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劳动关系,是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关系.其主要内涵是:相互依存、各尽所能、共决利益、和谐共赢.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既要肯定资本的正面功能和积极作用,又要坚决有效地引导、限制和阻止资本的负面功能和消极作用;同时要引导和促进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在利益相关、命运相连、共同合作的企...  相似文献   

2.
邹震 《中国工运》2007,(1):30-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强调要坚持“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维权理念,践行这一理念,要求工会在维权工作中,必须善于从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入手,努力通过协调协商的方式,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双方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合作,实现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最终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结果。坚持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维权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努力推动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3.
工会组织是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推进国有企业进一步当好建设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排头兵,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基石,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有企业应当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以劳动者是生产力第一要素为理念,在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建立健全共商共决机制,积极促进实现劳动者的体面劳动和全面发展,进一步当好构建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排头兵,推动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发展,互利双赢”的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原则之一。从历史的沿革、现实的经济基础和制度基础看,实现互利双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既有迫切的必要性,又有现实的可能性。尽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上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但劳动关系双方可以通过调节实现合作,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达到互利共赢。现阶段,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要防止双方利益的失衡,对劳动者权益的维护要充分考虑劳动力的发展权。  相似文献   

5.
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从理论上讲,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是相互依存,各尽所能,平等协商,共同成长的良性互动关系;从实践上讲,双方是各司其职,共决利益,共保健康,共同成长的协调发展的关系.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立并推进"一各三共"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将劳动立法纳入奋斗目标之中。党领导的劳动立法在工人运动、社会变化和时代发展中不断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成就。但早期劳动立法对劳动关系矛盾的判断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受“左”倾影响而提出的不切实际的利益主张,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劳动立法开启了新的历史方位,改革开放初期形成的立法思路愈发难以适应当前的立法需求。当前,我国劳动立法尽管面临着问题和挑战,但是在百年探索的积淀和新的历史方位的指引下,“中国特色”日益成为推动劳动立法的法治传统和精神动力。未来的劳动立法应当适应多元化功能的需要,完善规制策略的层次性、适应性和整体性,不断促进劳动关系治理法治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的劳动关系应该满足两个条件:双方权益大体均衡,双方收益都可获得发展。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差异决定了双方的斗争和冲突,双方利益的共性决定了双方有可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谐。劳动关系和谐是博弈的结果。虽然在一次性博弈中劳资双方都倾向于采取进攻型行为,但在重复博弈中,进攻型行为只能导致两败俱伤。谈判与合作是重复博弈条件下劳动关系双方的必然选择。执政者可以通过制度性安排,促使劳动关系双方接受谈判解决冲突的行为模式。工会在博弈中扮演了代表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8.
维护油田企业稳定,需要油田工会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确立职工主体地位,推动油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略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国展开了对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探索,并逐步形成了迥异于工业化国家的治理理念和体制机制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孕育了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它属于中国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基于和谐理念的三方协调机制、区域和行业集体协商模式及"大调解"式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丰富了劳动关系治理体系。但终其根本,这套体系并非以保障劳动关系主体的权利为依归,其最终目标是保持国家和社会稳定,促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0.
孙宝树 《中国工运》2006,(9):11-14,26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以下简称“创建活动”),体现了维护职工权益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统一,是工会工作融入党政工作大局,服务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契合了党政、企业、职工、工会共同的关注点,是扩大工会维权社会化程度,推动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各级工会组织应当大力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创建活动作为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开展创建活动,是推动建立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有效载体。各级工会一定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