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减租斗争中,农民组织起到了重要作用,即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推动减租工作的开展;组织生产并支援抗战;进行有效的民众教育和动员,提高了农民的政治觉悟。农民组织对边区和谐乡村建设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今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一场针对广大工农群众的文艺宣传鼓动运动,此次运动与当时苏区农民的思想政治状态密切相关。在革命根据地创建伊始以及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苏区农民群众就在政治认识、思想观念、精神状态方面表现出了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不兼容。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大对他们的宣传以调动其革命热情,而在诸多动员方式中,文艺宣传扮演了物质性激励所不能替代的重要角色。尊重苏区民众的文化背景和水平,运用文艺宣传这种巧妙的方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的艺术性和灵活性,这对于当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性考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动员是在日本侵略者在山东推行奴化教育,教育机构遭到严重破坏,广大农村地区文艺活动极度封建、落后的背景下开展的。山东党组织一方面广泛发展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努力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和抗日热情;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到民众中开展革命文艺活动,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激发民众的爱国情感。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动员给我们留下了重要启示:必须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文化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和服务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4.
中共“六大”制定了一套土地没收分配方案,其中规定了中立富农、发展富农经济的政策。毛泽东先是根据井冈山斗争的经验,肯定这一方案,继而结合开辟赣西南闽西根据地的实际需要,以及共产国际、中共中央富农政策的改变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制定出以“争取群众为第一标准”的不同于“六大”决议的土地政策,并成功地实现了对农民群众的革命动员。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为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针对广大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社会群体开展了大量的政治宣传和动员活动。特殊的历史环境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动员有着特殊的动员内容和鲜明的动员特点。该时期的政治动员是非常成功的,对已经进入到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我国继续开展政治动员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及其组织体系成为政治整合的主要力量,而通过广泛的群众动员开展政治运动,则成为政治整合的主要方式。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整合打破了传统国家所依赖的文化基础和社会联系,强化了农民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同时重塑了农村社会内部的关系结构,使传统的"国家—地主士绅—农民"之间的三角关系变成了"国家—农民"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7.
抗日根据地的戏剧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教育和发动群众为目的的文化改造运动。通过改造,根据地政府不仅将戏剧这种民间文化形式纳入到革命宣传的话语体系内,而且实现了以文化为手段对乡村社会的治理,密切了党与根据地群众的关系,使政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融入到根据地社会。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根据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作出的战略选择。这一政策的实施,使根据地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雄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晋察冀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晋察冀根据地的影响下,抗日根据地范围逐渐扩大,中国共产党也因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拥护,在人民群众的拥护和配合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晋察冀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建设问题,在党的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中国共产党以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年底中国共产党接管清镇政权,通过剿匪,清匪、反霸、减租的反封建斗争,消灭了割据一方的反动势力,取得了农民的认同。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改革,重建乡村社会关系,国家权力下沉到乡村,完成乡村政权的更替。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正确实践了这一理论,成功创建、巩固和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在新民主主义新山东的局部执政。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创造人民战争范例,崛起并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的主要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央苏区时期,党围绕“扩红”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思想动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理论教育与情感冲击相结合、坚持正面宣传与负面激励相结合,调动各方力量使用多种方式,有效宣传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党的性质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扩大了党、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的影响,解除了苏区群众的思想桎梏,激发了他们投身革命的自觉性,补充了红军部队的兵源,壮大了革命队伍,为根据地开创、巩固、发展奠定了军事、政治基础,也为党的宣传动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动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基层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方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之下,要将党的组织优势、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沉浸式动员”融合了新时代的特色和基层动员的优势,成为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淄博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凭借“淄博烧烤”突围出圈,经历了网络引爆、热度持续和稳定发力三个阶段,城市数据呈现出流量级增长,给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出了党政力量营销、网络传播激活、集体主义动员、营商环境反应4个维度的“沉浸式动员”路径,从设置议题场景、借助媒体生态、调动公众情绪、提升服务能力4个方面回应了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农民分化,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是一种非常态、外生型的社会分化。这种分化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日本侵略者的劫掠杀戮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民族情感,农民分化成为一种"特殊"的必然。同时,边区党和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不仅成为促进农民分化的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同时对农民分化后的结果也起到了促进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边根据地执政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有:重视和加强政权建设;重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重视发展生产,进行经济建设;重视文化教育建设和社会建设。总的一条经验就是党和苏维埃政权必须为民办实事,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出发,进行各项决策,制定各项措施,才能使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青年救国会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西北根据地领导的青年爱国组织。它以抗战救国为宗旨,积极宣传党在根据地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它成立之日起,就积极承担起宣传动员晋西北广大青年的任务,在动员青年参战参军、开展文教活动、参加生产劳动和参与民主政权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过程中,根据地领导人和广大军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群众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揭示并总结党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团结、发动、组织群众的基本经验,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做好当前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实现了在局部地区的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对如何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进行了初步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为了满足严酷的革命战争需要,在中央苏区时期进行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的动员,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压力。为了减少群众的压力和损失,苏区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动员补偿问题,在经济、政策、税收等方面对革命动员进行了力所能及的补偿。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其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开始局部执政,领导人民进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国抗日的模范、民主的模范。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勇于创新,围绕抗日这一主要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注重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这些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