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头、炕头是农情民意的“窗口”,也是农业的寒暑表。这些地方虽是一隅之地,却连着农民的心头,也连着农业的大头。农民愿意干啥,不愿意干啥;先干啥,后干啥;需要啥,反对啥,都可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农民在这些地方见到干部,才更知心、更愿意掏心里话;干部也只有在这些地方,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农民的喜怒哀乐。作为民政干部,尤其是主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干部,如果经常到地头看看,炕头坐坐,和农民拉拉家常,支交朋友,吃吃百家饭,听听百家言,就能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基层,就能及时把党给农民朋友的一项功在国家、利…  相似文献   

2.
近读李瑞环1986年主政天津时的一篇讲话,其中一段话颇耐人寻味:我跟一些领导同志讲,你们到工厂去,或者到哪个单位去,不要只听送你上车时说:"您作了很重要的指示,给我们很大的教育与鼓舞。"要自问一下,你这次来,究竟给人家干了啥?出了什么好主意?解决点啥问题?如果啥也没办,那你就是给人家添了麻烦。你要说对不起,占了你们的时间。时间虽然过去了25年,今天捧读这段话,仍给人启迪,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警惕“迷魂汤”○闻生小的时候,大人们常给我们讲“迷魂汤”的故事。说是妖怪常常给人喝“迷魂汤”。喝了“迷魂汤”就会听妖怪的话,妖怪叫干啥就干啥。等给妖怪办完事后,妖怪就会把喝“迷魂汤”的人吃掉。长大以后才知道,所谓妖怪是不存在的。但耳闻目睹喝“迷魂汤”...  相似文献   

4.
《就业与保障》2008,(8):5-5
小保: 我是一个农民工,在城里啥活都干过。洗碗、清洁、搬运、装卸、看门、送货。干活时间有长有短,用人单位用你就用,不用你说一声“你明天不要来了”,就算拉倒了。这样下去,干一辈子也没个工龄。用人单位在解雇我们时,是不是应该给我们出个证明啥的,他不给出咋办?  相似文献   

5.
周末与好友秋菊小聚一下,明亮的白炽灯光并没有遮挡住她惆怅的面容。还没等我开口,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学习开车怎么就这么郁闷呢?一个教练一天教40个学员,排了一天队就只练了一次车。轮到我上车练习时,从我上车开始到下车教练就一直不停地在训斥。什么‘挂档为啥不踩离合呀?小脑脑残呀?'、‘那么快抬离合干啥呀?左脚急着投胎呀?'……我要是什么都会还用得着你教吗?可眼看考期将近,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找计时陪练单独教我。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每年老婆生日,都不知送啥好,如果直接问老婆想要什么,都被说威敷衍她;有人说,花几万元买件礼物给女友,她不见得开心,花几十元买只小猫送她,她却开心极了。  相似文献   

7.
控制忧虑     
情绪是人的思想与行为的伴生物。事情做得顺利,智慧迭出,这情绪就好。看天,天是蓝的;看花,花是好的;看人,人是精神的。事情还没做完甚至于还没开始着手做,压力一个接着一个,头脑转不过弯儿,情绪上就受波动了,看啥啥不顺眼。这时因为压力,你往往会改变你原来的观念,并自然而然地对你以后要做的事产生影响。 压力不光是暴怒、颓丧,它还包括忧虑。对所做的事过于患得患失,情感过于低沉,瞻前顾后,都会在你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设置障碍。人生的真正报酬,取决于贡献的质与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付出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你就…  相似文献   

8.
鹰笛 《公民导刊》2004,(9):53-53
拿了就“有事”,吃了就“没事”,装入个人腰包就“有事”,吃进自己肚子就“没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这在一些地方的干部队伍中,已经形成了“惯例”。只要待上级,吃啥都可以;只要是“公事”,昨吃都“没事”。  相似文献   

9.
姬建民 《政策》2010,(12):71-71
听一位老前辈说。“岗位是站岗的位置。过去我们叫干啥就千啥,就像哨兵一样忠于职守。现在有些人拿着岗位当儿戏,作践岗位,令人痛心!”此言触及到当下见惯不怪的“岗位”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当刑警     
我当刑警□杨顺修“不干公安,就不知什么叫奉献;不干刑警,就不知什么叫公安!”这是我两年刑警生涯的由衷体会。将来等我老了,如果有人问我:“你这一辈子干过的最有意义的工作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刑警!”两年中,有几件事,让我终生难忘。当技术员的第...  相似文献   

