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事项是决定信息公开范围的关键。各国信息法律中对此都有规定。立法模式上可以区分为列举规定和概括规定形式,分别从信息的属性、信息公开造成的损害、信息公开的时间等角度判断是否属于信息公开的例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国家秘密、需要保密的议会信息和司法信息、影响公共管理运行、法律实施或者政府履职的信息、政府内部事务信息、相关主体的诉讼信息、以保密为条件从第三方获得的信息、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可能造成对于人身健康和人身安全潜在危险的信息、知识产权信息、商业秘密、基于法律等职业需要保密的信息、基于特定资源保护需要保密的信息、特别法规定不公开的信息等类型的信息属于信息公开的例外事项。  相似文献   

2.
技术秘密认定与保护之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法人》2005,(5):70-71
技术秘密认定与保护之难,成为拥有技术秘密企业的两大硬伤 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 条第三欺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 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 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 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从该法 定概念中可以看出,在我国,商业秘密 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两种。本案 中的黄原胶生产技术及菌种便属于商 业秘密中的技术秘密。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其关乎国家秘密而彰显出权威性和神秘性,其具体内容和立法理念都体现着国家秘密等信息的不可公开性,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着定密的标准、程序过于泛化,解密不规范等为人诟病之处,也被质疑有悖于"以公开为原则,以保密为例外"的立法宗旨.为此,自2009年6月到2010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三次审议<华...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3条规定“公证人员对本公证处所办理的公证事务,应当保守秘密。”这一规定在传统公证理论上称为“保密原则”。  相似文献   

5.
律师会见实施批准制和监视制应当废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雪元 《中国律师》2002,(10):56-56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淮”。六院部委《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9条又明确规定“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的‘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是指案情或案件性质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能因刑事案件侦查过程中的有关材料和处理意见需保守秘密而作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该《规定》第11条还规定“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批准。不能以侦查过程需要保密作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予批准。”由此可见,对律师会见犯罪…  相似文献   

6.
科技秘密属于国家秘密,它不同于一般的商业秘密.根据科技保密法的规定,凡属国家批准的发明,重要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属于保密的技术诀窍和传统的工艺技术,包括化学配方、工艺流程、设计图纸、管理方法等,都在科技保密的范围.所谓科技秘密是指国外(或境外)没有或国外(或境外)虽有但系保密的科学技术信息.它具有实用性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不被公众知晓,由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科学技术保密项目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不同密级的保密项目的使用范围,都有法定限制界限,而报请有关行政机关审批和备案.  相似文献   

7.
胡兴军 《刑警与科技》2008,(19):134-140
1 什么是信息隐藏 信息隐藏(Information Hiding):主要研究如何将某一机密信息秘密(Secret Message)隐藏于另一公开的信息(载体、宿主)中,然后通过公开信息的传输来传递机密信息。第三方则难以从公开信息中判断机密信息是否存在,难以截获机密信息,从而能保证机密信息的安全。信息隐藏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计算机、通讯、保密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一、真实义务和保密义务在我国的立法和理论我国《律师法》第33条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表明我国立法对律师保密义务予以了关注。与此同时,《律师法》第35条“律师在执业活动中不得隐满事实”和《刑事诉讼法》第84条第1款“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举报”的规定,要求律师必须履行真实义务,从而将其置于同时履行真实义务和保密义务的两难境地。何谓真实义务与保密义务?真实义…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作为法律术语最早出现在民书诉讼法第66条、第120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商业秘密,主要指技术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等,如生产工艺、配方、贸易联系、购销渠道等当事人不愿公开的工商秘密、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佛10条明确揭示了商业秘密这一概念的内涵。该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商业秘密具有如下特征:1.秘密性。…  相似文献   

10.
商业秘密与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商业秘密作为一个法律用语,最早出现在1991年4月9日修改施行的《民事诉讼法》中,后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4条规定》中,将商业秘密界定为技术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等,包括生产工艺、配方、贸易联系、购销渠道等当事人不愿公开的工商秘密。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将商业秘密确定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此后,国家工商管理局又在《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  相似文献   

