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南风窗》1996,(7)
以下三段故事节选自美国人杰克·坎菲尔和马克·韩森合著的《心灵鸡汤》一书。这些故事向我们证明——“外在环境或许会剥夺人的一切,但夺不走他最后的自由,也就是选择个人处世态度及方式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纽约书评》2002年11月7日发表亚历山大·斯蒂尔(Alexander Stille)的文章《来得太早的启示录》,从意大利极左政治的角度评述了米歇尔·哈特和安东尼奥·耐格里的《帝国》一书,为我们解读《帝国》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关于《帝国》的介绍,可以参见本刊2002年第3期《全球治理还是单极霸权?》和2002年第7期《超国家的“帝国”秩序还是帝国主义的新阶段?——评<帝国>一书》。  相似文献   

3.
20 0 4年 2月 2 8日 ,美国最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于纽约去世 ,享年94岁。世界左翼学者随后发表了很多纪念文章 ,这里选取的是《每月评论》网站 2 0 0 4年 4月 10日刊登的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所著的题为《纪念保罗·斯威齐》的长篇悼念文章。该文结合斯威齐的生平、著作 ,详细地介绍了斯威齐、他创办的《每月评论》杂志和每月评论出版社在批判地分析资本主义和推进社会主义运动上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对我们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极有帮助 ,现摘译如下 ,以纪念保罗·斯威齐。一保罗·斯威齐 1910年 4月 10日出生于…  相似文献   

4.
11月14日,《纽约时报》刊登特别报道,纪念其创刊150年。这是一个迟来的纪念。1851年9月18日,第一张《纽约时报》问世,那时的名字还叫《纽约每日时报》。经过150年的世道沧桑,时报在各种危机之中生存下来。就在时报准备纪念的时候,美国发生“9·11”事件。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使命     
威廉·普法夫(William Pfaff)在《纽约书评》发表文章,介绍布热津斯基的新书《抉择》(TheChoice:Global Domination or Global,Jeadership),认为这是大选年美国外交政策方面的杰出著作,无论是在分析的缜密还是政治的语调上,它都超过了布什政府支持者的现有著作。  相似文献   

6.
美国人的脑子并不简单 9·11事件以后,我们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脑子里缺根弦的美国人》,说美国人脑子里缺少我们的“阶级斗争一根弦”,结果给恐怖分子钻了空子。现在,几个月过去了,我们发现,这美国人的脑子并不简单,他们有另外一根弦,就是提高警惕,防止政府限制和侵犯民众个人自由的弦。 9·11事件当天下午,纽约世贸中心和首都华盛顿的五角大楼还在熊熊大火之  相似文献   

7.
作为美国《华盛顿邮报》助理总编辑的鲍勃·伍德沃德,已经从事新闻记者和编辑工作30多年。他是8本名列美国第一的非小说类畅销书的作者或合作者,其中4本是关于前几任美国总统的故事,如《总  相似文献   

8.
约瑟夫·奈新著《软力量》一书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如何行使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领导权力是当今美国政界和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讨论话题。围绕该话题,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2004年3月出版了其新著《软力量——世界政治中的成功手段》(Soft Power——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ltics)。该书在美国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约瑟夫·奈曾任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国防部长助理,现为哈佛大学肯  相似文献   

9.
美国经济教育基金会主席伦纳德·里德曾著有一篇经典之作《铅笔传奇》,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评论说:再也没有其他的文献像这篇文章那样简明扼要,令人信服、有力地阐明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没有强制情况下合作的可能性——的含义。 《铅笔传奇》说了些什么?它说:“只有上帝能造出一  相似文献   

