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反向域名侵夺(reverse domain name hijacking),在ICANN的《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程序规则》中,有了明确的定义。这就是“投诉者恶意运用《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意图获得域名持有者的域名”。我国的《中文域名争议解决办法》也有类似的规定。即商标权人恶意利用中文域名争议解决程序意在剥夺正当的域名持有人所持有的域名。但是,在看待反向域名侵夺的具体类型和作用的时候,却存在差异。在ICANN的《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中,它只是作为域名持有者举证说明他本身对该域名拥有合法的权利的证据之一,不构成专家组对之直接予以支持的理由。并且,假如专家组认为构成了反向域名侵夺,它应在裁决书中写明。而且ICANN并未具体列举反向域名侵夺的类型。而我国的《中文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则有与之不同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论反向域名侵夺——电子商务中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滥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奎明 《行政与法》2007,(11):107-111
反向域名侵夺是一个与域名抢注同时出现却又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UDRP的制度和CNNIC的规定指出了反向域名侵夺的定义和常见形态,却没有具体给出认定标准。本文主要讨论反向域名侵夺的"恶意"判断方法,指出当前制度设计中的缺陷,建议在立法中加入保证金、暂停受诉等惩罚措施,在实质上防范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滥用。  相似文献   

3.
香港法院借用普通法上的判决意见规则,在"庄丰源案"以及"外佣居港权案"中确立了一项限定人大释法之效力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制度。判决意见规则有着深厚的普通法理论基础,且作为香港原有法律传统的一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所承认和保留;同时,判决意见规则也在司法实践中凸显了作为立法解释的人大释法制度的固有困境。香港法院借用普通法上的判决意见规则处理人大释法并没有减损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权威,而是揭示了进一步完善人大释法制度的路径,即个案分析和有限解释。  相似文献   

4.
杨煜  袁秀挺 《知识产权》2004,14(6):34-37
一、案情简介 蒋海新于2002年3月1日注册了philipscis.com域名,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利浦公司)于2002年7月19日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以下简称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投诉,认为蒋海新注册该域名侵害了飞利浦公司所拥有的PHILIPS商标权,请求裁决将该域名转归飞利浦公司所有.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于2002年9月19日裁决将争议域名转移给飞利浦公司.蒋海新对上述裁决结果不服,于2002年9月28日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1.撤销或停止执行上述裁决;2.域名philipscis.com归蒋海新所有.域名注册机构在法院受理该案后,暂停执行上述裁决.  相似文献   

5.
黄吉瑾 《中国司法》2004,(11):76-77
作为WTO新成员国,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商标法自从与TRIPS接轨以来,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制度有较大突破。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对驰名商标的认定、跨类专用权及其适用条件予以阐述和分析。“金碟”在中国文字中是一个意境让人神往的词语  相似文献   

6.
美国联邦仲裁法规定仲裁裁决可因仲裁员明显不公而被撤销,但并未明确明显不公的判定规则。而联邦最高法院在Commonwealth Coatings案中提出的判定规则又受到较多的质疑。目前美国联邦巡回法院在判定仲裁员明显不公时做法不同,理论上可以将其分为表面偏见规则、事实偏见规则以及中间规则三种。近年来,美国判定仲裁员明显不公的规则有了新发展,趋向于采纳中间规则,特别是理性人规则。美国判定仲裁员明显不公时对仲裁员披露义务的强制性要求以及理性人规则的采纳,对我国仲裁法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当在仲裁法中规定仲裁员的披露义务并以理性人规则判定仲裁员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7.
8.
2005年6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对争论已久的MGM Studios Inc v Grokster Ltd案做出了判决。九位大法官一致同意,两被告Grokster和StreamCast应该为他们的。P2P软件承担协助侵权责任(contributory infringement),并确立了判断版权侵权的新标准——积极诱导标准(active inducement test)。该判决是自1984年索尼案以来影响面最广、也是最引人关注的判决之一。美国最高法院在本案中对索尼案做出了澄清,从而纠正了下级法院对索尼案不恰当的理解。鉴于目前P2P软件在我国也被广泛使用,并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相信本案判决对我们更全面地理解P2P软件制造商、销售商的责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并非一国之"租界",因此,大学事务亦有法律保留原则适用之必要,但是学术自由内在要求国家法律只能是宏观性和方向性的"框架立法",进而给大学自治这一制度性保障留足创制空间。大学"校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校规"类型有着很大的差异。对"学术性规则"而言,法律设定的"国标"只是学术的"最低标准",为教育质量计,各大学的"学术性规则"可以在法律之上设定更加严格的学术条件。而对"行政性规则",法律则是不可逾越的"上限"规范,只是就我国的法治实践现实观之,应破除"国家权力单一"的神话,确立"国家—社会"二元权力构造,进而给自治团体的自我型塑留下适当的裁量余地。当然,符合"法律保留原则",仅在宪法审查之路上迈出了"形式上"的第一步,"校规"要满足合宪要件,还必须存在"实质阻却违宪事由",这又要接受"比例原则"的合理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王鹏飞 《河北法学》2020,38(1):126-137
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同案同判"的非理性坚守以及"同案不同判"的极端化批判,仅仅是刑事责任虚无化境遇下罪刑之间的"调节器"功能失灵所引致困惑中的冰山一角。绝对的"同案"本不存在,"同案不同判"现象的出现亦有其合理的一面。对此,应当放弃对刑事裁判量刑结果形式化的追求,采用逆向思维模式,将焦点转向对定性与定量"同"与"不同"之间充分的说理论证。同案不同判的规则建构,应当以罪刑法定为底线坚守,程序正义为形式保障,刑事责任功能发挥为实体支撑,其中,刑事责任的量的侧面是核心。  相似文献   

