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社会制度下的社会动荡不安,主权的非独立性,社会内部各种力量的剧烈冲突,决定了近代中国侦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近代侦查的军事色彩依然浓厚,外国列强在中国领土上行使侦查审判权,国家司法独立丧失,侦查制度出现了独立化的萌芽,并朝着近代化缓慢发展。中国古代侦查蓬勃发展的势头到近代日趋减弱,侦查技术停滞不前,侦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中国侦查逐渐处于落后地位,现代侦查科学终究未能从侦查职能的发源地——华夏中国的土壤中滋生出来。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由古代向近代转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艰难的历史过程。如果取明万历说,到晚清,约330余年。研究这段历史,以及赋予这段历史以深刻的“中国”印记的中国古代社会之特质,长期以来成为探讨中国近代化,以及中国现代化过程的重要历史依据。最近几年,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再次成为我国学术界的持续热点,且众说众理,莫衷一是。例如:中国古代社会是否亚细亚社会?有的肯定,有的则否定。笔者认为,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马克思论中国社会,是探讨这一问题的关键。马克思关注中国社会缘起于鸦片战争。马克思认为,鸦片战争以…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一论述表明党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认知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刻关联。它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党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正确认知反映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成为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党认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理论成果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理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石,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特征与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4.
傅扬 《前沿》2013,(11):17-19
在研究马克思关于中国社会的论述时,人们很少关注马克思关于技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问题。事实上,马克思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论及中国社会及其问题时,技术的因素也是他思考的重要维度。对马克思有关中国的论述进行新的思考和研究,可以看出,技术在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社会状况的变迁以及发展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范畴,一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清政府的屈从卖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正是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发展的。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近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7.
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发展思想丰富多彩 ,本文论述了近代以来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社会发展思想 ,结论是无产阶级的社会发展思想代表了社会发展前进的方向 ,即中国社会发展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8.
吴晓春  陈崎 《求索》2006,(5):140-142
18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全球化浪潮兴起,而清朝统治者却拒绝开放、拒斥变革。结果,落后的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受到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苦难。与此同时,汹涌而至的全球化的浪潮冲破了各种封建束缚,促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猛醒,从此开始了中国近百年的“自改革”的历程,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推动着近代中国的改革和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9.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决不是西方特有的现象和专利品。因为在“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那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在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的空想主义,就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一 马克思的古代和近代东方社会理论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理论体系 关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问题,至今争论不休,众说不一,未能取得基本的共识。而对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完整含义,人们在论述时,也几乎都仅限于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核心的古代东方社会理论,而以近代民族解放运动为基本内容的近代东方社会理论却没有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甚至将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科学社会分工理论。相对于马克思之前和马克思之后的社会分工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具有实践性、辩证性以及系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学科研究是大学研究中永恒的主题。从近30年学科研究文献来看,既有学理探究,又有实践分析;既有国外学科介绍,又有本土学科关注。然而基于史料分析的中国近代大学学科研究却极其有限。本文通过整理国内学者关于中国近代大学学科研究文献,分析其研究进展与研究特点,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更为合理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伴随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先进文化在近代中国社会的传播,从起步到中国化,魏源和毛泽东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卢森堡都将公社组织形式和公有财产作为贯穿整个非西方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加以论述,对其被西方帝国主义征服之前内部所发生的不同转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都没有将这些前资本主义形式理想化。同时,两人也存在一些分歧:卢森堡接受了认为穆斯林法律统治下的印度社会已然是封建社会这一说法,对此,马克思是明确反对的。卢森堡没有发现这些社会形式中存在着革命性动力或者主观发展需求,而马克思认为公社形式与现代资本主义的碰撞是有可能推动革命暴动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宋晓敏 《前沿》2009,(1):56-59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思潮源远流长,是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发生发展所依托的重要思想理论,是现代文明的基本思潮之一。西方自由主义传入近代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具有思考和启示意义。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正是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碰撞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密不可分。本文从自由主义的产生起源以及与中国近代社会的联系等角度,探讨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下产生的悖论和启示.以及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总结自由主义思潮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理论意义与今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罪恶的鸦片贸易是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敲门砖。为禁绝鸦片所引起的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序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凭借武力,终于取得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地位,同时引起中国鸦片生产的急骤增长。烟祸横流百年,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一第一次鸦片战后,由于《南京条约》正文及附件均无涉及鸦片贸易地位的内容,直接导致战争的鸦片贸易问题在形式上并未获得解决,中西贸易仍基本维持战前格局,鸦片贸易继续作为西方各国弥补对华贸易逆差的唯一手段,鸦片走私在各通商口岸实际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在广州、上海等地,“鸦片就在街道上公开运送,并且象非违禁品一样地销售”。香港被割占后,更成为“中国的鸦片村”。为了继续扩大在华  相似文献   

17.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一直追求的理想。男女两性构成社会的主体,作为社会结构中的组成因素,两性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在一定意义上决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过剩人口理论与近代中国人口问题郑祖铤人口和过剩人口问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和认真研究对待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国际述评》等论著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学习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安全问题的论述甚少为学界所关注。马克思在尖锐地批判了安全的资产阶级特权性质的基础上,对安全在市民社会中的现实地位、安全的人本表征、安全的主体限度及实现路径等都进行了阐述。这些阐述为我们进一步探讨安全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体解剖”和“猴体解剖”代表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两个互补的维度,前者是典型性的分析,主要以资本主义社会作为解剖的对象;后者是发生学的考察,主要以东方社会和史前社会作为解剖的对象。两种生产(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并存的局面决定了史前社会结构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史前社会结构理论在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在史前社会结构问题上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从两种生产出发来分析史前社会结构的方法论要求,这是我们打开社会发展秘密的一把宝贵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