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解世红 《和平与发展》2015,(3):50-63,112
全球区域一体化始于欧盟(上世纪60年代),发展于东盟,后扩大于南盟、非盟等区域合作组织。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SAARC)自1985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推动该地区的合作与一体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断推动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境等领域的合作。但由于该组织自身存在问题,以及地区安全环境有许多掣肘因素,因此合作进程发展缓慢。目前,南盟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印巴冲突、各国互信度不高等,都阻碍了其内部的合作与发展。中国与南盟的合作,较之与东盟、欧盟等程度较低。目前中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南盟加强与中方的交流及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介绍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成立背景、过程和主要历史成就 ;介绍了南盟目前的发展状况 ;分析了南盟未来发展将遇到的一些问题 :印巴冲突、宪章束缚、合作领域的狭隘等。但南盟的未来的还是有希望的 ,一是南盟已有相当完善的组织机构 ,已签署了许多合作协定 ;二是南亚民众开始采取行动敦促各国政府推进区域合作 ;三是印度对区域合作的态度越来越积极。  相似文献   

3.
南亚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重灾区之一,“9·11”事件后该地区的各类恐怖袭击活动更加频繁。南亚的恐怖主义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跨境背景。地区反恐合作是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加强政治安全合作的重要内容。这一合作的逐步展开和深化将有助于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对该地区国家间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并将大大提升南盟的政治地位和发言权。南盟地区反恐合作机制的加强对于中国的国家安全也具有积极意义,并为中国参与南亚地区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4.
南亚的区域合作是在1985年正式开始的。这年12月,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七国领导人在达卡集会,一致同意成立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简称南盟)。此后十年,南盟尽管在发展区域合作方面速度较慢,但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最突出的成就是在1993年4月11日签定的《南盟优惠贸易安排》(SAP-TA)。此项协定旨在扩大各成员国之间的贸  相似文献   

5.
随着南亚地区在中国地区主义战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如何建构与南亚地区合作组织南盟的关系以及建构中国与之合作的身份越来越重要。建构中南地区主义的意义显而易见,大多数南亚国家均需要在南盟这个平台上建构起与中国全方位的合作关系;出于政治安全及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也愿意积极与南盟建构中国—南盟地区主义。但囿于南盟内部问题以及固有的地缘政治观念的影响,中国要建构中国—南盟地区主义殊非易事,面临诸多挑战,如何选择建构路径是中国—南盟地区主义建构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既经历过印巴分治初期印巴双方密切的经济合作过程,也经历过印巴战争、巴孟分裂等造成南亚各国间经贸关系近乎冷漠的时期,1980年5月孟加拉国总统倡导召开南亚国家首脑会议后,区域经济合作又重新热了起来,1985年南盟的成立更是掀起了区域合作浪潮。但是,由于政治的、经济的诸种原因,区域经济合作步履维艰,往往只是流于形式。综观南亚区域经济合作历程,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各国经贸关  相似文献   