11.
郑昉 《法治研究》2006,(8):52-5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以“秘密”面目出现的信息资料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与之相关的国家安全、公民利益,各国普遍规定了行为主体的保密义务,并相应制定了泄露秘密罪的刑事制裁。律师作为从事特殊职业的行为主体之一,因其职业活动的便利与需要,可能会知悉比普通人更多的秘密,因而承担了重于普通人的保密义务。在司法实践活动中,这一义务又经常与所谓的道德、公益相冲突,引起了不少争论。美国纽约发生的“快乐湖尸案”正是其中的典型。  相似文献   

12.
2月24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保守国家秘密法(修订草案)》(下称《保密法》)第二次提交审议。 《保密法》(修订草案)曾于2009年6月首次提交立法机关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由于《保密法》修订的重点在于强化保密管理、严格保密责任,社会各界的期待却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确定保守秘密与信息公开之间的边界、解决《保密法》落后导致妨碍政务透明化问题等。两者方向不一。因此在当时曾引起激烈争议。  相似文献   

13.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对象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的构成经历了从“四要件”到“三要件”的发展过程。审查认定涉案商业信息是否属于“商业秘密”,必须依法准确把握“商业秘密”三个构成要件的基本含义。对“不为公众所知悉”,应当着重审查涉案商业信息是否“为公众所知悉”,以及被告方以反向工程为由提出的抗辩;对“具有商业价值”,应当着重审查涉案商业信息权利人在投入和收益两个方面的情况;对“相应保密措施”,应当着重审查是否符合《关于审理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第1款规定的七种情形。对专门鉴定意见,应当着重审查鉴定主体的合法性、鉴定材料的客观性、鉴定方法的科学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罗霞 《人民司法》2012,(24):4-6
【裁判要旨】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信息,权利人必须有将该信息作为秘密进行保护的主观意识,而且还应当实施了客观的保密措施。这是因为商业秘密既然是通过自己保密的方式产生的权利,如果权利人自己都没有采取保密措施,就没有必要对该信息给予保护,这也是保密措  相似文献   

15.
对秘密搜查与秘密拘捕合法性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公安侦查工作中,秘密搜查和秘密拘捕是两种长期使用、对外严格保密的侦查措施。但是上述两种侦查措施尚未纳入理论研究的范畴,很多法学研究人员甚至并不知道有此类措施的存在。相比公开的搜查与拘捕,秘密搜查与秘密拘捕必然构成对公民权益的更大的侵扰,因此,有进行合法性探讨的必要。一、秘密搜查的合法性问题1978年公安部制定的《刑事侦查工作细则》(下称《细则》)第3条规定,“秘密搜查、密取证据、跟踪监视、使用耳目、技术鉴定等侦查手段,只能用于刑事犯罪分子和犯罪嫌疑分子。”次年公安部在《关于刑事侦查部门分管的刑事案件及其…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初查对象、初查目的、制定的初查方案、采取的初查方法和使用的手段,要严格控制知情面,绝对禁止对其他任何人泄露。 其次,对举报人要保密。要了解情况时,须秘密接触举报人。 第三,隐蔽初查意图,隐蔽身份、秘密取证。即根据案件情况,采取跟踪、守候、化妆等手段,或以其他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實施條例》。《條例》共6章45條,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新公佈的《條例》對保密事項範圍和秘密管理均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機關、單位不得將依法應當公開的事項確定為國家秘密,不得將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公開。保密事項範圍應當根據情況變化及時調整,且制定、修訂保密事項範圍應當充分論證。同時,《條例》指出,國家秘密載體以及屬於國家秘密的設備、產品的明顯部位應當標注國家秘密標誌。國家秘密標誌應當標注密級和保密期限。在  相似文献   

18.
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得知的案情秘密是世界各国对律师的普遍要求。我国《律师法》第33条规定:"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由于该条规定律师保密的范围狭窄,而且未对保障律师履行保密义务的有关权利作出相应的规定,给律师实行履行保密义务带来诸多不便。存在的问题一、法律规定律师保密的范围狭窄且不明确,致使律师在履行保密义务时很难操作为了保障律帅依法履行职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律师保密范围规定得十分广泛.如日本《律师法》第23条规定;"律师或曾任律师的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三项立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只有坚持“政府义务为主,政府权利为辅”,“民众权利为主,民众义务为辅”和“信息公开为主,信息保密为辅”的三项原则,才能使政府信息更好地为民谋利。  相似文献   

2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科学技术保密工作既要保障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安全,又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条 科学技术保密应当突出重点,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