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犯罪研究是犯罪学研究领域中一个相当重要但又相对薄弱的环节,是一个多层面、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随着各国高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犯罪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为各国犯罪学者、社会学者、心理学者、医务工作者等潜心研究对象。老年犯罪具有一定特征类型,与其他人犯罪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但由于违法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形成不同于其他人犯罪的特点和社会危害,这就决定了对这类犯罪进行深度研究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食品卫生犯罪案件里面,传统的刑法因果关系并不能毫无争议地解决,因为他们认为原因对结果的引起应当是具有实在可能性的,而且不能有很大的异常因素的进入。但是公害犯罪中很难符合这一条件。因为公害犯罪,比如食品犯罪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受害者乃至社会都很难证明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确切因果关系。也正因为此,这些科学上的不确定性让不法生产厂家得以经常规避责任。2008年的一起震惊全国的食品卫生犯罪——三鹿奶粉事件引发了许多学者探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炫 《传承》2015,(1):126-127
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应该包括在犯罪概念的界定中,这一观点近年来受到刑法界一些学者的质疑与批判。其理由主要是因为社会危害性的三个特点:模糊性、分歧性和易变性,以及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之间出现矛盾时,无法制定出相应的犯罪原则。虽然也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反驳,但仍然没有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因此,正确解读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对于统一人们的思想、维护法律的威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国际上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国际上有社会学者把它列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公害”。在我国,青少年犯罪现象同样令人忧虑。近些年来的犯罪情况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未成年人(18岁以下)犯罪在我国犯罪成员比例中占较大比重,且有犯罪年龄提前和犯罪数量继续增长的趋势。1988年全国未成年人犯罪比  相似文献   

5.
论有中国特色的预防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犯罪学研究的深入和开展,各国的犯罪学者都先后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预防犯罪上来。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及其多次学术研讨会都开展了预防犯罪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回顾中国的预防犯罪研究与工作,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狠抓青少年犯罪,认为青少年犯罪是犯罪的源头;二、青少年犯罪是“综合病症”,因而实行综合治理;三、预防青少年犯罪要坚持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和及时进行的原则;四、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重在治本”这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搞好社会帮教和工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犯罪学研究史上的四个飞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救治,始终是科学史上最富长久魅力的课题之一。为解读这个历史之谜,一代又一代的学者、思想家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探索。一部人类对犯罪的认识史,经历了一个从猜测到科学,从犯罪古典学派到犯罪社会学派,从探索个人原因到探索社会原因,从抽象思辨到科学实证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近现代西方女性犯罪研究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期至 2 0世纪初是犯罪实证主义学派阶段 ,这一时期的西方女性犯罪研究以龙勃罗梭和菲利为代表 ,认为女性犯罪是生物性因素作用的结果 ,女性罪犯是一种“假男人” ,是“天生的犯罪人”。这种观点缺乏科学性并具有很大局限性。 2 0世纪初至 2 0世纪中期的西方女性犯罪研究学者中最具代表性的是O·波拉克和W·I·托马斯。他们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与龙勃罗梭和菲利的“生物决定论”观点一脉相承 ,但在某些方面比其更胜一筹。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女性犯罪研究可分为 :现代生物学派 ;现代社会学派 ;女权主义者的批判思想等。西方女性犯罪研究在近现代的发展给犯罪学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 ,对犯罪学研究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0后”青少年群体的犯罪问题正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在犯罪形式与手段上由于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性更大。文章从一起“90后”青少年团伙犯罪个案入手,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期为社会预防矫正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它向社会展示的不仅仅是未成年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误入歧途,更折射出成人世界的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教育的失误。反思教育的不良与缺失,强化对未成年人如何做人的教育,把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遏止在萌芽之中,营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艰巨的任务。天津社会科学院关颖研究员的力作《城市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一书,为我们深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重要参考。2002年,关颖研究员参加了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是在"新生代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尚存、就业日益严峻等社会背景下发生的社会问题.课题组通过对上海市市属各监狱在押的"新生代农民工"罪犯的抽样调查,分析了这个特殊群体在性别与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社会经历、外出动因、就业、认同与归属等方面的社会特征,归纳出他们具有"团伙犯罪明显"、"犯罪动机简单"、"犯罪年龄低龄化"等8个犯罪特征,并就他们犯罪的原因及如何防止"新生代农民工"犯罪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医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疾病与社会有机体健康(安全),而不是传统认为的疾病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犯罪现象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学者的研究,是因为它不利于人们的生存利益和社会的发展,是危害社会有机体健康的社会病态现象。