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褒与贬是我们宣传工作中常常要涉及到的问题。几十年来,我们大力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在人们的心目中不断地树立起一些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美好观念和形象,改变和清除了一些阻碍社会进步的陈旧观念和不良现象。一褒一贬,一扬一抑,分寸得当,实事求是,确实对于帮助和教育人们辨是非、分美丑、知荣辱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老寿星院士、至今仍在工作着的一百零二岁著名生物物理学家贝时璋,有一个奉行终生的座右铭:“学问要看胜似我的生活要看不如我的。”我们知道,大多数老科学家都生活简朴,不慕奢华,而贝老则尤其如此。踏进贝时璋的家里,觉得从房子、家具、电器到他的日常工作、生活用品都不合他的身份,一切都显得过于简朴,甚至于简陋,可是他却习以为常。特别典型的是他长年拎的一只公文,包寿命已超过半个世纪了,式样陈旧。还打过补丁,但他包里放的外文资料却是最新的。贝老不是没这个经济条件,相反作为一个资深院士,中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  相似文献   

3.
汉中史话     
云中 《各界》2014,(8):36-39
汉中地区处在关中和四川两块“天府之国”之间,在层峦叠嶂中有一块丰腴肥美的沃土,气候适宜,民殷物富,也被称为小天府。五千多年前,汉中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大禹治水后,封一个儿子为褒君,让他到如今汉中地区平川中部、留坝县以南地区立国,是为褒国。 褒国国君算是夏朝君主的亲族,很受夏朝优待,褒人在汉中地区安居乐业,清净无扰。经历夏朝、商朝直到西周,褒国都是秦岭以南的大国,这里物产丰饶,生产发达,冶炼和农业技术不亚于中原王朝。武王伐纣时,南方诸侯褒、蜀、巴、庸等都参加了周武王的队伍。西周建立后,褒国先后隶属古代梁州、雍州。  相似文献   

4.
王丰是台湾著名资深媒体人,也是蒋介石、蒋经国和宋美龄传记的权威,他最近出版了《蒋介石死亡之谜》一书。作者在书中赞扬蒋氏父子廉洁奉公、无私无我,以优异的治理能力为台湾打下坚实根基。不过,书中最有价值的还是对蒋介石健康衰败和家事不和等重大秘辛的披露,这些都是被“为尊者  相似文献   

5.
追求四个字     
作为本刊的编辑,最大的感受是,读者和作者是我最好的老师。从阅读大量的来信、来稿中,我了解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基层的落实,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取得的进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职工的心态,下岗人员的处境……一篇篇来稿和来信为我们搭起了一座了解社会、企业和职工的桥梁。在纪念杂志创刊15周年之际,我也想把自己编稿的一点心得说一说,以求得广大读者、作者朋友的指点。经验类栏目是自己负责编辑的主要栏目,这些栏目是报道交流企业、地方、行业思想政治工作典型经验和做法的园地,如“工作集锦”和“政工短讯”。编好这一类栏目,我…  相似文献   

6.
刘梦溪 《各界》2014,(9):31-31
我们常常感到人文学术是没有什么力量的,内心常常充满了无奈。但读了陈寅恪先生的书之后,对他的学问有一定了解之后,我觉得,史学、诗学等人文学术是有力量的。陈寅恪先生的学问之所以有力量,因为他是大学问家,不是小学问家。能成其大,见得大体,所以有力量。就像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一样,王国维说他们的学问是能成其大者。还有,陈先生是思想家。简单以史学家目之,未免把他的学问看小了。他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材料考据者。当然,他文、史二学方面做了大量考证,但是他在甄别考证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常常放出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故事:凤姐命人取来十个用黄杨木根雕成的酒杯。鸳鸯问刘姥姥:“这杯子是什么木的?”’刘姥姥看了看,回答道:“断乎不是杨木的,一定是黄松的。”惹得哄堂大笑。 刘姥姥自称“成日家和树林子作街坊”,对树木十分熟悉,为啥判断失误?由此,我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被熟人欺骗后,叹息:“我对他太熟了,但没有真正了解他。”也想到,一些领导干部号称“我当某某长多少多少年了,对辖区情况不能再熟了”,但问其腐败怎么根除,下岗职工怎么就业,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用什么措施解决,却往往答非所问,“熟悉…  相似文献   

8.
于真 《理论导刊》2001,(11):65-65
DK我与赵平笔名五味子曾同事多年,他留给我的印象是:朴实、正直、刻苦、进取。几年过去了。我有幸拜读了他新出版的文集——《漂泊心绪》,感到时间并没有磨掉他特有的秉性,其文如其人,不雕琢,不浮靡,不粉饰,贬什么褒什么,爱什么恨什么,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至善至理,坦诚而执着。我想,面对物欲横流的现实,作者不媚俗,不随波逐流,不曲意迎合,依然淡泊,依然矢志不渝地追求,并勇于献给社会这样一部干净的文集——《漂泊心绪》。他的这种性格,这种气质和这种精神境界,实际上已构成或铸就了这部文集的基调和突出特点。仅此…  相似文献   

