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同舟共进》2014年第4期相当精彩,几乎每一篇文章都值得细细品读。这倒让我很为难——如伺评点这一期刊物?想来想去,拎出三个关键词:学理、智慧、性情。具体说,就是“专题策划”富有学理,“焦点关注”特有智慧,文史文童很有性情。  相似文献   

2.
读到《同舟共进》2008年第12期的两篇文章,一篇是金春明先生的《一点补充和思考——读〈毛泽东江青结婚,中央有无“约法三章”〉》,一篇是郭汾阳先生的《也谈“约法三章”及其他》,非常高兴。这两篇文章都是由我发表在2008年第8期《同舟共进》上那篇关干“约法三章”的文章引起的,我有一种“抛砖引玉”的兴奋——这不是客套话,确确实实是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3.
我们刊物的每一期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稿到组版,从责编到美编,都有一个策划。一期刊物,如果策划得当,执行得力,那么,这一期刊物就必然受到读者青睐。本期紧紧围绕举国关注、上下关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大事,以《新农村、新发展》为总标题的“特别策划”是一个颇为适时、颇为得当的策划,也是一个颇为得力的执行。编者十分大方的用了15个页码,连发了4个“案例”、一篇“纵深”5篇文章和10幅图片,多角度地反映了重庆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新气象;并意犹未尽地在“时事访谈”中编发了访问黄远固教授的《新农村的“基层民主”》一文。很是不错!很是难得!  相似文献   

4.
我们刊物的每一期从内容到形式,从组稿到组版,从责编到美编,都有一个策划。一期刊物,如果策划得当,执行得力,那么,这一期刊物就必然受到读者青睐。本期紧紧围绕举国关注、上下关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大事,以《新农村、新发展》为总标题的“特剐策划”是一个颇为适时、颇为得当的策划,也是一个颇为得力的执行。编著十分大方的用了15个页码.连发了4个“案例”、一篇“纵深”5篇文章和10幅图片,多角度地反映了重庆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新气象;并意犹未尽地在“时事访谈”中编发了访问黄远固教授的《新农村的“基层民主”》一文。很是不错!很是难得!  相似文献   

5.
《同舟共进》2014,(9):88-88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后的今天,《同舟共进》2014年第8期推出“一战百年”专题。这个策划加上“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纪念”小专题,使这期刊物显出厚重的历史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刊物就不关注现实问题。“独家访谈”“议政论坛”“公众话题”都有探讨各种现实问题的好文章。因此,拓展历史认识,剖析现实问题,是贯穿这期刊物的编辑主线。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我接到第6期《中州统战》,心里格外高兴,这一期刊物在某些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进步。首先,这一期刊物从封面到内文的图片,都印刷得比较清晰,给人以明快之感。其次,这一期图片多,图文并茂,版面显得生动活泼。第三,在刊发较长文章时,编辑在文首写了提纲挈领的导言。譬如在特约重头文章《冲破阴霾迎曙光》一文的前边,编辑先生就写了800余字的导言。读者一看导言,就被“抓”住了。看《中州统战》愈办愈好,我就到邮局自费订了一份(以前都是从镇政府借来看)。自己有一份,看着方便,不必再去借。我的评刊意见!洛阳读者@张…  相似文献   

7.
读者表达     
第4期封面故事《突破,始于1978》,颇具匠心,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文章采写和版面编辑,可圈可点之处颇多。在角度选取上,从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之一“小岗村”入手,陆续解剖了华西村、大寨、大邱庄等各个历史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典型,  相似文献   

8.
《党史博览》2012年第1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刘少奇“文革”中两次公开“答辩”》,该文有不少史实不准确或不对。该文作者窦应泰先生写了十几部传记作品和小说,还有许多文章,是一位多产作家;他送我好几本书,  相似文献   

9.
陈放 《政策》2001,(11)
《政策》杂志第9期,以满腔热情,通过“特别策划”及“专家专论”等栏目,着力宣传学习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在全省上下迅速掀起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先导作用。这表明,《政策》杂志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不愧是我省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在中宣部于3月278L30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理论工作座谈会”上,中宣部主要领导同志在总结讲话中表扬了四篇理论文章:《光明日报)2000年3月29日一版发表的卜位研究生关于高校思想阵地问题的来信》;《经济日报》2000年3月15日一版发表的隋喜文的《莫犯常识性错误》;《真理的追求》200O年第3期发表的喻权域的《想起了“忠实爷田心不痛”》;《真理的追求》2000年第3期发表的王祥光的极好情结何时了?》。本刊本期全文转载《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的两篇文章,供读者参阅。欢迎各界读者对上述四篇文章发表评论,来信来稿请寄本刊编…  相似文献   

