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摒弃强制论和法律工具论,树立自主、平等的现代立法精神  由于计划经济和前苏联法学理论的影响,在我国立法研究和实践中,强制论观念一直是主流法观念。随着对法的实践和历史的反思、总结以及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强制论的谬误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它在价值取向上有两大失误:在伦理上,强制论否认人的主体性,人成为被强制的对象,这显然与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强调的人民主权相背离;在功利价值上,强制论有碍法治社会的形成,集中表现为视立法活动为惟一法源,缺乏制约立法权的观念。此外,在逻辑上,强制论是个…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两级立法体制的优势,在加强中央立法工作的同时,也不忽视地方立法工作,以保证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目标的实现。本文拟就地方立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以期对于改进地方立法工作有所帮助。一、关于地方立法体制和立法程序问题我国的立法体制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和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除宪法和基本法律外的其他法律;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经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特别授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不同宪  相似文献   

3.
由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的特定地方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制定地方性法规,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9年以来的15年间,我国的地方立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共制定地方性法规3000多件。这些法规对于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四大和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之后,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  相似文献   

4.
人性化执法是指正确适用法律,准确依法办事,文明礼貌待人,体现人性关怀,平等真诚对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追求最好的社会效果。人性化执法要求人民警察要有为人民的忠心、公心、虚心、爱心、诚心、热心、细心、耐心、恒心。人性化执法还要把握好与严格执法、规范执法、零容忍原则和打击犯罪的关系,处理好弹性与刚性、教育和疏导、方法和技巧、合理诉求与正当权益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建 《公安学刊》2010,(4):51-55
执法规范化建设在“三项建设”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最佳着力点。公安部制定下发的《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和成效标准》提出的7个方面的阶段性目标、标准,其实也就涵盖了今后一段时间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总体路径是:要以基层所队为重点,以实战、实用、实效为着力点,以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为切入点,通过项目化管理和时间节点控制,全建制、全警种、全要素,整体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6.
关于证据立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证据立法成为诉讼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刑事证据制度是一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刑事证据法的内容应是对刑事诉讼法原有证据规则的补充和细化。证据立法应保留刑诉法中证据的定义,载明立法宗旨和基本原则,其中涉及侦查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证人作证,证据展示,非法证据排除,举证责任,证明标准,司法鉴定,简易程序中的证据运用十二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保安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安立法为什么这么难?笔者认为 ,难在认识不统一。保安服务行业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出现的新型服务行业。在无法律规范的情况下 ,我国保安服务行业和保安服务市场走过了15年 ,人们对保安服务行业持有各种各样的认识和看法 ,这并不足奇。当这些不同的认识和看法集中反映在保安立法工作中时 ,往往相持不下 ,很难达成统一 ,使保安服务法规隐入旷日持久的争论、修改之中 ,难以出台。即使一些地方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勉强出台 ,多数也是妥协的产物 ,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 ,难以起到全面规范保安服务市场 ,统一管理保安服务…  相似文献   

8.
孟昭阳 《公安研究》2010,(11):54-58,81
公安执法管理属于公安社会管理的范畴,加强执法管理、推进执法管理创新涉及到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其中,执法管理与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管理与法治要求、执法管理创新与管理规范的稳定性、执法与执法管理效果评价等是加强执法管理亟需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季金水 《时代主人》2013,(10):42-4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为实现这一目标,终身教育领域的立法工作自然必不可少。本文试就终身教育地方立法的若干问题作些探讨。一、终身教育地方立法的主要依据笔者认为,终身教育地方立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信用权立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 《前沿》2008,(3):87-92
信用权是近年来学界讨论较多的热门话题,确立信用权为独立的人格权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借我国民法典制定时机,在立法上明确信用权的法律地位,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是我国当前民事立法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1.
关于循环经济及其立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及其立法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循环经济的概念、原理和评价原则;二是科学发展呼唤循环经济立法;三是循环经济立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了民族经济立法的重要性,并对民族经济立法的民族经济利益、民主性与合法性等原则进行了分析,同时剖析了当前民族经济立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区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积极推进机关后勤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和一些省区市机关事务部门的职能得到加强;房地产管理体制实现新突破;住房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机关与后勤服务单位之间新的经济关系基本确立;服务保障工作明显改进;政府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工作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正重复立法是一个老话题,从地方有立法权以来就一直存在,至今也未找到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本文结合新时代立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情况,谈谈个人的一些理解和看法。一、何谓重复立法立法是通过法定程序将国家意志制度化、法律化,创制法律规则的一项政治活动。那么,什么是重复立法呢?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立法者、专家学者等各有不同的理解和说法。笔者认为,从地方立法实践来看,所谓重复立法,简单地说,就是下位法不必要、不适当的照抄照搬上位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的情形或者行为。此外,地方立法照抄照搬部门规章条款内容的情形或者行为,也属于重复立法的范畴。  相似文献   

15.
二、关于地方立法的统一审议机制问题立法程序中的统一审议,是由人大特定的专门委员会协助常委会审议法律案的重要工作机制。所谓统一审议,是指法律草案或者地方性法规草案经人大常委会会议初次审议后,交由特定的机构(在全国人大是法律委员会,在地方人大是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委会会议的初审意见,结合其他有关方面的意见进行综合性审议,并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草案修改稿,提请下一次常委会会议继续审议。  相似文献   

16.
正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是加强立法工作的中心环节。探究影响立法质量的诸因素,立法技术水准不高应该是一个重要方面。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是立法工作的重要原则,而科学立法的实践要求就含及遵循立法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科学的立法技术等各个层面内容。立法学是一门专业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立法技术属于法理外化的表现形式。可  相似文献   

17.
一、社会保险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救助和住房保障等。它适用于全体社会成员,目的在于保证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以及特殊社会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并逐步提高其生活质量。其中社会保险的内容在社会保障中所占比重最大,可谓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社会保险具体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重要内容。从功能上来说,社会保险制度被还称为经济发展的“减震器”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庄重宣告:“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他指出,这个法律体系“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立法规划与同级政府制定的立法规划的关系问题 制定立法规划是立法过程中一个基础性、技术性的工作。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具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对立法规划工作重视不够,有一些权力机关本身没有立法规划,而同级政府一般都制定有年度或五年规划,内容包括立法项目、起草单位、提交草案期限等。目前对这两种立法规划之间的关系还有模糊认识,甚至在实践中有以后者代替前者的做法。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二者之间有其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20.
肖璐 《时代主人》2006,(9):40-41
环境保护法律是指为了调整在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以及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过程中.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保护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另一类是因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的主体有三类:一是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依照法律行使环境监督权的部门:二是产生环境污染破坏损害的单位和个人.主要是企业事业单位;三是受到环境污染破坏损害的单位和个人。这三类主体之间最主要的有两种社会关系:一是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同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监督管理关系;二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同受到环境损害的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平等民事主体关系。环境保护法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技术性:二是具有内容广泛性;三是具有国际性:四是具有复杂性;五是具有奖惩统一性等、环境保护法律有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国家进行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是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武器.是保护人体健康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