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最早刊载在《中共党史资料》第6辑上,1985年1月,又在《遵义会议文献》一书中发表,并说明《提纲》“是1935年陈云同志传达遵义会议情况提纲的手稿.手稿形成于遵义会议后不久从威信到鸭溪的行军途中,时间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具体日期尚难确定.手稿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实,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献.”由于经过专家、学者的考证和注释,多年来,几乎所有党史研究和教学、宣传工作者,都把《提纲》作为研究  相似文献   

2.
一篇沉睡已久的半部手稿,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录,却笼罩着一层层难解的谜雾……陈云的手稿《(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记述了遵义会议前后的有关历史情况,其中对遵义会议酝酿的过程、主要内容,尤其是中央组织变动情况等重要史实都有明确的记载,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对弄清遵义会议的许多关键问题,帮助党史学界深入研究遵义会议,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这个手稿本身却有着许多有待破解的谜。《(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传达提纲”吗?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3.
陈云向共产国际所作有关长征的汇报,对于促成共产国际认识转变以及对于长征和中国革命的支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陈云有关长征的文献主要涉及《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随军西行见闻录》《英勇的西征》。在长征文献的研究中,陈云有关长征文献的发现及价值已有充分研究,不过有关《随军西行见闻录》著述时间地点的论述存在不同的说法,分析探讨此疑问,对于学界深入了解陈云有关长征文献的价值意义,加深对红军长征的认识了解,有着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闻天依据邓小平的会议记录稿和毛泽东的“讲稿”,结合自己以及博古、周恩来、王稼祥等人的发言提纲,起草了《遵义会议决议》最初文本。“鸡鸣三省”会议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新决策以及刚接收的中共中央及其与共产国际往来的文件,张闻天对决议文本进行了认真修改。1935年2月8日,《遵义会议决议》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2月10—16日,张闻天又将“目前任务”正式写入决议文本。为增强说服力,文本多处引述共产国际指示和中共中央决议的内容;为维护党内团结,文本最终隐去有关领导人姓名。毛泽东对军事战略的精辟论述是《遵义会议决议》的核心内容,张闻天的旁征博引使得《遵义会议决议》更加有血有肉。在《遵义会议决议》文本生成过程中,毛泽东、张闻天各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遵义会议进程的几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史学界的热门课题。几年前,由于陈云《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等资料的公布,有关遵义会议的不少细节得到了澄清。但是,或是由于资料比较匮乏,或是由于研究尚欠深入,有些问题在党史论著中的叙述不够完整准确。本文拟就遵义会议进程提  相似文献   

6.
郑建 《前线》2014,(6):70-70
<正>1888年,恩格斯在马克思的旧笔记本中,发现了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下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之后,《提纲》作为附录首次公开发表在恩格斯撰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尔巴哈论》)单行本中。《提纲》一共包含十一条,只有短短的一千多字,但是恩格斯认为,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是马克思从  相似文献   

7.
正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1934年10月,陈云参加长征,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他既是长征的经历者,也是长征的记录者,留下了多篇关于长征的珍贵文稿,主要有《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随军西行见闻录》《游击队如何组织群众运动》《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等,  相似文献   

8.
作为唯物史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既是马克思扬弃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哲学的理论成果,又是《提纲》之后唯物史观进一步全面系统创立的生长点。文章阐述了《提纲》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形成的三个阶段。立足于《提纲》十一条的上下文语境和《提纲》与马克思早期文本的研读,文章按照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逻辑先导,关于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对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初步理解,唯物史观的立脚点和功能等四个方面逐条解读,全方位阐释“新世界观”的内涵。《提纲》关于马克思的主体理论和人的本质理论对我们今天仍然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锐 《世纪桥》2010,(3):66-68,7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缘由和时间历来为人们所争论。英格.陶伯特通过文献考证,断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于1845年7月,并且是《神圣家族》的后续之作。然而,陶伯特实际上没有体察到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真实内在原因,并未考虑到马克思同费尔巴哈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差异的事实。《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诞生根源于马克思自身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而赫斯、施蒂纳以及恩格斯等人对马克思的影响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陶伯特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创作过程看得过于简单,缺乏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整体视角。《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现实和理论需要的产物,是马克思为了打好和恩格斯一同创作新世界观的哲学基础所认真写下的研究笔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无疑要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神圣家族》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在笔记本中的札记,十分简略,总共11条,1400多字。这篇笔记提纲,马克思生前并未发表,直到1888年恩格斯才把它作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附录"公开发表。《提纲》言简义深、辞约旨远,可以说是最难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之一。法国的哲学家阿尔都塞曾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指出,这是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这一评价高屋建瓴、一语中的,应成为我们理解《提纲》的指南。笔者通过对《提纲》的研究,认为尤其需要从表达新世界观的高度去理解《提纲》的第二条。《提纲》第二条共三句话:...  相似文献   