7.
20 0 4年 1月 4日至 6日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第 12次领导人会晤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 ,南亚七国领导人就本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从南盟此次峰会所展现出的南亚区域合作发展新动向出发 ,对于新动向产生的原因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进入80年代,南亚各国在经历30多年纷争之后,开始效仿东南亚联盟,积极推行区域合作。从1981年4月七国外秘科伦坡首届会议到去年底七国首脑会晤,南亚区域合作逐步发展到了讨论合作原则、制定合作宪章、确定合作领域、审定合作项目的阶段。但时至今日,南亚区域合作还基本未触及工业及工业品贸易领域。工业是一国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也是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首要领域。南亚区域合作在这一领域举步艰维,自然只能导致雷声大、雨点小、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南盟经贸合作制约因素及经济一体化之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仕胜 《东南亚》2010,(1):33-38
中国和南盟的经贸合作对于加快南盟发展和促进中国——南盟经济一体化有着重要作用。当前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对华贸易赤字,印度对中国的严重猜疑,世界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冲击成为制约中国与南盟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提升中国在南盟中的地位,从次区域和双边合作项目着手,是推进中国与南盟的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南亚国家普遍面临着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电力严重短缺与节能减排压力巨大等问题。进行区域合作是该地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目前,南亚的区域能源合作分为双边与多边两个层面。在双边层面,仅有印度与尼泊尔、不丹两国建立了较为深入的合作关系;在多边层面,南亚仍主要停留在项目研讨与政策咨询阶段。能源资源互补性差、政治互信缺乏与政府对能源市场介入过多是导致南亚区域合作成果有限的主要原因。未来,该地区能源领域缺少整合的现状仍将持续,寻求与域外国家进行能源合作将成为南亚国家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继续发展,地区内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其所包含的内容远比5%的比重更为丰富。制约南盟内贸易发展的经济因素是地区经济合作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需切实解决才能发掘地区合作的巨大潜力。中国扩大对南亚的贸易、投资等经贸合作,有助于南亚国家提高区内贸易供给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区内贸易与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南盟国家地理位置毗邻,历来有着传统的经济贸易往来。随着南亚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开展积极的周边外交政策,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开展“10+1”区域经济合作的示范作用,中国与南盟开始寻求一种更加积极稳固的经济合作。文章将通过管理学中常用的SWOT分析法来分析开展中国与南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各种环境,以期为双方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云南面向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前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作为中国与东盟10国联系与交往的重要前沿,作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合作”面向东盟的“前沿窗口”和“桥头堡”,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应该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研究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和高校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推动云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和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为边疆少数民族多重欠发达地区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再度兴起,地区冲突和动荡的安全局势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消极影响。作为摆脱安全困境的一种有效手段,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抑制成员国间冲突升级、发挥和平效应时会受到不同条件的制约。作者从现实主义的逻辑出发,以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为例,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内成员间冲突形势之间的互动,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未能产生和平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未能通过机会成本机制提高成员国的收益预期,高层互动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在信息沟通和冲突管理方面的作用也受到很大的制约。冷战的结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平效应的发挥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只有进一步强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水平,扩大和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和范围,增加多议题之间的联系,强化高层互动机制和制度的独立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的和平效应,尽快走出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15.
China has achieved a unique feat in economic growth, maintaining an China an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nearly 10 percent for more than three average three decade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up. As a neighboring country joined by common mountains and rivers, China's prosperous economy is the best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uth Asia and SAARC integration. The econom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SAARC have developed The developed rapidly over the past ten years, although there exist hurdles that impede Sino-SAARC cooperation. The Chinese leadership has put forward quite a few cooperative initiatives to further enhance Sino-SAARC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16.
从“六方会谈”看东北亚经济合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六方会谈”是由中国政府发起为解决朝核问题维护东北亚和平稳定的政治行为,它是一个维护地区政治安全与稳定的多边协调机制,它不仅从发展走势上影响着东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而且还影响着东北亚经济合作模式的选择。在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区域化背景下,中国政府应把这一解决地区争端的多边协调机制作为与东北亚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制度基础,制定自己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钮松 《南亚研究季刊》2020,(1):11-19,I0002
南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与地区冲突、国家建构、民族分离主义密切联系,具有跨国性、联动性等典型特征。南亚有关国家围绕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地区合作的加强、对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采取不同策略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南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展开了去极端化实践,相较于其他国家,巴基斯坦的去极端化工作较为成型且取得了一定成效,是南亚国家去极端化实践典型案例。巴基斯坦通过反恐立法、宗教学校教育改革、对极端分子改造、反洗钱合作及与南盟和中国的去极端化国际合作等方式,积极促进该国的去极端化发展。巴基斯坦的去极端化实践对于其他南亚国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始,东南亚区域体制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出现微妙的调整。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部分东盟国家开始考虑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国因同苏联关系的破裂及与越南的纠纷也迫切寻求改善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此外,柬埔寨问题促使双边基于战略考虑而加强了政治合作。但此时双边改善的程度有限。80年代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获得了全面的进展,这主要源于中国外交政策和国内政策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些调整改善了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的形象;同时东盟各国政治、社会的相对稳定增强了东盟与中国交往的信心。冷战结束后,双边经贸关系突飞猛…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态势:俄韩经济合作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关于合作的发展前景和模式方面,各国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尽管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着诸多障碍:各国间政治关系复杂,社会差异巨大等,然而,在近年来的合作实践中,双边或三边合作在清除障碍、提高区域合作方面却取得明显的效果,形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态势。在双边合作中,俄韩经济合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效鲜明,对其进行探讨,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模式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