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11"后布什政府对"敌人"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亚玲 《外交评论》2007,(1):94-101
“9·11”恐怖主义袭击带来的最迫切需要是识别出美国的敌人。对敌人的建构包括两个方面,即对敌人的抽象化与非人化,对自身国家的拟人化。本文考察了布什政府在“9·11”后对其“敌人”的建构,认为其努力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它成功地塑造了敌人“邪恶”和自身“善”的形象,但这只会是短期的成功。由于恐怖主义的性质,美国又不得不将敌人具体化、扩大化,从而导致了美国在“9·11”后建构“敌人”的长期失败。  相似文献   

2.
政治学·政治学青年论坛/庆祝建党90周年特稿:“伟大历程,红旗飘飘”/政治学研究 王紫零·揭阳行政学院·“碳政治”:中国的碳路历程(2011-01—70) 李德瑞·华中科技大学·“乡村政治研究”何以成为可能——当政治学“遭遇”乡村问题及之后(2011—02—4)  相似文献   

3.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上个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是迷惘的一代”的杰出代言人,也是第六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4年)的美国人。有的评论家认为海明威是继马克·吐温之后对美国文学语言影响最大的作家,他的独特文体风格影响了不止一代文风。海明威的大多作品来源于他的经历。尽管作品中的人物年龄、性别、职业各不相同,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硬汉形象”,他可以是反法西斯战士、斗牛士,也可以是普通的渔夫。“硬汉形象”是海明威作品中最有魅力和最突出的特点。海明威分三个阶段完成了他的“硬汉形象”。19…  相似文献   

4.
“一座生命的灯塔从此熄灭。”2012年12月30日,现今最长寿的诺贝尔奖得主、意大利神经生物学家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在罗马的家中平静离世,享年103岁。她的侄女皮耶拉这样描述她临终时的情形:她在午饭后安详离世,“就如睡着一般”。然而,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  相似文献   

5.
2000年10月,由北京光华管理研修中心和美国德鲁克基金会共同发起主办的21世纪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美国德鲁克基金会主席弗朗西斯·赫塞尔本(Frances Hesselbein)发表了题为“新世纪的使命管理”的演讲,提出了她一直倡导的“使命管理”的新理念。赫塞尔本认为好的管理是圆形的,而绝不是方形的。她称她自己所倡导的新型管理为“圆形管理”。  相似文献   

6.
《人事天地》2008,(12):54-54
去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觉得,获奖是“该死的灾难”。88岁的莱辛当时的获奖感言是“惊喜和不可思议”,但获奖后,她就不断地接到媒体前来采访、拍照的要求,导致她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7.
《转折点——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一书由美国物理学家弗·卡普拉所著。该书从相当广阔的视角对东西方的科学、社会、文化和历史进行了考察。出版后立即产生了极大影响。美国人士评论说,它是“急进地改变我们生活力量的著作”,“它令人信服地解释了,为什么世界上的许多事情看来正在越变越糟”。  相似文献   

8.
《苔蕾丝·德斯盖鲁》是法国作家莫里亚克重要的代表作。采用容格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分析苔蕾丝毒害丈夫的犯罪动机可以看到,苔蕾丝心理中的阿妮姆斯与丈夫心理中的阿妮玛不和谐造成了夫妻不和;而苔蕾丝“对物质实利的贪得无厌的片面追求”和“人格面具的过度膨胀”导致她精神片面发展和人格分裂,从而使她潜意识中的阴影向外渲泻,使她最终走向犯罪。  相似文献   

9.
谭爱梅是近年来在美国文坛崭露头角的华裔女作家,是这两年崛起的新秀,她的书本在美国极为畅销,来华讲学、旅游的老美几乎人手一本她的小说,可见她的流行度有多广。谭爱梅1952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地区,父母均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她曾获得过圣·荷西大学的语言学硕土学位,毕业后作过弱智儿童的教育工作,后从事写作。 1989年,谭爱梅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喜幸俱乐部》。该书描写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在美国出生的女儿之间发生的种种故事。一经出版即在美国引起轰动,连续9个月被列入《纽约时报图书评论》畅销小说的排行榜,并获得了1990年度美国湾区小说  相似文献   

10.
·专稿·构建反分裂与控制犯罪对策的综合治理体系 }习明99 .1对新疆地区打击暴力犯罪的几点思考 丁信99 .1跨世纪的行动指南 —浅谈学习宪法修正案的机会…王森全99.3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犯罪······……杨征99.3非公有制经济与法制建设·········……张清仕99.4 ·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反腐倡廉理论的体会 “’“““”‘”‘”‘’‘’“‘”“’········……吾力也提99.1反腐倡廉离不开法制建设·········……李明星99.1对关于领导干部“讲政治”的定义及其内涵的 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月18日晚“感动2006——中国十大真情故事人物”揭晓,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九旬老人牧琳爱的名字赫然其中。7日前。这位美国老人还刚刚荣获了“2006——感动山东十大人物”。  相似文献   