11.
《山东人大工作》2007,(7):58-58
《半月谈》第11期刊登记者专稿说,5月22日,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他的私人博客“医生哥波子”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如何打造一个诚实的政府》。两天后,这篇文章被挂上了人民网强国博客的头条,引来了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文明大观》2001,(11):58-59
这篇言论根据丁关根同志考察三明时有关讲话整理编写,发表于本刊1993年第4期。文章发表后。《福建日报》头版头条转载。福建人民广播电台转播,《光明日报》也作了转载。不少单位还组织学习这篇文章。以指导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7年过去了。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对于今天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仍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此文获1994年度福建新闻奖二等奖。——编者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我曾在贵刊今年第五期上读到罗元俊同志的文章《光彩事业尚需全社会关照》,文章通篇都讲光彩事业是民营企业家到“老、少、边、穷”地区投资项目建厂,等等。然而就在同一期,我又从“各地传真”栏目读到杨祖珍等同志的文章《“光彩”旗帜在阿坝飘扬》、雷正贵同志的文章《私营业主为北川建小学》,这两文却  相似文献   

14.
"本期策划"是本刊自创刊以来精心经营的主打栏目,既是每期杂志的看点之一,又是编辑思想的集中体现。2006年第6期,我们第一次选择基层政协工作作为"本期策划"的内容,做了一期宣传漳州市政协组织编撰出版的《漳台文化丛书》,得到基层政协同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一个立意新颖的策划读罢《公民导刊》2006年第3期登载的“阳光检阅”一组文章,倍感策划立意新颖、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当前人大评议工作波澜壮阔的画面。这组文章系统、深入的报道人大评议工作,准确抓住了当前人大工作探索的热点问题,既多角度地展现了人大评议工作取得的良好效果。又客观反映了人大评议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争议,更是历史地反映了人大评议工作不懈探索的过程。在这组文章中的重点篇目——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大“七位副区长集体在区人代会上述职”,极具新闻性、可读性。而“相关链接”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让这一典型经验具有了更强的立体感,对读者全面了解人大评议工作和人大工作者学习、思考、研究评议工作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6.
陈岱 《人民政坛》2007,(3):45-45
福建省第十六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好新闻评选活动日前揭晓。《人民政坛》推荐的作品中,通讯《一封转自人民大会堂的信》(作者:施作霖编辑:陈美秋:刊2006年第10期)获一等奖;系列报道《直击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作者:姚金清刘志锋陈美秋张郁等编辑:刘志锋张郁陈美秋刊2006年第12期)获二等奖;新闻评论《为“赶考”叫好》(作者:姚金清编辑:张郁 刊2006年第5期)、通讯《承载血浓于水的亲情》(作者:陈美秋编辑:张郁 刊006年第6期)、通讯《陈委员盯上榕城“公交牌”》(作者:吴艺新陈晓翔编辑:刘志锋刊2006年第10期)分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曾于一九一九年接手主编过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生会的周刊《新湖南》。对于从哪一期起接编,存在两种说法:一说是从第七期起;另一说是从第三期起。到目前止, “七期说”占上风;“三期说”只有当年《新湖南》的编辑人员龙伯坚(敏莹)。他在《回忆〈新湖南〉》一文中说:“《新湖南》周刊出完两期以后,我便建议毛泽东同志接编”;“自第七期起开始……进行革新。”  相似文献   

18.
在2012年《公民导刊)10期、11期、12期的“人大·探索研究”栏目里陆续编发了三篇关于“创新”的文章——一篇陈友鹏写的《主题活动:加强代表工作的实践探索》;一篇是赵永琴、夏涛合写的《人大监督工作中的“江津答卷”》;一篇是全修治写的《以创新精神推动基层人大工作》。尽管三篇文章内容各不相同,但谈的都是人大工作如何创新,如何紧密联系我市民主法制建设和人大工作实际,抓好人大工作。  相似文献   

19.
《同舟共进》2000年第5期上李翰先生的《劝告蓝英年先生》一文,批评他的《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指出书中所收37篇文章,有33篇与前在汉语词典出版社所出之《寻梦者说》重复。这《被现实撞碎的生命之舟》是我们两人为花城出版社策划编辑的“思想者文库“中的一种,我们有责任对有关情况作一点说明。这“文库“的编辑方法,我们在致作者的约稿信中说了:“基本上从已发表的作品中选录,最好是发表之后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者。不论是否已编入文集,均可选录。“可见“不避重复“正是“文库“的编辑方针之一。这意思我们还把它写入“编者的话“印在每册卷首,读者打开书,在接触到正文之前就可以看到,就知道必定会有重复的了。不但蓝先生这本,“文库“中其它几本,也都有同作者其它集子重复的清况,只是重复的没有这样多这样集中罢了。说到编辑思想,我们还有一层没有写明的想法,就是希望“文库“中的每一本,都是这一位作者的代表作,都是他自己最得意的文章,这样,就更难避免重复了。具体到蓝先生的这本书,当初我们向他约稿,请他为“文库“编一本的时候,他正是想到了重复的问题,有所犹豫。我们是拿“代表作的自选集“这个理由来说服他,他才接受约稿的。这事如果要批评,应...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同舟共进》2012,(11):78-79
纵横开阖,自有矩度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读完《同舟共进》第10期,感觉这一期刊物做得很有特点,精彩纷呈,但如何点评,却颇费踌躇。寻思半天,终于拎出"纵横开阖,自有矩度"八个字作为主题,说得白一点,就是操作自如而又中规中矩。从编辑角度看,各栏目的内容编排做到了"纵横开阖,自有矩度"。这一期的专题策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