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已经存在的法律与案件事实有着天然的脱节关系,这让法律解释变得必然。本文主要探讨法官的法律解释,分析了法律解释有着多种可能,存在多样结果的原因,进而提出法律解释应该向着相同的方向发展,既是“趋同”,要让判决变得可预测,变得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司法》2011,(8):6-6
当代中国发展的空前速度不但要求人的思想与时俱进,也要求相关的重要法律制度与时俱进。这就会带来“法律多变”的问题,不仅导致法律制度看似不稳定,更重要的是很容易让人感到不适应。这难免侵蚀法律的神圣感,法律自然缺乏权威性。  相似文献   

3.
“鹰爸”何烈胜让自己年仅5岁的儿子多多驾驶飞机飞行35分钟。这次不同凡响的“穿越”令很多人质疑,幼童开飞机的法律界线何在?  相似文献   

4.
方田 《法制与社会》2011,(13):86-86
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责任,让他人“顶包”的情况多发,对于肇事者这一行为如何定性在法律上存在争议,本文以此为视角,试探讨让人顶替行为是否可以单独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25日,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监所科干警一行四人到辖区黄桷坪街道配合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工作,让“法律六进”活动直接为监外服刑人员服务。  相似文献   

6.
艾君 《政府法制》2009,(13):51-51
在公民权利回归的时代,每一个细节的进步都让人欣喜。据3月13日《北京晨报》报道,北京市召开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申明“将不追究没有明文禁止的行为”,“企业或者公民的行为,凡是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不受行政机关追究”。  相似文献   

7.
网络中的法律困境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广泛地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人们呼唤法律规范网络.法律本身却深陷网络之中。电子商务交易让人们足不出户便可心想事成,但网络消费纠纷解决却不轻松。网络技术让人们便捷地获得各种数字化信息,但却严重影响版权人经济利益的实现。“人肉搜索”使人人都成了网络里的“福尔摩斯”.却给他人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网络中的暴力、色情、赌博等不健康内容已经成为了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当难以技术性地防范某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时,法律就成为必然和首选。这既是对法律的挑战,也是法律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人性的探讨在法学理论研究上有一段很长的历史,西方国家认为,人有理性、非理性;传统文化认为,人分性善和性恶,之所以需要法律,就是要用法律来矫正人的非理性行为和人的恶习。法律人性化已经由专门用语向普及化发展,如“制度人性化”、“立法人性化”、“执法人性化”等等。其表达内容与西方国家认为的良法应尊重人权,  相似文献   

9.
癌症晚期,回天无力。是想尽办法,不惜金钱不怕痛苦的化疗;还是放弃过度治疗,有尊严地离去?北京一家协会力求通过协议的方式,让人自己选择离开的方式,做到“尊严死”,这其中牵涉了文化、伦理、法律、医疗等太多问题。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也有人充满顾虑,因为除了传统观念,“尊严死”并没有统一标准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0.
小非 《政府法制》2013,(28):34-36
癌症晚期,回天无力。是想尽办法,不惜金钱不怕痛苦地化疗:还是放弃过度治疗,有尊严地离去?北京一家协会力求通过协议的方式,让人自己选择离开的方式,做到“尊严死”,这其中牵涉了文化、伦理、法律、医疗等太多问题。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也有人充满顾虑,因为除了传统观念,“尊严死”并没有统一标准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人是感情动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能够交往、交际,就是因为人情使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多几分情,多几分爱。没有情就没有社会,就没有世界。然而情的作用不是无限制的,在原则问题上,“情”应该退避三舍,而“理”应该首当其冲。不可让情遮住眼睛、遮住理智。总之,情可助人,亦可误人。比如某人违了法或犯了罪,让情介入其间,就会出现偏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情大还是法大?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才有法律是无情的说法。在我国封建社会,舍弃亲情秉公执法之事屡有记载。…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本文作者刘力群同志,是吉林省律师协会会长、吉林省司法厅副厅长,多年来一直站在律师工作改革的最前沿,有着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他工作很忙,却抽出时间研究理论,难能可贵。以此为开端,为了律师事业的改革发展,我们希望担任律师领导工作的同志都拿起笔来,让实践上升为理论,让理论再去指导实践,这样,我们的律师工作才能迈向更高层次。通观世界经济的实践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固然离不开“经济人”追逐利润的活动,坦也离不开“法律人”使各种活动有序运行的保障,律师是“法律人”发展组成部…  相似文献   

13.
何为“法律人”?什么样的法律人才是这个时代需要的?成功竞选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也是一个具有法律教育背景的成功法律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法律人”们逐渐在政界和世界各领域崭露头角。面对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中国法学教育在培养新一代法律人上又该做哪些调整?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法律人”和“法律人职业道德”所谓“法律人”,是一个存在不同解释的概念。有的论者认为,“法律人”是一个包括法官、律师和法学家在内的“法律共同体”①。也有论者是用“法律职业者”来表述“法律人”的,称“在我国,法律职业者是指精通法律专门知识并实际操作和运用法律的人,即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法律职业者在广义上还包括行政司法人员、公证人员、仲裁人员和法律研究人员。②”笔者是在狭义或通常的意义上来使用“法律人”这一概念的,即法律人是指精通法律并运用法律的人,他们也就是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等。法律人实…  相似文献   

15.
林宇 《中国律师》2009,(2):43-45
刑事辩护起源于古罗马时期,以“尊重人的尊严”思想为其根基,它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在审判阶段。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刑事诉讼法》第11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这是我国目前辩护制度的基本法律依据。辩护权的行使让我们关注到情理的因素。正如著名新自然法学家托·富勒所言: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理。在强调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6.
论法律至上     
论法律至上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吴光辉社会主义法律必须要有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简言之曰“法律至上”。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法律至上与“承认法律万能”,“否定党的领导”,“贬低人的作用”等联系起来,甚至等同起来,以至使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法律思想的发展,可分为先秦儒家法律思想和秦汉以后的正统儒家法律思想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孔孟为代表,后一阶段以荀况为代表。儒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德主刑辅”。而“礼”和“人治”与“德”又是不可分割的,是“德”的补充和展开。  相似文献   

18.
“受伤”的高管 天空又是阴雨绵绵,已经连续下了一周的雨,湿湿冷冷的气候让人格外不舒服。不过,还是得干活儿。一如往常走进法院准备开庭,远远听到有人高呼:“小慧律师!小慧律师!”我停下脚步,原来是上回去法律服务时遇到的咨询者阿勇。  相似文献   

19.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这句话说明了法律是道德的体现,是最低程度的道德.但同时也会让人疑惑——认定某一行为是否违法、罪与非罪的考虑因素之中是否渗透着对行为道德性的评价?法律能否强制执行道德?本文结合哈特《法律、自由与道德》一书对“夫妻黄碟”和“南京教授换偶”案所涉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回答.  相似文献   

20.
法律至上,“刀枪不入”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作为一名法官,特别是手握生杀大权的刑事法官,时常经受公与私、情与法的特殊考验。王鹏翔以他“什么大也不如法律大,任何时候都要对法律负责”的坚定信念和坦荡胸怀,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人民法官本色,从未让天平在他手中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