提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的水平和智慧。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政治文化可以从政治文化的物质基础、内容和价值系统等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3.
讲坛文化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在社会转型期,讲坛文化热从大学向社会扩张,成为一种新的大众文化形式,在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公民素质、推进终身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学肩负着引领社会前进的职能,应该承担引领社会文化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以利益主体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和主导价值观弱化为特征的社会转型对当前的统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入手,以文化认同推进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并在协调现代性与传统性,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基本价值观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种健康的价值文化的支撑。但从社会基本价值观念的维护,到现代价值观念的培育,再到人的精神价值世界的建构,身处转型期的中国所面临的文化失范对培育一种健康的社会价值文化带来了诸多挑战。能否积极面对和正确回应这些挑战关系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落到实处,更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是目前极具争议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价值多元化的状态。如何在价值多元化基础上构建中国主流价值观,以引领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稳定快速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内在统一,以个性为基础,用共性烘托个性,坚持共产党执政的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主流价值观主旋律,积极宣传和构建主流社会价值观,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化是领导活动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其现代化无疑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现代领导文化可以从器物、制度和意识形式三个层面建构。器物层面的建构包括领导行为模式、身份与行为、领导形象和领导魅力;制度层面的建构包括领导体制的变革和创新,国家方针、政策和路线两个方面;意识形式层面的建构包括追求民富、民强、民智,塑造领导价值观,追求领导精神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为背景,运用社会失范相关理论,尝试分析社会失范的原因、类型及表现,并从宏观、微观角度探讨我国社会失范的控制对策。由此说明社会失范的克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社会多方努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使得传统城市居民社会资本不可避免地丧失,因此有必要建构适应社会转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居民社会资本。城市居民社会资本可分为个人关系资本和社区网络资本。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透视转型时期我国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特征,社区建设可作为我国城市居民社会资本建构行之有效的路径选择。为此,要分别从政府、社区自治组织以及居民个体的角度探讨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动态形成机制,揭示我国城市居民社会资本建构所要达到的目标,从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城市居民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0.
城市青少年犯罪作为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产生原因复杂而多元,笔者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建构出一个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各个维度有机综合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整合性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期的群众文化建设:“下里巴人”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阶段,群众文化艺术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多元混合的格局:既有传统的"下里巴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又有新的"下里巴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艺术形式,还有主流价值观的"下里巴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导文化艺术形式。现阶段的群众文化建设,面临三种形态的"下里巴人"相互分割,发展不平衡以及群众文化工作与群众文化脱节,群众文化活动式微等困境。应根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需要和群众生活方式变化的实际情况,通过文化空间、文化内容、城乡文化、民族文化的整合,实施对"下里巴人"的重建,实现群众文化的转型和繁荣。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大学领导者,是在整个中国社会大改革、大发展、多元化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大改革、大困惑的背景下开展工作的。在这种时代条件下,大学领导者特别需要具备大能力和高品位。  相似文献   

13.
论文化全球化与文化认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对世界各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构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文化全球化的实质是文化的同质化,表现形式是文化的高度相关化,意味着文化的殖民化。文化认同其核心就是价值观的认同,文化认同的选择性特征在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背景下得到彰显。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对传统文化认同进行重构和再造,以期达成新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4.
青年价值观的建构依赖于青年所处的文化情境与青年心理机制的内在契合。由于青年自身的特殊性,精神文化成为青年价值观建构的主导力量。当代精神文化在塑造青年价值观的同时,还存在诸如传统文化价值意义消解、大众文化价值意义弱化、主导精神文化缺失等不完善之处。因此,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因子,不断提升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积极发展我国主导文化,对于有效校正青年的价值航向,促使青年价值观由应然走向实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何社会的法治都具有时代特征,它必须与现有的社会文化条件相适应并随着这些社会文化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一种法律制度只有准确反映社会发展的主题和基本趋势,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并为自身的发展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社会建立法治,必须研究中国民族文化,分析中国法治建设存在与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转型期中国政党制度与政治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了利益分化、阶级阶层分化、意识形态多元化及其分化和政治层面的腐化趋势,进而影响到政治稳定。保持政治稳定的现实路径,是要发挥中国政党制度政治稳定功能,努力构建各种促进政治稳定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代表物已越来越被追求时尚新潮的青年人所接受并广泛运用与传播,同时网络语言与青年文化之间也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笔者试图从青年对网络语言的态度及网络语言对青年群体生活的影响等方面,探讨青年文化对网络语言生成与创新的作用及网络语言对青年文化的建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代表物已越来越被追求时尚新潮的青年人所接受并广泛运用与传播,同时网络语言与青年文化之间也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笔者试图从青年对网络语言的态度及网络语言对青年群体生活的影响等方面,探讨青年文化对网络语言生成与创新的作用及网络语言对青年文化的建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对中国的区域文化产生冲击,同样也带来了发展机遇.区域文化的建构,要根据文化发展的自身特殊规律,利用全球化进程提供的机遇和有利条件,积极吸收利用外来有益文化,保持区域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特色,自我淘汰区域文化中的糟粕,以增强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化是领导活动的灵魂,具有科学性与信仰性相统一的导向作用、激励性与制约性相统一的规范作用、感召性和内化性相统一的教化作用、变革性与适应性相统一的调适作用。加强领导文化建设,必须增强领导信仰的坚定性、提高领导理念的真理性、坚持领导道德的公正性、凝炼领导精神的坚韧性、注重领导价值的人民性,从而不断提高领导者素质能力,提升领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