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公园城市是城市发展到新的阶段提出的新模式,它吸收了以往生态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建设的思想及理论精华,如何建设美丽宜居的公园城市极其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成都市在进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把城市的经济建设、环境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融生态环境通常包括金融运行的一系列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在金融生态的诸要素中,金融法制环境最为关键,金融法制建设直接影响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有序性、稳定性、平衡性和创新能力,决定了金融生态环境将来的发展空间.针对当前我国金融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存在的诸多缺陷,拟就如何在我国建立起符合金融生态发展要求的金融法律制度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传统生态消费理念要求人们在消费活动中体现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引导人们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现代人对环境的道德关怀.但是传统生态消费理念缺乏对消费主体的深度反思,实践中面临难以逾越的障碍.批判地继承传统生态消费理念的合理内核,构建科学生态消费理念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面积8399平方公里,人口162.3万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池州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生态文明建设史、一部绿色发展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池州全市上下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两山"理念,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开拓前行,探索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同频共振、相辅相成的"双赢"之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资源约束、环境约束、生态恶化与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目标和任务。然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作为县级政府开展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和协调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桥梁和纽带,其机制上的障碍与弊端日益凸显,这就使综合决策的实施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为此,需要依据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不断优化决策的形成机制,规范决策的执行机制,完善决策的监督机制,从而促进我国县域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有效实施,推动县域宏观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方正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现代物流,加快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型新农村、侨乡和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文明协调发展,进一步打造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推进山水园林化生态县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学"思想,并把这种思想从人类社会生活领域拓展到了生态方面,形成了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的生态伦理观。在物质丰富的当今社会,无论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态严重破坏和环境重度污染的警示亦或是生态伦理道德的制约,都迫切要求人们不能再盲目追求以牺牲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着重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本文旨在从孟子的生态伦理观出发,探究孟子生态伦理观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生态消费是一种平衡人类生存环境里各种构成关系的消费方式,它使人类的需求不因向自然界或社会的索取、消耗而破坏生态环境。从根本意义上说,生态消费模式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支撑。目前我国的产业类型及产业结构还不能满足生态消费理念的要求,通过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来维护、建设生态化的产业环境势在必行。在生态消费需求的视角下,分析了生态产业发展应有的要素条件和我国产业结构现状,提出通过生态消费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生态消费、以自主创新推动生态发展以及建立生态消费的保障机制等措施,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十分突出,现有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能力已无法满足传统模式下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本文从现实状况、价值取向和发展绩效三个维度,深刻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是建立农业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进而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八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要求为统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全国美丽山水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马克思和恩格斯以深刻的洞察力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阐述了一系列关于环境问题的科学思想。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也把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思想是系统的和深刻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突出的和严峻的。以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为指导,根据中共十八的要求,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历史赋予我国的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孙家驹 《学理论》2008,(3):30-30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发展目标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历史主动精神。我国人均主要自然资源和人均GDP都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发展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但发展已不能再走拼资源环境的老路.而是要清醒地认识发展的自身条件、外部环境和全球趋势.以历史的主动精神去探索符合这三者要求的发展方式.抓住和用好发展的新机遇.主动地融入到世界发展生态文明新趋势的大潮中。  相似文献   

13.
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记者:"十一五"期间,在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但是,经济快速增长也使得资源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十二五"期间如何使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更大的发展?周生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口继续增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8,(4):134-140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略之一,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为检验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效果,选取2003—2016年中央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文件和国务院常务会议报道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数据,与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成效展开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现阶段政府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发力点,抓住了主要矛盾,取得显著成效,而生态系统保育、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效果尚不明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生态、环境、资源问题解决的重要基础,但短期内会导致生态环境压力增加,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树立和谐的生态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项松林 《理论导刊》2006,1(3):49-50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环境的不当认识和失范行为。彻底改变传统的生态观,变革工业文明不当的发展模式和生存样式,树立人与环境和谐友好的新生态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解决当前环境和能源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乡村环境合作治理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乡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生态环境正遭受日益严重的破坏,乡村生活垃圾、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治理乡村环境,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合作治理体现了乡村环境治理的核心逻辑,突出了合作主体的多元化和平等性的特征,是应对乡村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是维护乡村公共利益的必要举措。加强环境教育、建设生态型政府、完善合作治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合作治理保障机制是乡村环境合作治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许昌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致力打造“城乡一体、林水一体、蕴涵许昌地域特点和三国文化特色”的生态宜居型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8.
环境犯罪、环境刑法与生态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犯罪的实质是对生态利益的损害,保护生态利益是环境刑法的根本目的。我国现行环境刑法更多的是关注人身和财产利益,对生态利益有所忽略,在生态系统的保护上存在明显缺陷。要发挥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就应以生态利益为标准来完善现行刑法,将生态利益的损害作为环境犯罪的基本构成要件,在罪状的表述上体现生态利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伟 《求知》2011,(12):9-11
随着资源环境对我国发展的约束日益增强,我们党在20世纪末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党的十七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对于理清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转型期,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马克思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的自然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