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7,(10)
探究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一把钥匙,对于做好当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延安时期,毛泽东坚持传统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原则;此外,毛泽东一方面采取了对文化作基本功能划分的方法;另一方面采取了对文化进行内容和形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实事求是”本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意是指治学态度和治学风格,而毛泽东则创造性地将这一古老命题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拓展、深化、丰富了该命题的内涵。毛泽东解释实事求是时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2)
关于毛泽东群众路线是受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还是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的问题成了争论的话题。毫无疑问,毛泽东群众路线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真正的主人。这些理论对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形成提供了关键性的引导和质的转变,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忽视我国传统文化及民本思想对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形成所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革命实践活动的探索中,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5)
中国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原因是:从毛泽东本人的读书经历来看,毛泽东一生读得最多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书籍并深受其影响;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的批判继承的态度、毛泽东哲学思想中蕴含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知行合一""民本主义"等古代哲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24)
毛泽东一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思想中包含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很好地批判和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重农思想、民本思想、实学传统,并将这些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相结合,扬弃和升华了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实例.它表现在:一方面,毛泽东建党思想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地,但它在本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突破;一方面,毛泽东建党思想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消极面的同时,也充分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入研究毛泽东建党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8,(11)
面对当代物欲释放下为学发展的困境,根植儒家文化传统,通过对"为己之学"内涵演变和价值维度的探讨,汲取文化中国自身的精神源泉和文明精华,实现传统儒家人文精神和批判精神的灵魂再植,为当代治学精神的重构提供可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8.
李光胜 《学理论》2009,(10):5-6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硕果。毛泽东重视传承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实事求是”观、辨证法思想、知行观及社会历史观,都体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1)
毛泽东哲学,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最丰富的成果,是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哲学思想之集大成者,是哲学思想发展的最新阶段,是中国哲学的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主要阐述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含义,从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关系、毛泽东的语言、人学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等方面分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基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是通俗化、民族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片肥沃土壤上形成的,尤其是湖湘文化中"民为邦本"和"圣贤豪杰之特质"的思想对毛泽东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心理积淀,而这种文化心理积淀也成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传统思想资源和养料。深入挖掘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湖湘文化的地域特征,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9)
毛泽东作为中国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精华,逐步形成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理论体系,促进了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转型和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中国化,并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人生哲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观。毛泽东文化遗产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文化建设的时代需要,系统论述了如何正确认识文化遗产,怎样有效利用文化遗产,以及如何处理好各文化遗产的辩证关系等问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系统梳理毛泽东文化遗产观,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动力,使毛泽东思想得到全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民族危机,凸现了文化的民族性,拓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国共合作抗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利的理论著述环境。抗日战争的胜利检验和证明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  相似文献   

15.
宋庆贵 《理论探讨》2002,2(1):89-91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 ,曾是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崇拜者、信奉者。但是到五四运动时期 ,他从主体性上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而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从而使自己转变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 ,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优秀文化遗产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并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引下 ,通过长期的武装斗争 ,成功地实现了无产阶级社会革命运动。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时发生过重大失误 ,从文化渊源上看 ,是由于他受到传统文化中某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与局限。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思想,又发生了严重的失误,给后人留下许多思考与启示.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驱,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宋琦 《学理论》2013,(3):147-148
以民为本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传统思想,它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作用。毛泽东批判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并形成了一整套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及其方针和政策。在毛泽东的文学批评理论和批评实践中人民性原则一直是其文学批评的核心观点,对毛泽东文学批评的研究,是建设中国特色文学批评的需要,也是对马克思文艺理论不断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候,理论界往往仅仅将毛泽东思想概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而忽视了毛泽东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思想。而事实上毛泽东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也作出了许多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并成为毛泽东经济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毛泽东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考和实践主要经历了提出、限制、再提出三个阶段。受传统思维和时代条件所限,这些探索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为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特别是为第二代领导人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中国当代革命的伟大领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不仅精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具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的传统知识,又非常注意了解并掌握中国的实际。三者统一在一起,才造就了毛泽东思想。而使上述三者统一在一起的灵魂则是因为毛泽东本人有着一种内在精神。本文试探讨一下毛泽东的这种内在精神。  相似文献   

20.
张欢 《学理论》2012,(7):28-29
毛泽东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开拓性探索。毛泽东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引领了中华民族的新文化。不仅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方针,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要为工农兵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以实现文化大众化。因此,毛泽东文化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当今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