10.
美刊《政治事务》2004年6月号刊登了该刊记者对美国著名左翼经济学家 (著有《华尔街》、《新经济之后》等畅销书)、《左翼商业观察家》杂志的创办人道格·亨伍德的访谈, 题目为《非主流经济学: 专访道格·亨伍德》。亨伍德在采访中谈到了全球化与老式帝国主义的异同、美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民主党在2004年大选中在经济议题上可能陷入被动局面等等内容。访谈主要内容如下。记 者: 在《新经济之后》一书中, 您主张全球化一直是资本主义的一个特征。道格·亨伍德 (以下简称亨伍德): 某些对经济现状不满的人认为, 全球化是一个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11.
美刊《批判社会学》2005年第3期上,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社会学教授斯坦利·阿罗诺维茨(Stanley Aronowitz)就迈克尔·布若威的《公共社会学的批判转向》一文发表评论性文章,针对布若威所呼吁的公共社会学,他指出关键在于重建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并进行跨学科研究。文章主要内容如下。1987年,拉塞尔·雅各比(Russell Jacoby)出版了其极具影响的著作《最后的知识分子》,他在该书中认为,曾经有人数相当多的一群知识分子积极地寻找过“公众”。雅各比的目标是要把批判思想带入公众争论领域,作为一名历史学领域的知识分子,他深入地探究了近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丹尼斯·P·霍浦契克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大学研究东欧和世界历史的助理教授。他在《东欧历史与文化》(斯特·马丁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中,从全新的角度——文化——考察了东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作者在书中写道:伴随着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各国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共产党在苏  相似文献   

13.
任涛 《法制博览》2011,(15):20-21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同月,通过宋庆龄、斯诺的介绍,美国人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的身份,到延安作为期七个多月的采访。史沫特莱是继《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之后到延安采访的第二位外国记者。  相似文献   

14.
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1亿2千万美元=迄今为止最好的二战题材影视作品。这儿乎是所有传媒对《兄弟连》剧集的标准评价。但在美国二战史专家马克·班多眼里《兄弟连》的毛病还很多。马克·班多是原10l空降师老兵,著有4本101师欧战经历的著作,他在自己的网站——伞兵时光上发表了对《兄弟连》剧集的长篇评论文章。毫不客气的指出了剧集违背史实的脚本错误和许多技术漏洞。  相似文献   

15.
1963年11月22日,美国第35届总统约翰·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竞选旅途中,被一个名叫李·哈维·奥斯瓦德的枪手从临街的一栋建筑物窗口开枪射中了后脑勺,当场身亡。不料,30年后的今天,一部关于肯尼迪被暗杀的影片《JFK》(《肯尼迪》)公映后,立即在美国朝野掀起了一场争执不休的轩然大波,从而使这宗谋杀案再度蒙上了层层扑朔迷离的色彩。  相似文献   

16.
在2004年9月的巴黎第四届国际马克思大会上,美国年鉴类丛书《社会主义纪录》从1985年以来的编者利奥·帕尼奇(Leo Panitch)和另一位美国学者萨姆·金丁(Sam Gindin)提交了《金融与美帝国》的长篇论文。该文对以纽约作为运作中心、以美帝国作为外壳的全球金融秩序在20世纪得以形成的实际历史过程,以及金融与美国互相巩固的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该文认为金融是美帝国运行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帝国的成长和壮大过程就是美国金融资本的势力不断扩张的过程。美帝国正是通过将全球经济越来越金融化,然后将金融越来越美国化来实现并维持的。…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想真正感受到美,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必须投身到大自然中去。将近一个半世纪以前.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小城的林间湖畔,有一位哲人隐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用心灵和大自然对话,并将其感受形诸文字。这位哲人就是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超验主义作家亨利·大卫·梭罗(HenryDavidThoreau)。他的传世之作就是1854年出版的《瓦尔登或林中生活》(国内译作《瓦尔登湖》)。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作家和批评家苏珊·桑塔格2004年12月28日因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在纽约逝世,享年71岁。桑塔格是美国颇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个人兴趣极为广泛,除创作小说外,还撰写各种评论文章,偶尔还写剧本,导演戏剧和制作电影。人们常把她与西蒙·波伏娃和汉娜·阿伦特一道誉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女性。  相似文献   

19.
一到9月12日凌晨,纽约人加里德·马拉多纳已经在绝望的寻找中度过了16个小时了。这个23岁的纽约小伙子的母亲工作在被毁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双子塔楼中。加里德·马拉多纳的恶梦开始于星期二的9点。当时,他正在开车,在去纽约市中心的西岸公路上,一架波音客机就从他眼前飞  相似文献   

20.
汤姆·克兰西(1947-),美国军事作家,当今世界最畅销的军事惊悚小说大师,本名小托马斯·列奥·克兰西。汤姆·克兰西的小说布局广大、气势磅礴,对于军事武器、恐怖行动、国防情报体系、全球战略关系,描述逼真详实,在全球拥有广泛读者群;代表作《猎杀“红十月”号》、《爱国者游戏》、《燃眉追击》和《惊天核网》先后由好莱坞搬上银幕而轰动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