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两个务必”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和内容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着伟大时代的发展。1948年5月,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率领党中央东渡黄河,来到了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村,在这里,提出了“两个务必”,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西柏坡精神”。1、“两个务必”精神的历史背景和内容1919年开始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经过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计近30年艰难困苦的磨砺和锤炼,到1949年时,已经炉火纯青功成名就。中国历史发展到这一时期,应该沉淀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意蕴,可以从四个角度进行理解和把握:一是新时代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二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面对严峻而复杂的形势任务,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三是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四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面对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时代意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三个务必”的重要命题,其中“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重要论断具有深远意义,其形成既有深厚的历史逻辑又有强烈的现实逻辑。新时代“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包含着敢于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斗争、同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挑战作斗争、同贫困顽疾作斗争、同党内腐败现象作斗争、同新冠肺炎疫情作斗争等实践方略。“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斗争精神的当代发展,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依托,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兴党强党的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长征》1999,(10)
近年来,由于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我们党工作重点转移,极易使人们放松对思想政治领域斗争的警惕性,低估继续进行思想政治领域斗争的必要性。事实上,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并不等于当今时代已经实现了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国际国内思想政治斗争从未停止,国内外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群众、争夺人心的斗争仍然十分激烈。对于思想政治阵地,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必然乘虚而入。这次出现的“法轮功”问题,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一…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把“四个伟大”联在一起讲,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手段、路径与目标高度统一的内在逻辑,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6.
张祎  干成俊 《学习论坛》2023,(1):97-104
习近平关于伟大斗争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在生成条件上,伟大斗争的产生基于现实社会客观存在的矛盾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矛盾学说的认识和运用,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要求。在发展脉络上,伟大斗争的发展是在历史与现实的接续演进过程中展开,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要求。在逻辑关联上,伟大斗争寓于“四个伟大”战略系统,与系统各要素存在逻辑上的密切关联,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彰显了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论。在展开方式上,伟大斗争以矛盾分析法为根本方法,运用辩证思维能力,把科学有效的策略方法灵活运用于斗争实践,形成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斗争方法论。在价值意蕴上,伟大斗争以坚守初心使命为价值旨归,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价值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实际表达,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主体论。  相似文献   

7.
对于“两个伟大革命”而言,马克思“革命的实践”的哲学依据明确了其客观必然性,核心要义论证了其现实性与合理性,实现机制决定了其运行使然。马克思从环境改变维度、自我改变维度、双向改变维度理解“革命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伟大的社会革命以及两个伟大革命的逻辑关系运行提出了相应的现实要求及发展路径。从时代视角看,“两个伟大革命”是对资本主义“革命逻辑”的根本超越,愈发彰显中国道路的科学性与特色性,深刻影响着全球革命实践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两个伟大革命”始终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协同推进。历史实践证明,社会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亦是自我革命的攻坚克难时期,自我革命的重大进展又往往能够推动社会革命实现历史性飞跃,两者统一于党的领导及其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新时代必须始终遵循“两个伟大革命”协同推进的历史规律,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涉及矛盾风险的复杂性和尖锐性、所触及利益格局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所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所实现伟大使命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这就更需要一以贯之继续协同推进好“两个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两个伟大革命”始终相伴相生、相辅相成、协同推进。历史实践证明,社会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亦是自我革命的攻坚克难时期,自我革命的重大进展又往往能够推动社会革命实现历史性飞跃,两者统一于党的领导及其不懈奋斗的伟大实践。新时代必须始终遵循“两个伟大革命”协同推进的历史规律,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涉及矛盾风险的复杂性和尖锐性、所触及利益格局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所进行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和重要性、所实现伟大使命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这就更需要一以贯之继续协同推进好“两个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舆情的复杂深刻变化,在多个不同场合反复就"伟大斗争"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伟大斗争"的立场、方向、原则、方式等问题作了科学概括和精辟阐述。"伟大斗争"是一个立意高远、意蕴深邃的政治命题和时代课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党的执政规律形成与演变的构成要素和内在机制。如何理解把握"伟大斗争"的核心要义,这是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一个焦点和难点。只有紧密联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和生动实践中深度犁耕"伟大斗争"提出的历史逻辑、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才能全面准确把握其时代内涵与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1.
黄如松 《党史文苑》2009,(12):46-47
江西老表都知道,江西省弋阳县出了个方志敏。方志敏是赣东北苏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创始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曾称赞“赣东北的同志有很好的创造”。在极其艰苦和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创建苏区银行,发展金融事业,支援革命战争,便是“赣东北的同志”伟大创造之一。  相似文献   

12.
郭建宁 《前线》2016,(Z1):97-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记我们党的理想、信念、宗旨和根本使命。“继续前进”就是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从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作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既是对全党同志的郑重提醒,更彰显了我们党实现伟大目标的信念之坚定、努力之顽强。我们要深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努力赢得斗争的胜利,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反腐败斗争处理好四个关系解决好四个问题王鼎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笔者认为,要搞好反腐败斗争,必...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从党情、国情、世情的发展变化出发,作出了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一重大判断。伟大斗争具有任务的艰巨性、对象的多样性、过程的长期性等特点。赢得伟大斗争新胜利要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伟大斗争的战略定力;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斗争初心,汇聚伟大斗争的磅礴民意;贯彻落实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形成伟大斗争的时代合力。  相似文献   

16.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论断。"伟大斗争"位列"四个伟大"之首,承载丰富的理论内涵,具有独特的理论特质。具体来说,一是历史性特质,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史的概括,并且指向面向未来的新的斗争实践;二是时代性特质,斗争的对象和领域的变化源于时代的变迁,斗争的策略和手段也要伴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三是政治性特质,进行伟大斗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三者密不可分,统一于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整体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7.
论伟大斗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伟大斗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动力,是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革命性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历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伟大斗争"也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历史上的伟大民族无一例外都是在"伟大斗争"中炼成的。今天,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目标,斗争的风险越大。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坚决打赢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阶级规定阐明了无产阶级是推动历史进步的阶级主体和时代发展的引领力量。无产阶级领袖一直都十分重视无产阶级力量在推动时代变革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新时代表达体现在三个维度:从时代本质之维看,人类仍然处在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时代”;从时代变局之维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交汇;从时代发展之维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破解资本主义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利器。当下,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把握“大的历史时代”与新时代之间的逻辑关联,厘清二者的差别性与融合性,才能更好地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斗争”指的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人在与自然界、社会和自我的斗争实践中彰显出斗争精神的三重价值意蕴,即斗争精神是实现生态和谐的不竭之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保障,是寻求自我突破的力量支撑。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在党的百年斗争实践中孕育形成,在武装斗争、建设斗争、改革斗争、伟大斗争的历程中实现民族解放之路、创立中国社会主义之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开创民族复兴之路,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实践道路。斗争精神在中国的实践中“坚持人民至上”价值立场、践行“实事求是”的斗争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策略、落实以增强本领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为新发展阶段继续开展伟大斗争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吴涛 《前线》2023,(1):14-17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是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特别是第四专题收录的重要文稿,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敢于斗争这一问题的深邃思考。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品格,是新时代十年发生伟大变革的重要保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新的伟大斗争在背景、任务、性质、内容上都呈现出新的历史特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发扬斗争精神,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是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