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江苏省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是劳资政三方互动的一种正式机制。广东省三方会议制度有自己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协调劳动关系的积极作用;对政府政策过程的影响大多发生在政策方案制定与执行阶段,政策触发能力有限。建议在国家层面尽快完善三方机制的顶层设计,界定其在劳动关系框架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工会与企业代表组织要主动介入政府政策过程,提出更多的政策议题;政府和工会要加大对三方机制的宣传力度,扩大其影响力,使其真正发挥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23日,国际劳工组织(ILO)在第94届大会暨第十届海事大会上以压倒性票数通过的(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MLC2006),要求在海运业建立三方协商机制,由海员工会与船东协会进行集体谈判,制定适用于全行业的集体协商制度。2009年12月23日,交通运输部代表政府产业部门、中国船东协会代表产业雇主协会、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代表产业工会在北京共同建立全国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议定了《全国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工作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和《全国海上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办公室工作规则》。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弹性就业是伴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转型而产生与发展的.具有不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特征.欧盟的三方机制,在弹性就业的规范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三方参与基础性劳动立法的任务仍然非常繁重.但另一方面,各种针对弹性就业的专门性的法律法规也需要三方发挥更大的作用.各级三方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和相应的调整,来应对这种立法专业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加强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设,是新时期新阶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的新型劳动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各级工会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着力推进三方机制建设,为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敏 《中国工运》2013,(4):41-42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指由政府、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涉及的劳动关系问题,包括劳动立法、经济与社会政策的制定、就业与劳动条件、工资水平、劳动标准、职业培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与卫生、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对产业行为的规范与防范等。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对于缓解劳资矛盾,稳定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运》2012,(6):60-60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总工会车光宗来稿.认为该县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存在着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的领导及相关部门,对实行三方协调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三方协商的原则、职能、  相似文献   

8.
马启宁 《中国工运》2014,(11):25-27
为全面了解宁夏各级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运行情况,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断加强三方工作,完善运行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深入市、县(区)及部分企业,对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宁夏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精神,积极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化"平安宁夏"建设部署安排。  相似文献   

9.
孙春兰同志在全总十四届五次执委会上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牢牢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条主线”.“逐步建立三方协商机制专门工作委员会和产业三方协商机制.扩大协商领域.促进规范运作”的要求.为建立产业三方协调机制以及国家三方协调机制的健全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是当前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旅顺口区在健全三方协商机制过程中,大胆实践,形成向镇、街基层单位延伸的"小三方"协商机制,有效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经营者、普通职工、政府和工会四方的共同愿望。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核心在于如何处理不和谐的关系。依靠律则、法则和准则建立起各方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机制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企业合作型劳动关系的实现途径和现实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尖锐的劳资冲突成为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大挑战,建立合作型劳动关系势在必行.合作型劳动关系形成必须通过管理方与工会的合作、管理方和员工的合作,以及工会和员工的合作.合作型劳动关系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率、有利于培养一支忠诚而高效的员工队伍,建立企业与员工的互惠机制.  相似文献   

13.
考虑和谐劳动关系相关研究的不足,借鉴劳资合作理论、分享经济理论及人力资本产权理论,提出合作分享型劳动关系构念,并依据劳动关系四分图模型作出界定。分析认为,合作分享型劳动关系实现了劳资合作与收益分享的有机结合,符合劳资双方共同创造和分享合作收益的制度追求,是理论上最理想的和谐劳动关系类型。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涉及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当前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应认真研究把握现阶段劳动关系的基本矛盾,查找不和谐的因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理论、政策、法治支撑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完善工会维权机制,现实而前瞻地服务于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德国被认为是劳动关系相对和谐稳定的国家,在这方面德国工会组织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对比中德两国,尽管国情不同,但德国工会组织在构建协调劳动关系机制、稳定劳资关系方面的主要做法,却为中国工会提供了值得研究和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劳动关系是以个别劳动关系为主。劳动者因为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其劳动权利经常受侵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出台了《劳动合同法》来保护劳动者,以实现劳资双方的和谐。然而这不过促进了个别劳动关系层面的和谐,集体劳动关系的和谐远未实现。目前劳动力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转变,劳动者逐渐重视集体维权,劳动关系也从个别劳动关系逐渐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变,集体劳动关系将成为今后劳动关系构建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国家之间的劳动关系协调模式存在着系统性差异,这种差异会逐渐走向趋同还是继续保持多样性是当代劳动关系研究的核心理论争论之一。按照这一主题,相关理论在当代的演进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包括20世纪50-80年代的趋同理论、80年代中后期到2000年左右的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2000年以后的制度逐渐变迁理论。上述理论的争论及其历史演进对创新中国特色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特别是相关理论中对主要发达经济体劳动关系协调模式的分类和走向的预测,以及对劳动关系制度和其他经济政治制度之间互补性的强调,为我国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概念工具。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劳动关系理论对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劳动关系的演变过程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劳动关系内部权力结构及处理机制所发生的变化使劳动关系出现了极其严重的权力与利益分化,当代劳动关系的复杂性远远高于马克思所描述的19世纪的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在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关系的理想模型中,不存在由劳权缺失所引发的矛盾、冲突与分化。在这种理想的劳动关系尚未实现的情况下,劳权保护机制是不能缺失的。在劳动关系内部,保护雇佣劳动者劳权的唯一途径依然是减弱资本优先权和管理优先权对劳动关系的过度控制。在劳动关系外部,完善的公共保障体系则能够同时保护雇佣劳动者和非雇佣劳动者的劳权。随着非雇佣劳动者数量的增长,劳权保护将对公共保障体系形成更多的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