11.
域名,从技术角度讲指在Internet上用于解决IP地址对应问题的一种方法.域名抢注一般指将他人的商标、商号等注册为自己域名的行为.近年来,域名系统的组织、管理和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一直是全球范围内人们激烈争论的焦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于1999年儿月29日接受国际互联网络名址分配公司ICANN指定,成为第一个"域名纠纷处理服务提供者",在互联网域名争议的解决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WIPO仲裁与调解中心解决域名争议的主要法律依据<统一域名争议解决规则>(UDRP)人手,综合大量WIPO仲裁实例,运用案例分析、图表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对WIPO域名仲裁中法律适用的一些基本规律进行归纳和提炼,并创造性地提出WTPO域名仲裁实体法适用中的"准先例法"理论.  相似文献   

12.
Reverse Domain Name Hijacking is a unique concept under the Uniform Dispute Resolution Policy. Its main purpose is to protect domain name registrants against unjustified claims of overreaching trademark rights by allowing domain name registrants, in some limited circumstances to retort against trademark owners.  相似文献   

13.
邓炯 《法律科学》2001,2(1):41-49
ICANN在接替NSI成为全球域名体制的总管理者后,于1999年末推出<统一域名争端解决规则>(UDRP).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运作,UDRP现已成为解决域名争议的主要手段和打击域名抢注行为的重要武器.我国企业应当善于利用UDRP,捍卫自身的合法权利.并且,我国应借鉴UDRP的先进经验,对域名争端解决机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汪涌 《知识产权》2009,19(6):27-31
打击域名恶意抢注行为,保护商业标志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是《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UDRP)的宗旨,同时《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也确立了代理商对系争域名的权益。从被投诉的代理商对系争域名权益的性质和构成要件等两方面对代理商的权益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对域名特性的理解,指出了我国域名争议仲裁实践中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企业的中文名称需要登记使用,同时也受到法律保护,但是对企业的英文名称的使用以及法律保护一直没有明确。在国际贸易中以及在互联网业务上,企业经常要使用一个固定的英文名称或其缩写,但是又极容易同国外的商号或商标构成相同或近似。对于一个主要经营范围是国际贸易及贸易代理的企业,  相似文献   

16.
The world has seen three waves of property. The first hark backcenturies and relate to ‘real and personal property’such as land and chattel, also known as immovable and movableproperty. The second gained recognition around the nineteenthcentury and relates to propertization of the ‘laboursof the mind’ 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third wave came within a much shorter period and starting togain recognition and it is what is known as ‘virtual property’.The law and policy-makers have had to surmount not only a steeplearning curve but also in some cases a foundation that is wroughtwith mistakes when it comes to the treatment that should begiven to virtual property. The Domain Name System (DNS) is thebest example of a form of virtual property that has given riseto challenges in law making and administration. The ‘landgrab’ of domain names in the World Wide Web (WWW) havegiven rise to a virtual tsunami of registrations and this hasled to the subsequent erection of levees in the form of a challengeregime. This paper will identify and consider the problems thatthe DNS is facing and suggest the changes that have to be madeto it in order for it to withstand the forces of what will bean increasingly rising sea of domain names on the WWW. This paper will begin with a look at the fissures in the seabedof the DNS by comparing how the management and policies relatingto domain name registration and challenge have shifted and divergedin different jurisdictions as well as by examining the inadequaciesof the original registration regime (ICANN) and challenge policy(UDRP). After identifying the problem, suggestions will be madeto resolve them in the best possible way, which require a revisitof the stakeholder and policy interests in the Internet andthe ownership and control of domain names that essentially functionas an important gateway to the WWW in order to rebalance theseinterests in an attempt to achieve greatest equilibrium. Amendmentswill be proposed to both the registration and challenge regimesas well as to the structure and hierarchy of domain name administrationwhich should be a globally coordinated effort just as the DNSis a common entryway to the global property that is the WWW.  相似文献   

17.
黄智刚 《科技与法律》2007,40(1):63-67,9
因特网的商业化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使得商业机构在因特网上的存在非常重要。注册域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办法之一,因为这样可以在商务活动中把商标识别与网络世界有机的结合起来。然而,域名的使用会产生法律和商业上的问题。其中之一是一方注册一域名,将域名卖给商标的合法拥有人而获利。目前,在缺乏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争端解决机制的情况下,域名争端的处理大体上具有地域性特点。然而,由于因特网的全球特性,域名争端已经超越了任意一个特定意义上的地理区域。本文比较了域名与商标争议在中、美、英的处理原则。这种比较重点集中在法规分析,以发现在这三种司法制度下解决方式的利弊。本文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向中国的立法机关、商标和域名拥有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疑案·存案·结案——从春阿氏案看清代疑案了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春阿氏杀夫案在司法档案和纪实小说中有着不同版本。刑部、法部和大理院轮番审理,未能查出事实真相。大理院迫于结案的压力,以存案的方式了结了该案。判决书内容含混,而处理疑案的技艺则甚为高超。以疑案及其结案技术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并评价皇权下的司法实况,可以观察到司法现实复杂而生动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