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系统阐述唯物史观的重要著作。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立足社会现实发展状况,从“现实的人”、物质生产发展状况、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情况三个方面确立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前提和线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和“虚幻的共同体”进行历史分析,并对“真正的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从而描绘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正共同体”思想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探索,指引当代中国社会的前进方向,为构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法律实践性问题的提出现实世界是基于社会主体的实践活动而构筑的,离开主体的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生活的一切关系、一切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什么是社会?社会无非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现实的社会就是主体实践的外化、人的实践能力的表征。马恩经典作家关于劳动是历史的真正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一切上层建筑都必须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都是在最基本的方面强调了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生活的实践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突出强调的思想,也…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人文:民族精神重建之维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在黑格尔看来,世界历史的进程无非是民族精神的发展。把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简单地推演为精神的运动,这使得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陷入了巨大的理论困境。正如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而,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实践史。但是,凸出历史发展的实践意义,并不等于否定精神的价值。完全漠视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不仅会落入旧唯物主义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感性直观的误解,而且也歪曲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本质。也正如马克思所发现的,社会生活虽然是实践的,但实践主体的历史活动并非是一种丧失了“普…  相似文献   

4.
实践和科学实验所界定的活动分属两个不同的认识领域,所能检验的真理也不同。马克思对认识论的革命性贡献主要体现于,他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引入了实践标准。主张研究人类历史要从客观的物质生产实践出发,认为生产实践是人类其他一切类型活动的基础,人类的思想活动和理论活动应从生产实践活动中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5.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通化市要跟上发展潮流,全面实现“十五”奋斗目标,推进经济和社会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提高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认识,牢牢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放。一、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石。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更替,从根本上说都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  相似文献   

6.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实践──认识活动的发展史所包含的两个重要的带根本性的原则、准则。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一脉相承”的表现之一,就是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两个出发点”的思想,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合于规律性”和“合于目的性”的特点,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历史过程有过三种不同的解释:(1)马克思把历史过程解释为人的发展过程:“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①“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②纵观历史,人们不会怀疑,历史过程是人不断发展的过程。尽管经历着曲折的道路,但人类总是在发展的,人永远不会返回到猴。(2)马克思把历史过程解释为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④除却人的实践活…  相似文献   

8.
关于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论界存在种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有的强谓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还有的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究竟应该如何认识这个问题,我认为,只有通过对社会发展起作用的各种因素以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本身进行具体分析,回答才能比较全面。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对这个过程发生作用的因素更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经济的和政治的两个方面。首先是经济因素,经济是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2页)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生产活动就是首要的活动,人类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笫368页)。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任何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生产方式是生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给社会生活带来众多的影响,给唯物史观提出许多新课题。作为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科学的社会历史观,以为人们提供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己任的唯物史观,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要探究知识经济所引起的一个历史时代的变化及其特点,从社会生产和生产活动方式入手研究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各种活动方式变化的特点和规律,进而认真探讨那些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若干理论问题,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一、知识经济时代使我们对人类社会生产力结构、社会经济结构有必要进行再认识。人类社会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人们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资料需要的生产和再生产。“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知识经济条件下物质资料的生产向知识信息的生产转变必将带来生产劳动的实质性的改变,社会生产力结构的变化将会带来生产方式的新变化。构成唯物史观基石的基本观点——生产劳动的观点必将随着社会生  相似文献   

10.
布罗代尔从长时段、总体历史的史学方法论出发,考察人类绵延厚重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界分为“物质生活”、“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三个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分的领域。他认为资本主义是不同于市场经济的社会生活的顶层活动领域。它的根本特性是垄断,它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毋庸置疑的区别。资本主义由经济世界孕育和催生出来,在经济世界的中心区是它最活跃的地方,它通过垄断控制高额利润,对边缘区和半边缘区进行结构性剥削。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深入开展“三个代表”的宣传教育,是新世纪开局之年全党工作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对“三个代表”的研究、宣传、教育引向深入,自觉以“三个代表”的要求指导思想和行动。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历史。先进生产力一次又一次取代落后生产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客观的自然过程,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决定论。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与资本主义生产规律,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历史依据,论证了其灭亡过程,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走向了科学;他坚持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内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中,将支配人类历史进程的本质力量归位于人自身,给予了人类掌控自己命运的现实可能性,从而赋予人类“积极的自由”以现实的基础。因此,马克思历史规律观在其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对道德的表述主要集中在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批判上。他的道德批判具体表现出三种不同的维度:一是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的批判,二是对一般道德的理论批判,三是对社会现象背后社会结构与制度的道德批判。通过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辨析和阐释,可以在历史语境下更深层次地解释马克思理论中的道德思想。本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进行价值审视。在理论层面上,马克思以“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价值旨归;在实践层面上,马克思的道德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指向和现实关怀,它为人们提供了通达“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和寻求美好生活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基础,全面论述了人类普遍交往活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扩张、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实现等内容。“世界历史观”在“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的过程中逐渐生成,其包括霸权政治、普世价值、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等主要内容,这种“旧世界历史观”给整个人类社会都带来深重的灾难,已背离当今人类历史发展的价值诉求,现实呼唤“新世界历史观”的出现。习近平总书记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代表的“新世界历史观”,继承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精华,凸显世界各国人民的价值诉求。这种“新世界历史观”在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的战略构思,必将在重建世界秩序的过程中逐步取代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旧世界历史观”。  相似文献   

15.
盛新娣 《探索》2003,(3):54-57
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现实的个人”。这一思想既是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继承和综合,又是现实经验的全面深刻的概括和提升。它不仅对“物质”、“实践”等基本范畴在自己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给予重新定位并做出更合理的解释,而且把它们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有机地融为一体,确立了社会历史演化过程中真正存在的“实体”——现实个人;揭示了自有人类以来客观物质世界的真实内容——处于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之中的个人,不断进行着实践活动这一生生不已、运动发展的过程。立足于这个基本点,现代人的创造性特征获得了更有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毛德儒 《学习论坛》2010,26(1):60-63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划时代理解,具有恒久价值。但由于核心概念上的界定不清,使得这个理论的传统阐释在实践中面临着解释困境。可以从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历史探寻出发,通过考察生产力的具体内容,区分“物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得出一种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三足鼎立”动力模式,修正传统阐释之不足,并解决它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7.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欧洲哲学的一些派别就提出了实践概念,并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对实践概念作出了科学规定。马克思在《关干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把实践理解为社会实践,认为实践是改变世界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客观的活动”。列宁指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创造客观世界就是实践,就是人的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动。他还指出: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的“交错点一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以列宁全集》第38卷,第228、311页)…  相似文献   

18.
论虚拟技术的社会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丽 《理论学刊》2007,(2):115-116
虚拟技术作为高科技的杰出代表,正在对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思维方式和人类文明的跃迁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本文从几个方面探讨了虚拟技术的社会文化意义:扩大了实践的范围和认识对象;减少社会的发展代价;促进了人类自身的完整发展;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等。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人类恩辨与实践的产物。历史与人类在新时期的实践与思辨相互作用下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在对历史的认识中,马克思实现了思辨下的历史与历史下的思辨的统一,第一次把人类现实的物质生产活动纳入历史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主体是现实的人,他们的性质和活动受制于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