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们在把握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中,提出了多种衡量社会进步、检验社会活动的标准和尺度。例如,在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过程中,人们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实践标准”;在划分人类社会历史形态时,人们确定了以生产关系为划分标准,即“生产关系标准”;在考察人类社会文明程度时,有人又提出应以人的价  相似文献   

2.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如何,理所当然地必须用生产力标准来衡量。一、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观与生产力决定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价值,既可以从哲学的意义上去理解,又可以从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上去理解。马克思是这样给价值做哲学界说的:“‘价值’这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什么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对这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对于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的探讨,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必须从生产力本身去寻找。所谓生产力,我认为就是人们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物质力量。包括五个方面的要素: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并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对劳动过程中的生产管理;以及渗透在前四个要素之中的科学技术。生产管理与科学技术之所以是生产力的要素,因为,就生产管理来说,它是与生产活动直接发生联系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在生产过程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安排、分工、协作与调整。生产管理在社会化的大生产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离开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会变得毫无意义。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党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突出地位,尽最大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是鄂豫皖苏区政权得到群众真心拥护、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个论断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在理论上的深化,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和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依据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同志在阐述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时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大在理论上系统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轮廓,其核心是生产力标准.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立论基础,以生产力标准为核心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巨大成果,是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对科学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巨大成果,即是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发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轮廓,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们前进的轨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就是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赖以建立的基石.正如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的:“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破除离开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从而使我们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写道:“全党同志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党的十三大,重申了这个观点,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十三大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力标准大讨论.这是一次值得肯定的、有重大意义的讨论,但由于在讨论中某些人将生产力标准庸俗化,致使生产力标准在人们心中淡化了;尤其是东欧、苏联剧变,我国那场政治风波之后,一下子,政治问题又突出起来了,不可避免地冷漠了生产力标准问题.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重提生产力标准,讲了“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是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展开的基本实践形态.它作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发展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具有检测思想的强大功能,是检验思想解放的根本尺度.它既是思想解放的根本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的实践标志,更是改革开放的度量标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科学发展与非科学发展交替更迭的历史.思想解放的重大任务是要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摒弃非科学的发展观念、方式和道路.  相似文献   

11.
周善红 《求知》2014,(9):21-22
<正>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这条路线的主要内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形成并完善的,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宝贵经验,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何以成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随着革命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党对群众工作规一、群众路线是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干部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在干部工作中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势必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在干部的考察中,如果尊重谈话对象,能够耐心听取谈话对象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的意见,让谈话对象感觉到你对他的谈话很感兴趣,同时还能够保护谈话对象,严守组织人事纪律,不泄露谈话内容,就能听到更多的实话真话。在干部的管理上,应真心实意地关心干部,遇事相信干部,  相似文献   

13.
苏登礼(冀中能源邯矿集团公司党校):常昕有些领导议论:政工干部是卖嘴皮、耍笔杆儿的,聘家儿少;政工部门不出效益等。改革开放30年成就巨大,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以笔者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一门科学,而且是生产力。思想政治工作创造的是精神财富,是精神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论断。而今,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已成为常识;与此相联系,科学管理是生产力,也愈来愈被人们所认识。笔者认为,从生产力构成、社会发展动力和企业管理内容诸方面来考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以生产工具为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是特色理论的价值观李新华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客观关系,即客体属性和主体的客观需要的适合、接近或一致。价值是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的辩证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虽然没有关于价值问题的系统阐发,但其整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十三大报告等文献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这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整个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但应当说,这个生产力标准表述还比较粗略.要准确地理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是一个经济标准、物质标准,因此是一个根本标准、最终标准.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它并不否定、排斥和取代政治标准、道德标准、真理标准等其它标准.这些标准是既相区别又相统一的.它们辩证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标准体系,肩负着检验一切的功能.在这些标准中,生产力是最根本的标准,其它标准都是由它派生和决定的,是它在各个不同方面的表现.它们是统一  相似文献   

18.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的报告,以马克思主义的高度理论概括,指出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同时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一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对我国基本国情认识的深化和飞跃,展示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这个论断应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导思想。对于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部工作的中心,我们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来领会其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0,(4):43-43
陈挺、赫克撰文说,现代经济的发展与增长,40%来源于信息产业。西方发达国家信息产业产值已占GNP(国民生产总值)的45%至60%,而发展中国家仅占1%左右。在全球信息产业中,CPU(中央处理器)的产量美国占92%,系统软件生产量占86%,目前因特网用户达1.13亿,世界性大型数据库在全球近3000个,70%设在美国。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现实需要,更好地推进改革发展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树立八个方面良好作风的科学部署。树立良好作风,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地弘扬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