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国威 《求索》2008,(7):182-184
沈从文的小说抒写着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体现了作家对于人的生存处境、生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沈从文十分赞赏那种生命的原始强力,追求生命的自然和本真状态,对其小说的阅读即是一次对生命存在的理想形式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2.
吴效刚 《求索》2008,(11):200-201
小说是最典型的艺术叙述。对现代小说的研究,通过对不同作家或流派小说具有不同特点的叙述艺术构成因素的分析和在此基础上对于其不同叙述形态的概括和确认,在对不同的叙述形态的确认中把握其不同的艺术特点,进而把握其不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是一种从对小说独特的叙事形式分析来发现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从整体上全面完整地把握一个作家或一个流派小说的总体性艺术特点和精神品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喻文德 《桂海论丛》2006,22(5):25-2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原则。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的生存有三种具体的形式:个体、群体和类。从人的生存形式看以人为本,它有三种表现形态:个体本位、群体本位和人类本位。三种价值观念都有各自独特的适用场合,分别为人在不同场合的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4.
刘书勤 《理论月刊》2005,(11):128-130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对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莫言小说叙述中的一大特色.从不同的叙述模式看,他作品中的儿童视角呈现出不同的叙事形态经验自我型的、混合成人视角型的、纯粹儿童视角型的;从儿童所"看"所"视"的内容看,他的儿童视角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洞察社会世相的"向外看"和反观、省视个体生命的"向内看".而儿童视角的叙事特征、小说的叙述姿态和审美情调等则内蕴着莫言作品中儿童视角的情感发生机制及其复杂的心理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刘茜 《理论月刊》2000,(7):28-31
30—— 40年代海派和 90年代都市小说都在中国都市小说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众多论者对此分别加以研究阐述,但纵向比较者无。本文认为两代都市小说存在着文本操作,小说模式及表达的都市情感的类似,但又因两代时局风气和作家才情气质的不同,存在迥异的美学风格和在各自文学环境中的不同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加勒比社会的多元文化语境使得成长叙述这一文类呈现出不同的文学形态,本文通过聚焦于简·里斯与牙买加·金凯德这两位加勒比女性作家作品中的反成长式成长叙述,探究成长叙述在加勒比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衍变形态,展现不同历史时期加勒比女性的殖民历史记忆与生存境遇,关注加勒比女性命运的流转变化。  相似文献   

7.
小说《野猫湖》和《八里荒轶事》的叙述包含两条线索,主线讲述生活在男权社会底层的乡村女性的生存现状和精神裂变,副线讲述自然在人类社会和文化中的处境及命运。陈应松敏锐体察到了性别压迫和自然生态危机之间的关联,从新的视角反思和批判了人类的文化现象、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小说对两性关系、人类尤其是女性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生态女性主义的观点有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8.
小说《芳华》是严歌苓诚实写作的力作,它写出了一代人历经时代的命运起落,展现了不同人的生存姿态。严歌苓通过一种亲历者回望反思的视角巧妙处理了想象虚构和真实之间的关系,将个人的历史印象文本化,从而展现出一种精神层面的审美追求。小说中的人性书写则主要从人的"善"和"迫害性"入手,表达了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不同人性侧面的体悟。  相似文献   

9.
李琳 《求索》2014,(7):123-127
21世纪的湖南小说创作,着力书写湖湘民间社会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现实人生,通过对湖湘民俗风情和下层人民情绪世界的展示,表现了对人民生存状态和人类命运的深层关怀。其民俗的叙事方式、俗民化的叙事立场、世俗化的叙述话语,展现了普通老百姓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住。  相似文献   

10.
康拉德将创作的视线投向浩瀚的大海与原始的丛林,使得他的小说虽然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生态文学作品,但包含了闪烁着生态思想光芒的部分——对机械文明的批判、对现代人物质主义的挞伐以及对相对原始的生存状况的崇尚。生态批评可以为我们解读康拉德的小说开启新的视野,并由此管窥康拉德生态关怀背后对道德危机的关注和对人类文明的忧思。  相似文献   