12.
曾凡跃 《求实》2012,(8):29-32
虽然改变世界同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实践观的主旨,但它们所阐释的改变世界的思想维度和语境存在差异:第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侧重于从新旧哲学旨趣的根本区别的角度提出,《德意志意识形态》则侧重于从新哲学形态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第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在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中强调改变世界,《德意志意识形态》则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自身的问题域中强调"全部问题"都在于改变世界;第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纲领性文献所蕴含的改变世界的思想主要是一般思想原则,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改变世界则是其深化和具体化。根据以上差异,有必要就学界长期流行的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些误读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从党百年奋斗的宏阔视域,以党的“决议”形式再次对遵义会议给予的实事求是的评价。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和2021年两次视察贵州期间,多次谈及遵义会议历史和遵义会议精神,强调“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  相似文献   

14.
<正>我喜欢遵义会议邮票,几十年来,我为收集、研究有关遵义会议的票、戳、封、片、卡等邮品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并编组了《伟大的转折——遵义会议》的邮集,参加了全国邮展获得铜奖。我还利用有关票、戳、封、片制作了一些颇有纪念意义的邮品。遵义会议是我国革命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201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书中指出: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  相似文献   

15.
陈群 《党的文献》2001,(4):28-31
1935年 10月 15日陈云向共产国际报告中央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俄文记录稿《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 (1935年 10月 15日 )史平同志的报告》的发现 ,是继 1984年公开发表陈云手稿《 (乙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 ,又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它的价值至少有三方面 :第一 ,弄清了遵义会议之后 ,陈云在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报告的具体内容 ,其中在介绍遵义会议的有关情况时 ,着重指出 ,遵义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 ,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 ;第二 ,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党作出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中关于遵义会议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第三 ,有力地驳斥了王明对遵义会议和对陈云的肆意诬蔑。  相似文献   

16.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献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经恩格斯修改并作为1888年《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附录公开发表的版本;一个是马克思《1844—1847年笔记》中的手稿版本。两个版本在结构和内容上没有大的变化,思想内涵也有着总体的一致性。但是,恩格斯的修改还是使原稿的思想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尤其是恩格斯对提纲的学术价值估量不甚恰当,所以有必要对两个版本进行认真地研究,并依据文本衡定其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1845年春,27岁的马克思为批判费尔巴哈而写作的一篇研究性的纲要。这一《提纲》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今天重读起来,仍然对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陈云同志:关于您对遵义会议的传达提纲的写成日期,原来只说是从威信到沪定桥的行军途中(按即一九三五年二月十日至五月二十九日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太长了,也不合情理。现查有关资料,拟改定为从威信到鸭溪的行军途中,即二月中旬至三月上旬。理由如下:(一)提纲内讲到以洛甫代博古负总的责任,这事发生在二月五日前后,地点在)u云贵三省交界处的鸡鸣三省(据恩来同志七二年在中央会议上的讲话)。二月十日,红军进驻扎西即威信,休息了一天,此日洛甫同志向中直军直机关营科长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遵义会议决议(据伍云甫同志日记…  相似文献   

19.
《遵义会议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第十部份专门阐述了第五次反“围剿”与福建事变问题,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当时没有来得及从政治上彻底批判“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甚至还沿用了一些“左”的言辞。但是,决议的基本精神是客观反映当时的实际情况的,仍然是我们研究“五反”与“闽变”问题的指导性文献。《遵义会议决议》指出:“福建十九路军事变是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重要关键,党中央当时采取了利  相似文献   

20.
<正>一座城、一段历史、一个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意义重大。作为革命老区,这个有着光荣传统的地方,遵义要深化改革,创新各种形式,做大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之际,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在遵义录制《改变中国命运的遵义会议》系列特别节目,党史专家、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刘金田倾情讲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