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樱花情     
粉红色的日本樱花,盛开于万象更新的春 日。 1919年,正是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满怀壮志东渡日本的周恩来,在艰难的探索中,“潇潇雨,雾蒙浓”,偶然看见“一线阳光穿云出,”开始接触到救国救民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他怀着欢快的心情,在漫山遍野樱花盛开的时节,离开日本,返回祖国。轮船渐渐离开岸边,同学好友在与他挥手告别,那点缀在万绿丛中的簇簇红樱仿佛也在为他送行。此情此景在他眼前陡然形成一幅壮丽的画图,清晰地深深地留在他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日本京都参观岚山周恩来诗碑,向诗碑献花,并与当年立碑倡议者吉村孙三郎之女吉村启子在诗碑前合影留念。周恩来青年时期在日本留学时,曾经4次游览岚山。1919年4月5日,正是清明节,日本樱花盛开,周恩来游览岚山后,触景生情,一连写  相似文献   

3.
提到樱花,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富士山下那浪漫的樱花大道、想到武汉大学里绚烂的樱花园。其实,在黔中平坝,也能欣赏如云似锦的樱花美景。拥有"中国屯堡文化之乡"、"中国清真美食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三张金字招牌的平坝县,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厚重的文化禀赋,着力打造以屯堡文化为特色的西部精品旅游目的地。作为其中重要景点的万亩樱花园现  相似文献   

4.
据说周恩来在世时,日本朋友曾多次邀请他在樱花烂漫的时候访问日本.周恩来也曾欣然答应,并且直到病重时还说过:"今后短途外出,我还能坐飞机,哪里都不想去了,但还想去日本看看."  相似文献   

5.
杨宇峰 《当代贵州》2023,(15):28-29
<正>漫步樱花园中,早樱洁白剔透、晚樱粉嫩晶莹,早樱瓣瓣清香、晚樱朵朵可人;徐徐吹拂的春风里,早樱花落如雨、晚樱摇曳生情。一个园中得赏两种美景,移步换景惹人醉。沿着笔直的贵安大道前往贵安樱花园,路上车辆往来如织。路旁的群山上,一簇簇白色的、金黄色的花儿竞相绽放,极尽妍态。此刻,恰逢春风阵阵起,百态千姿盛世颜。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与日本李宏一1917年9月,在友人的帮助下,19岁的周恩来到达日本东京。很快,他就适应了日本的风俗习惯,他给在天津的南开同学陈颂言的信中说:“乍至,席地而坐,而饮,而食,而读,而卧,颇觉不惯,久之亦安。食日本餐,食多鱼,国人来此者甚不惯食,弟则...  相似文献   

7.
正1911年,周恩来在沈阳一所小学读书时,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读书为了什么?"周恩来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1915年,周恩来在天津南开学校所写的作文中不仅誓言"振兴华夏",而且认为"兴邦事伟"。1917年,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去日本留学之前,回沈阳母校看望老师和同学。他写给同学郭思宁的赠言是:"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1935年,毛泽东、周恩来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在那里写的一篇著作《论反对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8.
1917年9月上旬,周恩来登轮东渡日本。行前,他写下七绝一首,即世人所知的大江诗。周恩来的诗通篇意境壮阔,格调高昂,含蕴深刻。读之,一位英姿勃发、气度不凡的爱国青年形象便突现在人们眼前,使人油然而生景仰之情。当这首诗从1977年开始风靡全国的时候,人们不会忘记这首诗原件的收藏者张鸿诰。作为同学,他与周恩来有着很深的情谊。  相似文献   

9.
正樱花半开琉璃暖,随风飘落,轻旋起舞,香气欲染。每年三月,贵安新区高峰镇北部以及红枫湖上游种植的1 0000余亩、60余万株名贵樱花相继盛放,场面极为壮观,享有"贵州最佳樱花观赏区"的美誉。3月11日,贵安新区平坝农场樱花园正式开园,赏花时间将一直持续至4月上旬。为避免赏花车辆过多引起交通拥堵,贵安新区在年初就对农场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总理才学过人,在一生中留下许多烩炙人口的对联。 1915年,在南开中学读书的周恩来曾撰写了一副对联自勉: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1919年,在日本求学的周恩来寄住在南开时的同学王朴山家中,曾题写一副对联赠王朴山:  相似文献   