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的研究是为了消除犯罪对于社会有机体健康的危害,类似于医学致力于消除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样。因此,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医学。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势头 ,已成为带普遍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 ,上个世纪 90年代未成年人案犯占全部刑事案件的 18% ,分别比 70年代和 80年代增长 6倍多和 2倍多。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 ,研究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已成为法律界、教育界、社会学界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课题。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未成年人犯罪 ,无论在犯罪类型还是在犯罪主体上 ,都具有与其他犯罪所不同的鲜明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 )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 ,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 18岁左右 ,其中以 14~ 16岁少年犯…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与此相对,互联网企业家犯罪形势严峻,这些互联网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利用网络实施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相关,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犯罪主体呈现智能性以及组织化趋势,犯罪被害对象及时空不特定,犯罪动机充满逐利性。可将治理理论和犯罪理论运用到治理该类犯罪上,即治理互联网企业家犯罪在主体上国家与社会应当共同行动,在对象上治理犯罪问题与治理社会问题应当提升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治理手段上应当遵循刑事治理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风险社会与刑事政策的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于2010年11月6日主办了"风险社会与刑事政策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风险社会与刑事立法的完善、风险社会与刑法机能的调整、风险社会与犯罪论体系的构造、风险社会与刑罚制度的创新以及风险社会与具体犯罪的司法认定等五个议题展开了充分研讨。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犯罪问题透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流动人口的存在是社会的进步,是实现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犯罪问题是其重要的问题之一。流动人口中的犯罪现象,是客观存在,也是影响现代化实现的因素。流动人口犯罪有其特殊的社会成因,经济原因是核心,亦即他们与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或程度,以及市场经济为他们提供的参与环境与范围。为此,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特殊的犯罪形式,也为公安工作特别是侦查工作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于我国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降低说、维持说与折中说三派学者对刑事责任年龄的降低均有不同的主张。而折中说所主张的个别调整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最低点,能够有效遏制当下我国部分低龄犯罪人因立法缺漏肆意实施恶性犯罪行为的概率。从本质上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是个体、家庭、学校与社会综合作用的恶果。从长远意义上来看,限制性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应与其他配套措施相结合才能撼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根本。因此,应当从立法与司法两方面来应对未成年人犯罪。在立法上,不放纵实施极其恶性犯罪的少年犯,同时对监护人监护不力的疏漏进行追究;在司法上,依据未成年犯违反侵害行为的不同情节进行精准化处遇,真正从根源上防止其再犯,帮助其再社会化,回归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但在我国现行的有关犯罪的法律条文中还没有出现“青少年犯罪”这一称谓。故此,很有必要从法理上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界定,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分析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以期对其立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走出犯罪认识的误区 剑桥大学校长利昂·拉德津恼怀斯先生在其《犯罪学原理》一书中写道:“没有哪一种民族特征,没有哪一种政治统治,没有哪一种法律、政治、司法、刑罚、审判甚至恐怖制度能使一个国家免除犯罪”。犯罪作为一种反社会的行为,千百年来困挠着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统治者们。他们不解,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操纵整个庞大的国家机器,然而却始终无奈犯罪何。 其实当人们主观上试图消灭或大幅度地减少犯罪时,思维的出发点就已经是身在歧途了,实践也证明了这不过是理想主义者们的一厢情愿。犯罪从本质上讲,  相似文献   

19.
论侦查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侦查的特点1.侦查本质的社会性。侦查因犯罪而存在,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就决定了侦查本质的社会属性。现代犯罪学研究认为:犯罪以人的社会活动为基础,是侵犯他人利益的一种社会行为,人的自然活动(孤立的个人活动)不涉及犯罪。侦查是与犯罪尖锐对立的一项活动。从哲学的角度讲,他们共同构成矛盾的统一体,其同一性就在于他们共同存在于社会活动中,同属于社会现象。从侦查本身来看,侦查是对犯罪人及其反社会的行为进行侦查,离开了社会环境或社会条件,侦查本身无从谈起,更无从开展。侦查本质的社会性要求侦查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张光君 《桂海论丛》2014,(5):101-106
未成年犯罪人既是加害者,也是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弊病的受害者,在本质上属于犯罪的载体。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也享有健康成长的权利。因此国家和社会都应当对他们采取宽容、友善和帮扶的态度,而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更生保护正是这种态度的集中体现。我国应当将更生保护作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最重要的功能,以更生保护理念引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并从促进更生保护功能充分发挥的角度重新检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体制机制,从而实现教育矫正和帮扶矫正的有机统一,以及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与儿童利益保护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