9.
承程千帆先生的好意,寄赠给我一部由他整理编录,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汪辟疆文集》。汪辟疆先生,作为古代文学和古典文献的研究专家,恐怕现在中年以下的学者知道的是极少的了。我第一次读他的书,是五十年代时由他校录的《唐人小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感到这是鲁迅先生《唐宋传奇集》以外研读唐代传奇的最切实用的入门书。书中于每篇作品之后所作的考证,列述作者经历、故事源流和后世演变等等,对于初学者不啻开启进入唐人艺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共享,我们并不陌生而且早已习以为常,因为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说要学会分享。但这种共享往往限于熟人圈,比如和同学换着书看,这样我们就可以读更多的书,比如今天去邻居家蹭顿饺子,明儿邻居来我家吃顿饭,比如同桌教我数学题,我教他英语题,友谊的小船不知不觉中升华为爱情的巨轮……  相似文献   

11.
李贞  徐文 《学理论》2013,(18):164-165,173
费约翰在其《唤醒中国》一书中,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诸多层面引入到政治史的研究中,使其书成为了一本别开生面的史学著作。他将后结构主义、符号学等理论引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中来,是十分少见的。通过该书,我们能够厘清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的民族主义的话语以及阶级斗争的话语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总的说来,这是一种政治文化史的视角和方法,当前国内史学界正有人尝试用这种方法去重新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孙中山研究正是其中一个典型。用政治文化史的方法去研究孙中山是一个很新颖的视角,它侧重的是孙中山这个符号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雷颐 《瞭望》1993,(46)
到书店买书,总是先看版权页上的书价,由此渐渐引发了对“版权页”的兴趣,每拿到一本书,总是先看版权页。别看只有短短几行,所蕴含的信息量却极大,堪称“书的身份证”。它不仅能告诉人们书的“出生”时间、地点、作者、版次、印次、印数、字数、价格等等,甚至还能折射出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感受最深的,自然是书价的变化。细查“书的身份证”,从50年代到现在,书价上升十倍左右,近几年涨幅尤大,不必一一细列。书价的猛涨,亦反映出经济生活中的“通胀”。若将这些年读书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我这样三十岁年纪的人做的。言下之意即是现在哪有年轻人干政工的?可我颇感自豪的是,我大学毕业即走上政工岗位,掐指一算不多不少正好有十年了。十年来酸辣苦甜自不必说,可也是荣誉、作品几乎等身。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耕耘在“东南西北中”,回味无穷。耕耘在“东南西北中”,是我对思想政治工作在引导人的方法上的一句形象概括。思想政治工作功能很多,但根本的一条是引导职工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价值。十年政工路,使我体会到,善于引导职工“向东看”、“向西看”、“向南看”、“向北看”,…  相似文献   

14.
《党政论坛》2013,(14):48-48
刘震云是15岁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那是1974年,他刚当兵。 母亲对他写作影响最大 刘震云说,母亲是对他写作影响最大的人。他说:“我母亲是个卖酱油的,酱油店边上有个书店,她经常拿鲁迅的书看。有一天,她知道我在搞写作,就说:‘你也写东西?这工作不难。’  相似文献   

15.
一本篇幅有限的书,论题却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殊为不易。《观念播种》做到了;一本漫谈式的散文集,却在讨论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人生修养问题,更是困难。《观念播种》做到了;一本思想观念超前、分析问题透彻的学术著作,却写得挥洒自如,收放有度,足见作者的功力。《观念播种》具备了上述鲜明的特征,因而我不得不放下手中其他事情,把这本书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所思所得非常多,又一次尝到了开卷有益的滋味。《观念播种》一书的作者名叫高希均,他是一位旅居美国的台湾学者、经济学教授。《观…  相似文献   

16.
一 徐志摩在上海住家的时候,家里有一个精美的册子,专供朋友们来了随意写写画画之用。志摩去世后,小曼将此册子作为一辑,编进《志摩日记》书中,名为《一本没有颜色的书》。其中一幅画,是邵洵美画的,墨笔刷刷几下,涂抹出一个长长的脸,猛一看像现在一些人家里挂的那种带角的羊头骨。旁边是他的题词:“长鼻子长脸,没有眼镜亦没有胡须,小曼你看,是我还是你的丈夫?”  相似文献   

17.
张继敏 《党政论坛》2009,(16):15-15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弹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很多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18.
近日收到安徽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朱光潜全集二卷,印制得十分精致。对爱书的人来说,如果著者能在扉页上签名,或再写上几句,就愈显得珍贵。可惜,朱先生过世了,他不能再用颤抖的手签名写字。 1983年,我去上海,有机会到一家古旧书店仓库里翻书。整整一个上午,抱着一捆书从楼阁下来,成了一个灰人。我觅到了好些现代文学史上我心爱的作家的初版本书,有些初版本上还有作者的签名。我高兴得在付款时忘了拂去从头到脚的灰尘。  相似文献   

19.
丁毅 《党政论坛》2013,(22):10-11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后来,毛泽东在一些论著、讲演、谈话中屡屡提及此书,可以看出他从中汲取到不少有益的养分。这部小说是否影响到他的诗词创作呢?  相似文献   

20.
“包龙图打坐在开府……”这句唱词,我常常会不经意间就唱了出来。我看过一些有关包公的史籍,知道宋代有个叫包拯的人,清正廉明,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名扬天下,人们敬称他为“包公”、“包青天”,特别崇拜他权知开封府期间的清德美政,后人为他在开封府内建造了包公祠,为的是祭祀先贤、让包公名垂青史。我还喜欢看包公戏,学习包公的唱段,收藏包公的戏剧脸谱,总想有机会能到开封去一趟,拜谒包公祠,到开封府里去体味一番当年包公升堂问案的情景,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