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封匿名信     
厂长办公室主任小黄找到厂长,递上一封信:“我们收到了三封信,信封上是同一笔迹,一封是寄给你的,一封是寄给党委的,一封是寄给财务科的。我拆了其中的一封信,内容是检举基建科有人受贿。估计三封信是同一内容。”厂长边听着边看信。来信揭发本厂基建科科长徐德两件事。第一件是厂调度室扩建时,某社  相似文献   

2.
纪志 《瞭望》1995,(26)
走一条科技扶贫的路──农村实用科技杂志社向贫困县赠书纪志在农村实用科技杂志社总编室的案头,摆着一摞厚厚的来信,每一封来信上都盖有县扶贫经济开发办公室的红色印章。笔者大略翻了一下,已有140多封信了。原来,这些信是农村实用科技杂志社向全国许多贫困县赠书...  相似文献   

3.
去年年底,三五四三厂党委书记突然收到一封狱中来信,信中恳求道:“厂里年终评比时,请您一定替我投马淑文一票……。”这是怎么回事呢? 马淑文是厂五车间党支部书记。五车间有个后进青工,一九八三年七月锒铛入狱。尽管这是他本  相似文献   

4.
1985年6月初的一天,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从贫困的涪陵地区调查半个多月之后刚回机关,就被办公桌上一封厚厚的来信吸引住了。家里几次来电话催他回去吃饭,他也没理会。 这封来信说:“我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在军队就要整编的时候,我向省委提出,退伍后要求承包我的家乡——涪陵市龙潭坝区大同乡。五年内使家乡面貌有个初步的变化,达到温饱水平。”信中还详  相似文献   

5.
自一九八五年一月至十一月间,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青年之友节目组,共收到该台功率所覆盖的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各阶层青年来信一千多封,笔者调阅了现存的885封来信.这些来信完全是出自青年们的自觉自愿,正如一些信中所说,是“实在忍不住了,才来信打扰”,“想和编辑同志说说心里话”.可以认定,来信比一些“问卷”、谈心所得到的资料更为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6.
本刊陆续刊登了有关教育改革的文章后,收到许多读者的来信,他们在信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关注。现选登其中的几封来信,以活跃思想,探讨问题。  相似文献   

7.
和小狗商量     
一次,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收到一位小姑娘的来信。信中说:“您是一位最使我佩服的作家,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之情,我打算以您的名字来命名我心爱的小狗,不知尊意如何?”  相似文献   

8.
1999年,得知自己患上淋巴癌后,72岁的马尔克斯给他的读者写了一封告别信:如果有一刹那,上帝忘记我是一只布偶并赋予我片刻生命,我可能不会说出我心中的一切所想,但我必定会思考我所说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读者来信     
《瞭望》1990,(26)
编者的话: 这里刊登的两封来信,一封是山东成武县桃花寺乡农民,反映有人出售假化肥,诈骗钱财、坑害农民,要求查处的;别一封是湖北农学院院长办公室给本刊的复函。从两封来信中可以看出,少数不法分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三年八月,辽宁青年杂志社开展了“有问必答”咨询服务活动,在青年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一年多来,共收到全国各地青年的来信五万余封。信中提出的问题,为办好青年杂志提供了宝贵信息,也是青年工作者观察、了解青年思想动向的窗口。哪些青年愿意向达个窗口敞开自己的心屏?他们提出的都是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给我们以什么启示?下面,我仅就“有问必答”中的两千封来信抽样调查情况,略作剖析。  相似文献   

11.
王东义 《学理论》2008,(20):91-92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个传奇的故事。美西战争爆发前夕,美国总统下令罗文中尉,将一封绝密信火速送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罗文接过信,没有问:“谁是加西亚?”“他在什么地方?”“我怎么才能找到他?”“为什么非要我去?”“别人不能去吗?”而是历尽磨难、出生入死,把信送给了加西亚,从而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1995年9月18日,《保定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一位县公安局长的来信,信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过去,公安民警接触群众做工作,开口便称“大娘”、“大嫂”,让人听了很亲切,而现在,这种称呼却很难听到了。这说明了什么?《保定日报》以此开辟专栏,40多天收到来信来稿来电逾千件。有一封来信指出,“大娘”“大嫂”的称呼,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干部也好,警察也好,只要心里有自己的衣食父母,“大娘大嫂”的称呼自然就会不离口了。还有一封来信说,这些年,有些人对“先生”“小姐”十分亲切,却疏远了“大娘”“大嫂”,不客气地说,这是一种忘本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七月初,一封群众来信送到了邮电部部长和副部长们的办公室。 来信人是中国仪器进出口公司的一位服务工程师。他在信中说:他所在的服务站,“每天都有大量国内的通信联系,还有大量的洲际长途(电话)”。可是,由于北京的市内电话和长途电话十分落后,  相似文献   

14.
陆魁宏 《各界》2011,(10):16-19
1977年4月,我和郭叙编出差北京,去《红旗》杂志修改一篇约稿。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同志(第一书记由华国锋同志兼任)知道我要去北京,把我叫到他家里,要我去看望胡耀邦同志,并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交我带去。信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5.
曾自 《瞭望》1995,(13)
从跛鳖千里到只争朝夕──为最近发现的毛岸英一封书信注曾自敬棠同志:到田家英处偶尔读了你写给他及彦修同志的信,颇有所感。许多天前我曾经康公处转你一信,不知收到了没有?张家集党小组会上我对你的放肆的批评,今愿收回80%。由于我对自己的认识错误,所以也不能...  相似文献   

16.
今天许多人还依稀记得十多年前曾有过一次吸引了千千万万青年人的关于人生意义的大讨论,那是在1980年第五期的《中国青年》杂志上刊登的一封署名潘晓的来信所引发的,这封题为“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信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7.
王澈 《瞭望》1992,(41)
8月11日的人民日报登了一封来信,批评北京街道上许多大商店和大饭店用繁体字作牌匾和广告。信中举了一连串例子:“京伦饭店、建国饭店、赛特饭店、长富宫饭店……。” 这些不都是简体字吗?什么地方不对?原来,例子中的那些黑体字原是用的繁体。既然如此,为何不照原样排成繁体  相似文献   

18.
读信随感     
最近,看到一封我所熟悉的一位中年知识分子的信,我相信信中所言,是真实的,诚挚的。兹节略如下: 昨天,我通过了出国考试的最后一场——从前年二月份开始的一连串考试中的最后一次。马拉松长跑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了。当考试老师告诉我已考试通过,并且考得“OK”的时候,我是感到既轻松又疲  相似文献   

19.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近日给一对不幸丧子的中国父母写来一封充满情感的信函:“亲爱的郭、夏:非常感谢你们诚挚的来信。获悉你们爱子的不幸去世,我感到非常惋惜,我  相似文献   

20.
马哈蒂尔坚决地说:"不,我就要徐思众!" 这要回头说1996年4月的一天.那天,徐思众收到一封国外来信.原来是马来西亚教育机构邀请他到马来西亚培训小学珠心算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