11.
《爱,友谊,追求,爱情,婚姻》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她独具匠心的叙事技巧受到了文学评论家的广泛关注。从多元叙事的视角来看,该小说中采用了叙事聚焦的策略,在零聚焦叙述、内聚焦叙述和外聚焦叙述中灵活转变,又将三种叙事聚焦有机结合,互为辅助和补充,深刻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心理活动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将小说的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小说的主题"爱,友谊,追求,爱情,婚姻"也得到了深刻的阐释,为读者奉献了一场精美的文学盛宴。  相似文献   

12.
人作为单纯的认识主体时,其价值追求与真理追求是一体的,这时求真是哲学研究的重心,同时也是人的价值追求之所在。当人由认识主体转换为存在者,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获得了突出的关注,价值成为哲学研究的重心。当人的生存集中于人的行为时,作为行为者,其行为方式、状态和效果不同,引发了现代西方哲学家对价值的生成性、内在性和有用性等价值属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西现代小说作品都对各自的社会现代化进程提供着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持,但西方现代小说在支持的同时也进行着深刻地批判,中国小说则越来越依附于政治化意识形态而丧失了自己的精神主体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可在不同社会所面临的具体历史情境中去考察,也与中西文化所秉持的终极价值观密切相关。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出于民族集体自救的需要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而忽略了个人价值和人的自由,导致了小说批判功能的弱化和对现实政治需要的服从。  相似文献   

14.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亿万人在广漠的生存中, 各自都有各自的营生。 不能成为高山的青松, 就做河边的小柳;  相似文献   

15.
彭兰 《人民论坛》2023,(17):42-47
数字时代的新生存特征,既体现为数字化生存,也体现为数据化生存。数字化生存是人们在虚拟空间中主动用数字化符号进行的自我塑造,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历经了文字化生存、视觉化生存和化身式生存等不同的形态,数字化生存与现实生存之间也存在着远与近的摇摆。数据化生存是人们的现实生活及虚拟生活被各种技术转换为数据的新生存状态,特别是在数据与算法的共同作用下,数据化也意味着人被数据所控制和塑造。今天,人们同时经历着数字化生存与数据化生存两种状态,这两者相互纠结,共同建构着数字自我。  相似文献   

16.
生存方式是人类个体的具体存在形式 ,它是客观社会外在条件与个体自我内在精神的有机统一 ,不同时代的人以不同的生存方式直面客观世界。作为 2 0世纪的伟大作家之一 ,海明威在非凡的人生历程中进行着长期的小说创作 ,追寻着自我的精神归宿、探索着个体的人生价值。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实质上构建了一种实践性的生存方式 :它崇尚行动哲学 ,坚持勇气原则 ,弘扬抗争精神 ,从而为处于文化荒原的现代西方人提供了一个精神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解读人类本体论追求的生存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哲学所承诺的“本体论”都只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本体论哲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蕴藏着不同的对人类生存的最深切期望和关怀内容,而人类历史的发展又总是迫使现有的本体论哲学接受各种挑战和批判,使本体论追求的生存内涵在不断地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中得到澄明。  相似文献   

18.
闵建国 《前沿》2004,1(4):166-169
中国现代女作家们的悲苦婚恋对她们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作品不仅体现着由追求婚恋自由和现实困顿的矛盾而产生的忧患意识 ,也体现着对女性生存状貌和抗争的观照 ,对女性自身价值的肯定 ,对女性大胆追求性爱的礼赞 ,赋予她们悲苦婚恋丰富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定和实践 ,既表达了人民群众从内心渴望过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又体现出我们的党和国家对人民群众极大的人文关怀。深入思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内在关系 ,有助于我们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也有利于人的生存质量的不断提高。一人是社会历史、社会生活的主体。关注人的生存 ,关照人的生活 ,思考人的问题 ,是社会历史、社会生活应有之意。所谓人文关怀 ,就是人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怀 ,是人对自身生活得更幸福、美好、自由的文化关切。人文关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在不同时代具…  相似文献   

20.
论方言在当代小说中的叙述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方言在当代小说中的叙述功能田中阳方言在当代小说创作中所发挥的艺术功能,鲜明地体现在它的叙述功能上。小说是一种叙事艺术,语言是小说叙述方式最基本的要素,它制约甚至决定着叙述方式、这体现着语言是一种思维的工具,是某一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反映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