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目前中央与地方的制度安排,地方官员具有明显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这种倾向使得地方政府有强烈的“在短期内显示经济政绩”的动力,也使得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地方发展利益,必然对地方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产生阻力。  相似文献   

2.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中央政府不可能制定出高度完备的政策,地方政府频频在政策执行中利用政策本身的弹性打“擦边球”,由此引起了对地方政府政策拙彳亍中‘镲边球”行为的思考。本文将探讨“擦边球”行为的含义以及它出现的原因和对政策执行及其效果的影响。据此,从不同角度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中的“擦边球”行为进行制度反思。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关联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具有“高速、低成本”的特征。本文通过建立制度关联模型,对政府经济行为的特征进行解释,并指出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具有“经济人”特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征地过程中存在过度征用和滥用的行为,规避地方政府行为必须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把集体土地推向市场,取消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的垄断;改革现行的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化环境中,中国地方政府参与经济建设的行为具有“与市场共演”的特征。这种特征的表现之一是,地方政府参与经济建设的工作重心从招商引资转向营商环境治理。研究发现,“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反塑政府”“政府与市场互惠”的共演过程,为地方政府参与经济建设的行为转变提供了不竭动力;而在共演过程中形成的地方政府与市场重复博弈的良性互动,推动着地方政府的行为向着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持续调整。政府作为市场作用机制发挥的“助市者”,是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双强模式”的重要基础,这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与鲜明优势。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方政府的改革应注重包括政府行为目标、方式、机制、规范和效果的转变。就行为目标的转变而言,既要有利于地方利益,也要服从于全民利益;在“分权”与“集权”行为方式的转变中,应注重维护和发展全民整体利益;而行为机制的转变,则应注重“向心机制”和“离心机制”的统一协调。惟有如此,才会带来政府行为规范的转变和政府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一些“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虎平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4):F0002-F0002,F0003
在笔者看来,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几个“大”问题主要在于:搞清楚效评估的目的和定位;确定绩效行为与非绩效行为;确定绩效结果的“产权”;绩效评估中的“交易成本”原则的贯彻;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与政治安全隐患;绩效评估中的“自我服务”与“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错位;制度绩效重于工具绩效;绩效链与政府组织改革等.  相似文献   

8.
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可持续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主导对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的财政分权改革使地方政府作用日益上升。并形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格局。这种有限的地方政府竞争格局一方面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弊端。因此,要重新调整现行的财政分权制度,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在乡镇企业发展中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地方政府在中国乡镇企业发展中角色分析的两种观点,即发展观点和寻租观点。认为凭单一的一种观点是无法说明中国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与乡镇企业的复杂关系的。不管是“发展型政府”或是“企业家型政府”还是“地方国家组合主义”似乎都不足以概括中国地方政府和乡镇企业之间的共同利益。实际上,在中国上述两种观点并存且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能够大幅度影响房屋价格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政策行为。由于地方政府“成本推进”和中央政策“需求拉上”的共同作用,导致了近几年房屋价格大幅度上升。政府有责任将房屋价格降至合理水平,这取决于中央政府的决心和能力。关键的措施是规范地方政府的牟利行为,并通过提高银行的存款利率、抑制通货膨胀以及规范上市公司的分配行为,使居民的储蓄和投资资金不被蚕食。  相似文献   

11.
政府合作协议是行政权的运行方式之一,它的运用和发展需要以相应的法律加以规制。政府所能缔结的合作协议内容应当符合依法行政原则要求,缔结程序要考虑到公众参与的要求和批准备案的问题。协议效力需要通过赋予协议方的自力救济权以及上级政府的监督制约来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手段性参与,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具有形式多样化、过程无序化、趋势扩大化的特点,其根源在于市场经济影响下的社会利益分化。另外,农民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基层政府行为不规范、熟人社会和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及农民自身素质不高也是引发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原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机制,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消除熟人社会的不利影响,培育新型农民以使农民政治参与走上制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职能定位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欠发达地区发展,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发挥地方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要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对其职能进行合理界定。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在于政府,而政府的一系列的有关动作都应围绕其相应法律意识进行。本文认为,政府树立良好的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意识是国有企业改革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当前政府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也是新经济环境对我国政府职能变革的要求。在观念创新的前提下,以政府信息化为手段,推行电子政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从利益角度看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几个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建立利益约束机制、利益分享机制、利益补偿机制来实现协调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农村市民社会。在新形势下,农村市民社会对乡镇政府的决策伦理提出了以人为本、服务行政、责任民生、民主法治的诉求。而这些诉求正好与乡镇政府决策伦理缺失的内容相对应。因此,如何对乡镇政府决策伦理进行新的构建,农村市民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和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只有改变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转换政府的职能,改革农村的治理结构,确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综合发展的科学的发展观,并辅之以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三农"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结构角度考察外资风险,主要有区域经济控制力风险、产业结构失衡风险、本土产业自主创新受阻风险和外商减(撤)资风险等。我国外资集聚区产业风险产生的症结在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而形成原因既有国际生产体系变革因素,也有我国经济结构转换和地方政府的引资偏好等因素。化解和防范外资产业风险的主要途径,应通过借助引进外资研发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启动价值链向高端攀升机制,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并优化;同时通过发展区域服务经济、改变招商模式和加快政府的管理创新等措施,加快这种过程,从根本上达到规避风险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政府公信力根源于政府的公共性诉求,它以政府行政行为为载体并表现为政府的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合法性。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政府决策缺乏预期;政府人员行为不当;政府职能定位不准;政府工作效率低下;政府信息不公开。因此,政府应着力从四个方面提高政府公信力:依法行政,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健全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化机制;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改善政府公共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