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卢小驰 《理论月刊》2002,(10):21-21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和智慧之光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而到了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李约瑟难题”被人们一解再解,从创新视角来寻求这一难题的答案时,那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保守意识、封建专制制度、教育体制、科举制度和闭关自守政策等,扼制了科学创新精神并阻断了科学创新契机,使得近代中国缺乏一个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周一帆 《人民论坛》2022,(14):61-63
当前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中国要强盛、要复兴,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然而,我国在建设世界科技创新高地方面仍面临着一定的法治困境,坚持依法治国,发挥习近平法治思想政治引领、理论引领、行动引领的三重作用,是建设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科技创新理念已超越科技的传统概念,上升为一种科技创新的强国理念。西方分析家却认为我国科技创新理念是一种技术民族主义,且缺乏创新文化基因。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技创新话语变化可见,其经历了革命话语、改革话语、发展话语和自主创新话语的变迁。因此,我国科技创新的强国理念是一种不断深化的思想产物,是我国围绕科学技术发展问题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路径指向,绝不是什么技术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化是指人们运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和变革社会的方式及其实际成果。文化自觉就是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自知之明。中国科技文化孕育于传统文化中,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创新发展,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进步发展密切相关。在文化自觉视角下审视当代中国科技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推动科技文化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科技文化软实力,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发展至今还主要是处在模仿和跟踪上少,有原创性科学成果。这与中国科技发展受传统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影响有关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故步自封的保守主义严重,也对科技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青年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中国青年在从事科技创新中必须冲破这些传统的文化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季羡林先生近年来在《中国文化》等多家刊物上发表了有关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文章,主要论点有:(1)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是无人合一,西方文化的根本特征是天人二分;(2)中国文化重综合,西方文化重分析;(3)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是以综合为基础的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取代以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浪潮 ,其来势之迅猛 ,影响之深远 ,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为应对这场挑战 ,江泽民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加快科技创新。他指出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创新是对知识经济挑战的积极回应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推进科技创新则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在吸收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加强自主创新 ,有所为有所不为 ,加强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精神,加快建立当代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际,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面对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紧迫局面,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深化进程,就必...  相似文献   

9.
正怀柔科学城的建设将为前沿技术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引领科技创新前沿,激发基础科研和前沿领域重大科学发现、重大原始创新,突破一批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奠定抢占全球科学技术制高点的基础,把握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突出表现在前沿科学技术领域突破能力的竞争。而较为完善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是解决各种科学和技术前沿问题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科技活动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科技进步,也难有社会的进步。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经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到电气化时代、信息时代,都是科技创新的结果。今天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要在世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形势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社会活动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受其他子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是科技法制建设。正是通过协调科技社会关系,科技法制促进与保障了科技活动、科技进步的正常发展。科技创新最易引致科技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动,因而也…  相似文献   

11.
王舒宇 《思想战线》2008,34(1):56-60
科学技术是一种文化因素和文化力量,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对民族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发展云南民族文化产业,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尊重科学,提倡科学,实施重大文化科技工程,把科学当作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来加以利用,是创新民族文化,推进云南民族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首次在中国提出了“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口号,一大批但人志上奔赴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又把这些科技知识带回祖国,一面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研究,一面传播科学知识,培养人才。总的来说,在1949年之前的旧中国,科学事业虽然不是乏善可陈,但所取得的成就是十分有限的。令人欣慰的是,以留学生为主的现代科技队伍已经基本形成,其中很多人显露出杰出的科学才华,掌握了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和研究方法,或者已经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科学发现或发明创造。裴文中于1929年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文化是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认识和变革自然中所获得的成果总和,其内涵包括科学、技术、文化三个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丰富文化建设内容、发展文化建设手段以及科技工作者的示范作用等方面.近代以来中国科技的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包含了科学技术文化的匮乏和科学精神的不足.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弥补传统文化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全党同志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务必加强学习和实践,使自己具有开阔的视野,学会敏锐地观察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变化,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历史上,不看世界发展的大势,固步自封,作茧自缚,导致国家和民族衰亡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清朝从1644年到1911年共延续了268年。从1661年到1796年是史称的“康乾盛世”。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2014年宁波市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陆续落下帷幕,在各县(市)区有关单位、部门的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共同努力下,"科学生活创新圆梦"的活动主题得以充分彰显。本届科技活动周着力推出创新驱动转型、科技惠民及民生、能源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四方面内容,重点宣传科技促进文化创新、科技成果惠及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促进公众理解、支持和参与科技创新,充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北京发布了《202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按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统计,中国在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等4个领域排在世界第1位。与上年度相比,增加了计算机科学领域。这些学科之所以能在世界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因为经历了漫长的积累,这些排位世界第一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山西政报》2008,(23):26-3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实施好《山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保证省科技创新计划(以下简称创新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科学、规范、高效和严谨的管理,根据国家和我省科技计划管理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8.
1978年5月18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在这次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深刻地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等重大而深远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迅速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吹散了知识分子心中的阴霾,全国人民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春天到了! 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崇尚科学的风气,科学家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青少年中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蔚然成风,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奠定了重要基础。 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崇尚科学的风气,科学家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青少年中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蔚然成风,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腾飞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已走过了50年。回首50年的历程,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然而,50年的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前面的道路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走向前进。 为此,本刊特别策划了“纪念科学大会50年”专题,有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亲历者的回忆和思考,也有伴随科学的春天成长起来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感受和思索,抚今追昔,希望能够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宏 《新东方》2010,(6):55-59
引言: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创新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推手 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在近二三十年来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这一事实背后存在什么样的逻辑?是不是西方发达国家为科技创新找到了一个新的动力源,或者说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创新推手?笔者的答案是:PEVC(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西方国家金融制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刘凤莲 《前沿》2002,3(7):14-18
科学技术创新 ,指的是在前人科学技术研究、应用的基础上 ,基于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新观察 ,产生新的观念 ,提出新的理论 ,摸索出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生产方式、管理方式 ,等等 ,并将其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实践 ,以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科技创新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途径。 2 0世纪 5 0年代以来 ,特别是 80年代以来 ,科技创新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世界各国的竞争 ,主要表现为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世界发展的这种大趋势 ,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既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也提供了利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