12.
专题理论研究公安部致北京人民普寮学院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上建校五十周年的贺电~·“·一·一·~·”·一…“一(5 .2) 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工作”·~··~~··一杨文忠(1 .1)中共北京市委政法委致北京人民带察学院当前影响群众路线贯彻的思想障碍建校五十周年的贺信”·“·一·“·一·“·“··一~·(5.3) 及改进措施“·”········“·············一于私源(1 .4)坚持科教强替战略方针振兴首都公安教育事业浅论替务指挥中心的指挥方式一·~···一吕树栩(1 .9)—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公安机关服务职…  相似文献   

13.
上海女作家王周生的长篇小说《陪读夫人》在《小说界》(1992年6期、1993年1期)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作品之所以成功,得益于她在美国“伴读”生涯的深切感受。 王周生是六六届高中毕业生,曾在崇明农场碾转十年,而立之年后回到上海。1985年1月去美国,伴读四年,不惑之年后回国,为了向人们介绍美国,她写了大量散文、随笔发表在报刊杂志上,但她觉得,在这些散文里,还没有写出她那些年最深切的心灵感受,翻开在美国的日记,便有一股压抑的气氛扑面而来。她说,在美国时,我把日记作为一个有生命的谈话对象,每天向它倾诉自己的苦闷。我基本上是无忧无虑地在中国生活  相似文献   

14.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是活跃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的女诗人,小说家.1944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洲一个黑人佃农家庭.1965年大学毕业后曾在耶鲁大学等校执教.她积极参加美国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并担任女权主义组织的杂志《女士》的编辑.主要作品有:诗集《昔日》(1968),《婀娜多姿的牵牛花》(1973);《晚安,威利·李,咱们早上见》(1979);短篇小说集《爱情与烦恼》(1973),《你征服不了女人》(1981);长篇小说《格兰奇·种普兰的第三次生命》(1970),《梅里迪安》(1976)和《紫色》(1982).如同她许多作品中的人物一样,艾丽丝·沃克的生活道路也很不顺利.大学毕业前夕,她偶然失身怀孕,内心十分痛苦,几度想自杀了结.六十年代末,  相似文献   

15.
·理论前沿·2。52 .112 .173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严书翰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姜汉宾杨永利关于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的若干思考············……杜鸿林党政关系认识的历史回顾—兼论邓小平党政关系改革思想 许耀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荣长海张春新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 杨升样李放杜鸿林群众至上—论邓小平群众观及其发展2 .232。282 .322 .363 .273 .32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相似文献   

16.
北美华裔小说家水仙花的中国情结范守义①水仙花(SuiSinFar),本名埃迪思·冒德·伊顿(EdithMaudeEaton,1865-1914),是一位具有一半中国血统的欧亚裔作家。其父爱德华·伊顿(EdwardEaton,1838-1915)是英国...  相似文献   

17.
“9.11”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片惊慌和愤怒,大多数国家政府同声谴责,唯有塞缨尔·亨廷顿一人陷人矛盾和尴尬的境地。 一、令人疑惑的自相矛盾 冷战结束后,亨廷顿于1993年在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1996年又把他进一步研究的成果以《文明的冲突—世界秩序的重建》公开出版,一时名声大噪,群议汹汹。亨氏的中心观点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一突破性地阐释了美国整个司法审查系统的著作中,拉里·克雷默揭示出,美国的建国者们曾经争取和创造了一个与当今美国人所认为的主流模式非常不同的系统,他们对公民的职责与权利曾有着与现在截然不同的看法。“人民主权”不是一个抽象的历史概念,“人民主权”的概念也不仅仅是一个在竞选辞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9.
小荷 《人事天地》2008,(10):44-44
感谢兔子教练 斯蒂芬斯是美国女子短跑运动员。她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获得女子100米和4×100米接力赛金牌。她说:“自己的奔跑能力是靠追兔子练出来的”。家乡的人们在祝贺之余,向她开玩笑说:你应该去感谢那些野兔子,它们可是你的教练啊!  相似文献   

20.
浅析《棕色姑娘,棕色砖房》中大海的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巴多斯裔美国女作家波·马歇尔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的先驱之一.大海的意象在波·马歇尔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尤其是在她的第一部小说<棕色姑娘,棕色砖房>中,作家赋予大海这个意象既多样化又内含矛盾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这部小说中大海的意象所蕴含的意义进行分析,从而体现出马歇尔作为一名优秀的黑人小说家在表达黑人意识时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