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着重介绍了在犯罪记忆检测技术中可能存在的反测试方法,文章从行为反测试、生理反测试、心理反测试、生物反馈训练反测试四个角度对反测试方法做了综合简要的概述。在对每种反测试方法的特点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反测试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文章一方面从反测试的角度论述了在犯罪记忆检测中存在并应该注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肯定了犯罪记忆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合介绍了气水反冲洗在滤池上的应用概况,包括冲洗方式,机理,设计要素及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推广气水反冲洗技术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3.
反侦查行为是与侦查工作相对抗的行为 ,是当今刑事犯罪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对反侦查的认识应从反侦查行为实施的主体、对抗的客体和行为特征等多方面来理解。对反侦查行为的研究应根据犯罪规律、侦查规律和反侦查意识来进行。对反侦查行为的研究应重点放在反侦查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反侦查意识、反侦查行为的个案特点、反侦查行为的预测和反侦查行为人等方面。研究反侦查行为可以为制定犯罪对策和立法提供依据 ,可以为侦查技术指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荒诞派戏剧表现出强烈的“反戏剧”特征,即反现实反思想、反人物性格、反情节冲突、反语言。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冲动源于对现实的彻底否定,只有通过“反戏剧”本身从而达到戏剧的自律才能最终实现对现实的否定与批判。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命题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反”是为了彻底的否定现实,另一方面“反”的方式即自律使戏剧与现实的距离越拉越大,从而面临体制化的危机。  相似文献   

5.
武警部队是党和国家反恐怖斗争的基本力量,反恐中主要担负反袭击、反劫持、反爆炸任务,深化反恐怖战法研究,提高反恐怖斗争能力,对圆满完成反恐怖任务,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反袭击基本战法作一初探,供同仁们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驰名商标反淡化理论正当性之法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莉 《求索》2011,(3):156-158
驰名商标反淡化理论将对商标权的保护扩大到了不相同或不相似的商品上,对于这种对商标权的扩张保护行为,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应用财产劳动权理论、利益平衡理论及秩序正义理论,论证了反淡化理论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在侦查审讯活动中,累犯较之初犯,其犯罪和被刑事处罚的经验更加丰富,反讯问意识更加强烈,反讯问现象更为多见。对累犯反讯问问题,需要从其反讯问行为和反讯问心理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累犯及其反讯问心理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这为剖析累犯反讯问心理打开了方便之门。累犯反讯问心理有其良性和恶性两种转化机制,这为累犯反讯问心理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在侦查讯问实践中,累犯反讯问心理产生时,侦查人员可顺其发展规律,运用侦查讯问学的方法和策略将其向良性转化的方向引导,以达到高效审讯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202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我国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有了新的法律依据。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提出可通过“供给-需求”模型重新认识电信网络犯罪的犯罪模式和犯罪要素。根据该模型,通过宏观上控制供给与需求,微观上阻断信息与资金,对综合治理犯罪具有积极意义。该模型视域下,提出在供给侧挤压犯罪空间、控制犯罪主体、堵截网络账户和洗钱渠道;在需求侧通过被害群体的削减、涉诈信息的反制、资金支持的干预和资金转移的预警,从两个维度阐释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9.
《警察技术》2012,(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分子反侦查的意识越来越强,手段逐步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明显可见的生物物证(如精斑、血斑、毛发、人体组织等)常被犯罪分子销毁和破坏,在  相似文献   

10.
刘恩东 《人民论坛》2020,(23):128-131
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反智主义的影响可以发现,反智主义已经在美国形成了较为深厚的社会根基和政治基础。反智主义表面上是反知识,本质却是反精英、反理性、反权威和反建制。美国反智主义是美国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一种直接反映,是民粹主义的一个变种;其回潮和大量现实存在与某些政客的炒作不无关系。美国反智主义是美国"充分的民主社会"的自然反应和必然产物,也是美国当代思想困境的直接体现,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内政治的恍惚和迷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