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亚地区各国(本文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缅甸、菲律宾)二战前处于英、法、荷等老殖民主义者的统治下。二战期间这些国家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这些国家的共产党同爱国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及一切进步力量结成抗日统一阵线,在抗日斗争中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组织抗日游击队,建立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政权,为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战后,老殖民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的覆亡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中流砥柱,美国、苏联的参战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败亡。  相似文献   

3.
《帝国主义论》生态思想是对帝国主义时期生态困境的理论批判。《帝国主义论》生态思想承续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揭露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时期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隐蔽方式,系统地阐明了生态建设的全球方案。《帝国主义论》生态思想着重批驳了帝国主义时期的生态垄断,指出帝国主义国家既在国内操纵国民经济发展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失衡,又通过生态殖民招致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帝国主义论》中的生态思想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理论体系、破解当代的生态帝国主义难题、揭露资本逻辑的生态困境,以及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台湾文学研究的学术发展脉络来看,当今日本观察台湾文学的两种学术路径。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省日本殖民历史,将台湾文学视为大陆五四新文学的一个嫡系,在压迫与抵抗的殖民语境下生成发展的研究方法。另一个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通过引入西方文化研究、语言民族主义、民族国家等理论,强调日据时代"国语"(殖民地宗主国日语)的推广"形成以台湾皇民文学为核心的民族主义"。通过这一学术史的清理,我们可以解决近年来在日本学者与台湾作家之间发生论争的殖民历史的叙述方法与文化政治。  相似文献   

5.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针对青少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日本政府不断调整自己的青少年政策。根据其总务厅青少年对策本部发布的有关资料,现将近年来日本的青少年政策摘译介绍如下,以资借鉴。 一、综合性政策 1、1992年10月31日,青少年问题审议会(内阁总理大臣的咨询机构)以《对青少年懒散和无所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国际社会正处于"凡尔赛-华盛顿"秩序之下,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构建了维持自身优势地位和保持对殖民地、半殖民剥削、压迫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国共产党以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为武器,分析了当时国际秩序的基本结构和运行规则,指出了变革不平等的国际秩序的道路和力量。这一时期党的国际秩序观具有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特色,在中华民族寻求独立自主和融入国际社会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特别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以确凿的事实和证据,将日本侵略中国特别是华北和东北的一些犯罪暴行具体地揭露出来,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的滔天罪行,昭示全世界。对日本战犯的审理,实际上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审判,为中国人民讨回公道,雪洗了民族耻辱,伸张了人类正义.  相似文献   

8.
今年既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割让台湾岛的《马关条约》签订一百周年,又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我们既要庆祝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还要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而当我们认真回顾近代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时,就会发现有一个至今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即如何看待帝国主义在近代对中国进行的殖民侵略。对此,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外到国内,都有人大唱赞歌。过去,所有的侵略者都把侵略看成是对中国的恩赐,是为了帮助中国建立“王道乐土”。近几年,西方某些学者掀起一股为鸦片战争翻案的逆流;日本也公然否认自  相似文献   

9.
东北易帜是张学良主政东北后所采取的第一个重大政治决策,是张学良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百般阻挠、维护国家统一的一次壮举.张学良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值得称赞。同时,东北易帜的实现,中国复归统一,也使日本帝国主义自东方会议以来所推行的将东北从中国分离出去的政策受到重挫.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二十世纪30—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余年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任帝国主义宰割的屈辱,结束了中国在近代战争中抗击外侮从无胜绩的历史,成为中国从落后走向崛起、从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战胜重重困难赢得最后胜利,爱国主义无疑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强大精神动力,而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坚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国共两党从救亡图存的大局出发 ,捐弃前嫌 ,互作让步 ,在共同对日作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民族统一战线。从其建立的过程和内容来看 ,第二次国共合作 ,实质上是在一国(中华民国 )之中 ,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 ,两个不同性质的政党领导着的两种不同制度的政权与军队的并存与共处 ,是一国两制的雏形  相似文献   

12.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把中国变成它的独占殖民地,于1931年9月18日悍然发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竟然采取"绝对不抵抗主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蒋介石的卖国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推动和领导下,全国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的一个耻辱.今天,我们纪念"九·一八"事变70周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网络殖民文化其实质,就在于应用网络这一现代科学技术,通过殖民的方式,达到控制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而统治其他国家的目的。第一,文化帝国主义思潮泛滥。8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曾出现一度的萎缩局面,“美国衰退论”曾一度占据了上风。对此,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也指出:“美国衰退景象”是与当时的现实相符的。因此,前国务卿基辛格称当年美国战胜伊拉克是“落日的余晖”。而随着克林顿政府的上台执政,力图克服这种不利的局面,积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并注意到美国可以在信息领…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西方某些发达国家为了达到经济和政治上的目的,不断推行“文化殖民”政策,形成了日益严重的“文化帝国主义”倾向。在市场经济体制构架尚未形成,文化产业起步不久.文化市场机制尚不健全,文化的法制建设和管理还很滞后的情况下,如何捍卫文化主权,维护文化安全,成为当今中国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邓小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宗教实际情况,深化了对宗教双重性特征的认识,认为近代中国宗教既有明显的封建性和半殖民性,也有一定的进步性。基于这种认识,党积极引导宗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适应,对于促进民主革命的胜利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我们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宗教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41月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帷幕。此前,日美两国曾进行过一年之久的外交谈判,谈判是在日美两国矛盾极端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日美矛盾由来已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美两国都发了战争横财,成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它们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侵占波兰、荷兰、法国,威胁英国。英、法、荷这些在远东太平洋地区拥有殖民地的国家自身难保,无暇东顾。于是日本帝国主义趁机称霸南洋,修略中国。这样一来,它便同欧美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  相似文献   

18.
云南各族军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部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云南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对日作战,有力地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成为中国最早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国土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移民侵略是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也是殖民国家统治和掠夺殖民地的主要形式,日本在对外扩张中同样推行了移民侵略政策。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开始推行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侵略政策。日本“满洲移民”的目的是确立以“大和民族”为“核心”的殖民统治,实现永久霸占东北,进而吞并整个中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二次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击着业已削弱的帝国主义及其殖民体系。这种冲击首先在受尽苦难的亚洲打开了缺口,一系列国家纷纷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屈辱地位中站了起来。印度和中国差不多同时在40年代后期,获得独立和解放。中印两国都是亚洲的大国,是世界上两个古老的国家,曾为世界贡献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几千年来,一直互相接受影响,相得益彰。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