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地方政府间展开了以自然资源、资本、人才、技术、中央优惠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竞争。但如果缺乏良好的竞争规则和环境,地方间的竞争就会表现为以地方保护、资源封锁、价格大战为特点的恶性竞争。而相关权力的获得,则会使这种竞争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2.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体制的不完善强化了地方政府作为利益主体的竞争意识,但由于激励机制的缺陷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失范,使地方政府间竞争出现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市场化改革带来了经济领域的分权,在既定的政府管理体制下,这种分权导致地方政府之间围绕经济资源展开竞争。由于垂直化行政管理架构和资源流动性的限制,地方政府间竞争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的良性增长,无序的竞争增加地方之间贸易的交易成本。完善规范无序竞争,构建合理的地方政府间竞争关系迫切而必要。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竞争的全球背景是区域主义的崛起,地区背景则是大国体制的转型。一大批专家已经将注意力投向作为大国转型和新兴增长力量代表的中国身上。国内一些学者也积极运用新视角研究中国地方政府的竞争问题。由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的不完善,地方政府专注于辖区收益最大化等现象便出现了。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的日益严重,成为当前政府信誉下降的主要原因。地方政府公信力危机的主要因素源于行政中的自娱自乐、自我服务,管理中的私利膨胀,行政的目无法纪,行使行政权力的任性,监管职能的缺失,行政执行中的欺上瞒下,以及神秘行政等。因此,破解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危机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竞争主要表现为争夺资源和控制权的分配、争夺公共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之间在竞争博弈过程中陷入了“囚徒困境”,在竞争中由于各地只顾经济的发展实行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干预企业等扭曲的竞争手段,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和公共物品的浪费。地方政府竞争应该逐渐从竞争转向竞合,实施差异化竞争,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以及建立统一协调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7.
胡宗洪  江宗新 《求实》2002,(8):44-45
我国加入WTO后 ,最受考验的是农业 ,最有底气的是企业 ,最为稀缺的是人才 ,但最受挑战的是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职能转变滞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因此 ,WTO对其挑战更为突出而紧迫。地方政府为了应对WTO的挑战 ,必须顺势对其行为进行变革和调整 :地方政府管理行为模式由社会型取代全能型 ;地方政府管理行为方式由规则导向取代权力导向 ;地方政府行为操作要阳光化 ;地方政府行为过程要更多地接受司法监督和审查。  相似文献   

8.
我国加入WTO后,最受考验的是农业,最有底气的是企业,最为稀缺的是人才,但最受挑战的是政府。地方政府为了应对WTO的挑战,必须顺势对其行为进行变革和调整;地方政府管理行为模式由社会型取代全能型;地方政府管理行为方式由规则导向取代权力导向;地方政府行为操作要阳光化;地方政府行为过程要更多地接受司法监督和审查。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间竞合机制的构建是遏制各个地方政府一系列恶性竞争行为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地方政府竞合机制构建中却面临着多种治理危机,这种治理危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地方政府利益结构固化导致竞合机制构建僵化;制度的路径依赖和制度易变性导致竞合机制构建失范;各个地方政府与公民间信息不对称导致竞合机制构建根基薄弱。突破这三个方面的构建陷阱必须要完善利益调节机制,建立多元利益调节平台;健全民意沟通机制,平衡信息输入、输出;强化强势地区在竞合机制构建中的竞合规范。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中的地方政府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方政府行为对西部大开发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制度创新、主导产业的选择、创造就业机 会、防止恶性竞争等方面讨论了西部地方政府的行为空间,并指出了西部大开发中应防止出现的地方政府行为。  相似文献   

11.
转轨时期的我国地方政府间竞争存在不公平、非规范特征,表现为:运用制度差异,先试点地区获得超常规发展;过度的投资优惠使参与竞争的地方政府两败俱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干预企业等不正当竞争成为地方政府竞争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非规范竞争导致地方市场分割,其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其政治影响是不能忽视的.规范地方政府竞争,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须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来矫正地方政府间的非规范竞争.同时还要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检查及地方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政府之间以“地方保护”为主要特色的竞争,破坏了规范竞争的良好秩序,影响了我国经济良性发展。要使这种竞争转向良性,一种有效的措施就是地方政府间的竞合。分工理论为地方政府间的竞合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竞合的具体实现则需要制度、组织以及其他配套措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增长中特有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安排使地方政府竞争表现出与西方不同的特质性,体现在市场化过程中地方政府竞争从“有限竞争”、“兄弟竞争”到“主体竞争”的转化以及从中央政府主导型经济到地方政府主导型经济的转化,地方政府竞争的出现在一定条件下,推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政府竞争特质性带来的政府行为的变异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陆凯 《求实》2012,(5):44-47
地方政府的短期经济行为是造成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权不匹配问题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中央政府的偏好已经逐渐转变为向居民提供优质有效的公共服务,但地方政府在现有激励机制下更偏好推动地区经济增长.要改善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博弈,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划分,转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近几年来中央政府连续实施扩大内需方针,却效果不尽人意的现实,分析了地方政府一些行为失当,对扩大内需的不良影响.由此,应引起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并通过规范行为,确保中央扩大内需方针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虽然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僵化格局,但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却存在着行为失范的问题:把追求本级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作为首要目标;经济行为短视,保护主义盛行;"灵活"地对待中央政策.这种地方政府行为失范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制度性约束的缺乏;自身利益是各地方政府的出发点.因此,要进行制度创新:加强中央权威,建立有效的激励与惩罚机制;加强各方的信息沟通,实现博弈结果的最优化;完善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加强人大监督.  相似文献   

17.
在行政分包治理体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决策须兼顾上级政府满意度、官员个人政绩和区域公共福利等诸多因素,差异化的多元目标导向追成流域治理中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差和环境保护政策的边缘化.建立激励约束相融机制,矫治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差,是提高流域公共治理效率、促进流域永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热已是不争的事实.鉴于房地产业在国计民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政府目标达成等方面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对其进行全面控制."经济人"本性使地方政府做出的种种有限理性行为,是导致房地产"热"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治理地方政府的"经济人"行为是为房地产"退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房地产业持续高烧,热度惊人,虽经中央多方调控仍未见好转。究其病因,地方政府的种种有限理性行为是导致房地产"非常热"的病根之一。鉴于此,如何有效治理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行为是为房地产业"退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财政体制改革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恣意行政的空间,激发了地方政府谋求经济发展以获取较大的财政收益的冲动,导致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行为。追求职位晋升是地方政府官员目标函数的集中体现,对上负责的官员选拔机制和晋升路径的"淘汰制"激化了同级政府官员之间,以及不同部门、单位和区域官员之间的攀比和竞争。这两种制度安排相互牵制,形成共振,构成了中国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