11.
时下有这样的顺口溜:“有权的想干啥干啥,有钱的想买啥买啥,无权无钱的想说啥说啥。”这三句话特别是最后一句很有意思。那么,想说啥就说啥的人到底在说啥呢?说得较多的还是时下的一些腐败现象和不正之  相似文献   

12.
小谢今年四十七刘长忠,卢建国公牛一样强壮的蛮汉李某,正在这个偏僻山村的亲戚家房前忙碌,一个头戴草帽完全是本地山民打扮的人向他走来。李某觉察后抬头望望,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就照旧忙自己的。“山民”走过来,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干啥?”李某停手恼怒地望着来...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民政系统纪检监察战线上,有一位被中纪委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的同志。他兢兢业业,忘我工作。为了党的事业,不顾自己和家人的安危,坚决查处违纪案件,深受群众的欢迎。他,就是云南省民政厅机关纪委书记、审计监察处处长杨正发,1990年8月,民政厅成立审计监察处,杨正发同志受命出任副处长,主持工作。30多年来,杨正发已经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他时时以党的事业为重党叫干啥就干啥,从没有半点怨言。在部队地搞过保卫工作、知道那工作的艰辛滋味;转业到地方,他又摊上户监察…  相似文献   

14.
明云 《协商论坛》2008,(9):59-59
自从父亲中年病故,家里所有的重担就压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没有正式工作靠打工维持生计。母亲的工作很不固定,营业员、保管员、保安、清洁工什么都干。有段日子,母亲一下打了两份工,白天干钟点工,晚上去医院照顾病人。没日没夜地干,无序的“时差”,让母亲日渐消瘦。  相似文献   

15.
骗子三五成群,于街头巷尾设置骗局。人们常见这样的场面:路人正在行走,一陌生人上前问一声某某马路某某银行如何行走,路人如实告知,正欲走人。且慢,戏才开头哩!陌生人递上一根烟,说声谢谢,便和路人聊开了。他会用坦诚的语气告诉路人:他有一大笔美元,正欲去银行换成人民币急用云云。这时,便有另一位陌生人走上前来,凑上去问一声有没有美元兑换。接下来,便要摆弄骗局,等着路人步入陷阱了。当着路人的面,两个骗子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其中一个骗子说:“我的人民币不够,请问旁边这位朋友能不能借一些给我,我先把美元换下来,放…  相似文献   

16.
樊潮  韩晓露 《观察与思考》2003,(12):150-152
<正> 有一部美国电影——“我看见了你在做什么”情节比较有趣,讲的是两个未成年人给陌生人打了个电话,“我看见了你在做的事,我知道你是谁。”虽然他们并没有看见陌生人所做的事,也不认识电话那头的陌生人。然而他们恶作剧式  相似文献   

17.
不堪重负了,希望工作时间越短越好,工作越轻松越好,受不了委屈,需要尊重;不知道啥是责任了,今天开心就干,明天不开心就走了;喜欢自由了,不喜欢别人叫我千什么就干什么,只做自己喜欢做的;打心底觉得上司不如自己,看上司不顺眼,懒得和上司说话;错误面前拿借口当理由,心里还在暗想:你们这些人只知道说,自己做还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8.
纳凉旧话     
纳凉旧话史维则记得儿时,电扇罕见;空调、冰箱更是闻所未闻。每到盛夏,溽热难耐,天刚黑,大街小巷就摆满凉床,纳凉者胡吹神侃,手里不时舞动大蒲扇,拍打蚊虫。年轻的母亲轻轻摇着身边摇篮里的婴儿,一边替孩子一下一下打着扇,孩子额头汗水渐渐干了,而母亲额头却布...  相似文献   

19.
兰溪 《今日广西》2007,(1):38-39
认识小炎是在火车上,当时我们那一间卧铺车厢只有两个人。对面的女孩很清瘦,主动向我微笑,我不太喜欢和陌生人搭腔。回笑了一下,天暗了下来,小炎望着窗外,一个人想想就笑起来,我开始觉得这个女孩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拿什么与人较量──人才危机大透视潘熙宁有人戏言:中国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有人反击;中国啥都不缺,就是缺人才。的确,中国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成为最最短缺的生产力要素。一位外国学者几年前断言:中国虽有十亿多人口,但多是消费性人口,真正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