11.
1972年9月25日,一架载着日本政府首脑的巨型客机徐徐降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机场,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日本国总理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自幼工诗文 ,善于运用对联言志寄情。1916年 ,周恩来还在中学时代时 ,他的同学王朴山去日本留学 ,临别送行 ,周恩来赠联一幅纪念 :“浮舟沧海 ;立马昆仑。”寥寥八字 ,将他振兴国家 ,抗御外侮的壮志雄心集中地表达了出来。他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 ,为自己撰自勉联 ,作座右铭律己 ,要求在交友、读书中做到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1917年9月结束中学生活时 ,他为寻求革命真理 ,东渡日本。在出国前夕 ,他作诗曰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青年周恩来题联抒怀@田大金…  相似文献   

13.
今年3月5日,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3周年纪念日。在此特束花一朵,以表达对一代伟人的无限缅怀。 1915年,在南开中学读书的周恩来曾撰写了一副对联自勉: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1919年,在日本求学的周恩来寄住在南开时的同学王朴山家中,曾题写一副对联赠王朴山:  相似文献   

14.
李恩和 《世纪风采》2011,(10):9-11,17
青年时代的周恩来曾多方探求救国救民道路。他的留法经历已广为人知,但很多人不知道,在五四运动前夕,他还曾白天津东渡日本学习约1年半时间。日本的学习和生活经历,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1995,(Z2)
周恩来谈雅尔塔协定和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1967年4月,周恩来在北京和越南总理范文同会谈时,谈及1945年先后发生的两件事。"雅尔塔协定"和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周恩来说: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美国支持蒋介石。那时,苏联打得损失很大,签订了雅尔塔协...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志向远大,立志献身於祖国的解放事业。但是他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之前,思想上有过许多曲折。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周恩来在青少年时代所崇拜、引以为楷模的人物。从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代写的文章和留日时的日记来看,周恩来所崇拜的人物是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家梁启超。梁启超出生于1873年,1896年23岁时在上海主编《时务报》,以通俗易懂的文笔介绍西方近代国家的社会制度、思想而名噪一时。1898年周恩来出生,正值梁启超协助康有为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梁启超自当往日本。在日本长期的流亡生活中,梁启超在《清议报》…  相似文献   

17.
百花园     
《湘潮》1998,(4)
周恩来在大连的一次遇险(冯婧)1928年党的“六大”召开前夕,在上海工作的周恩来乘日本轮船前往大连,打算从这儿乘火车经哈尔滨前往苏联参加“六大”。由于邓颖超要列席大会,故而也一同前往。周恩来夫妇住的是头等舱,而穿的衣服比较朴素,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注意,他们除了就餐外很少到舱外活动。因为当时的日本轮船上,不但有警察,还有密探。船过青岛时有短暂的停留,周恩来夫妇在青岛市区吃过午饭后,买了一大叠报纸带到船上来。这引起了日方侦探的注意。船到大连,他们正准备上岸时,周恩来遭到几个日本警察盘问,虽然周恩来对答如流…  相似文献   

18.
在重庆红岩村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 1945年毛泽东同三位美国士兵的合影照。关于这张照片的情况,当时重庆的各家报纸皆无登载。直到 1976年照片上的三位美国士兵来华访问,这才弄清照片的由来。 美国士兵对周恩来说: 我们想见毛泽东主席   照片上的三位美国士兵,是当年美国驻华第 14航空队总部的工作人员:霍尔德·海曼、爱德华·贝尔和埃德尔曼·杰克。他们于 1944年来华,先后到过上海、昆明,后调往重庆。在中国历时一年多,目睹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一心打内战,他们深为不满,逐渐感悟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希望。他们向往…  相似文献   

19.
正"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春日偶成》,周恩来)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病逝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三〇五医院,享年78岁。"十里长街送总理",正是人民群众对这位共和国总理沉痛地悼念和深切地缅怀。周恩来作为卓越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也是一位有情怀的"诗人"。周恩来为刘志丹陵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  相似文献   

20.
在全党全国人民隆重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深切地回忆起多次见到周恩来同志的情景。我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同志是1944年6月。当时我正在延安鲁艺学习,周恩来同志从重庆回来的第二天,便和邓颖超同志一起来看望我们,并在校部东山小广场给我们讲话。他的讲话给我们鲁艺同学很大鼓舞。第二次见到周恩来同志是1946年6月在中原军区。当时,中国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紧要关头。我们359旅在王震同志率领下,根据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从延安出发一直打到广东的南雄。为了顾全大局,避免内战,又从广东北返打过长江,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