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决当前分配理论分歧的关键是先明确分配对象,只要分配对象确定,就必然存在这么一个逻辑链:分配对象—由“谁”生产(生产主体)—决定→“谁”分配(参与分配的主体)→“谁”怎样生产(生产方式)—决定→“谁”怎样分配(分配方式)→“谁”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分配尺度)—决定→“谁”分配多少(分配数量)。分配对象、参与分配的主体和分配方式是否多元化是一个质的判断,决定于生产方式;分配数量的多少是一个量的判断,决定于生产要素及所有者的贡献大小。因而,我国“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分配问题的相关论述,深刻分析了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所存在的分配标的错置、分配依据混淆以及分配环节缺失的问题,揭示了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原生形态的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假象性质,说明要破除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假象,就不能停留在事物形式的表面,而必须透过这种表现形式的帷幕揭示其内在的本质。本文同时认为,对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论的质疑凸显了对生产要素所谓“贡献”理解的重要,而如果不是将生产要素的所谓“贡献”理解为其对价值或使用价值的创造,而是理解为由于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的投入而对生产资料效能的充分利用和剩余劳动力的有效吸纳以及由此促动的经济与社会的巨大发展,我们倒是有可能消解在生产要素“贡献”问题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按贡献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分配理论关于生产结构决定分配结构的基本原理出发,以现代经济学生产效率和分配理论作为微观分析工具,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关系,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主要结论是:按贡献分配原则符合马克思的分配原理及社会公平观;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初次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正”是一致的;在再次分配中,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及其相应的收入分配原则与社会公平的要求也没有矛盾和冲突。本文分析了我国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和相关的社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长春 《前沿》2003,(12):62-64
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在产品占有上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 ,所谓分配关系 ,是同生产过程中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式以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相互关系相适应的 ,并且是由这些形式和关系而产生的。产品的分配关系不是独立于生产过程之外的 ,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或表现形式。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下 ,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资本主义社会 ,由于生产要素为资本家垄断占有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要素实现了基本平等占有 ,按生产要素分配不仅不是剥削 ,而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更是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要素利用效率 ,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必须指出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我们仍应十分注意和防止生产要素占有上的过分悬殊和垄断产生。  相似文献   

7.
一、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要正确理解这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首先必须弄清楚它们的区别。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体现出来。1.从含义和内容上来讲,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在做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来分配个人消费品。其主要内容是:①实行按劳分配,所分配的物质对象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给劳动者个人的,既不是全部社会总产品,也不是全部国民收入。②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是参与按劳分配的前提。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必须参加劳动,提供劳动;二是必须在公有…  相似文献   

8.
徐佩华 《理论月刊》2002,(10):31-32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更有效地配置生产资源,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过程就是市场配置生产资源的过程,离开了按生产要素分配就不能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分配是实现按生产要素的基本手段,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市场配置生产资源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我党首次把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益必须遵循的分配原则。对于实现效率优先、兼顾...  相似文献   

11.
12.
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超越了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只按生产要素分配又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只有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才是我国现阶段分配方式的必然选择 ;两者结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个人收入分配,既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分配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它包括市场初次分配和收入调节两个层次。市场初次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价格在收入分配中发挥基础作用,个人的收入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要素的市场价格。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基础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的收入以劳动力要素报酬为主,劳动力素质差异成为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根源。在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上,政府运用收入调节措施,对个人收入实施公平有效的调节,以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最近 ,劳动社会保障部提出了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即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实行“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督指导”,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目前 ,机关服务经营单位无论是企业还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 ,大多数实行的是传统的分配制度。只有遵循市场规律 ,积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才能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  相似文献   

1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分配形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和客观必然性。但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 ,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应划分为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三大类,按生产要素分配又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等六种具体形式,其他分配方式也有按风险分配等多种具体形式;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包括按劳分配,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我国现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敏 《桂海论丛》2004,20(2):44-46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改革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新发展,它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这是我国分配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和突破。但是在我国的经济理论中,对按劳分配已经论述详尽,对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则一直持批判态度,因此,正确认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有利于我们科学理解和正确运用这一新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不能把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混为一谈  目前 ,理论界有的同志自觉不自觉地把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混为一谈。例如 ,魏后凯同志在《中国工业经济》 1998年第5期发表了《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一文 ,该文第二部分提出“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更高一层次的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讲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实际上就是按劳分配与按其他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之后 ,该文在其第四部分运用《1992年各国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统计表进行实证分析 ,并指出 :“目前 ,我国国内生产…  相似文献   

20.
知识经济没有否认按劳分配,更没有否认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知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同知识成为人力资本参与收益相结合,实质就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