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请求权方法是当今大陆法系国家流行最广的民事案例分析方法.概括地说,请求权方法是抽象概念+体系化思维+逻辑推理的民法思维方式.其基本步骤是:(1)根据案件事实进行请求权类型划分,以确定讨论的标题;(2)寻找请求权基础,即在现有法律规范中寻找依据;(3)演绎推理,以使案件事实归属于某法律规范,并得出裁判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首先指出了传统哲学中本质定义的缺陷,然后依据分析哲学的进路界定了本质的定义。为了考察请求权基础的历史渊源,本文讨论了与请求权基础有密切联系的罗马法的诉,并考察了哈瑟、萨维尼有关罗马法诉的本质的观点,尤其是请求权理论的奠基者温德沙伊德的理论,力图展现出请求权基础诞生前的各派纷争。请求权基础理论诞生后,德国学界的讨论更加细化,产生了很多的理论。本文重点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瓦赫、海维希的权利保护请求权理论、普兰克的实体私法请求权理论、盖普对请求权本质的结构分析、图尔的请求权理论、克吕克曼、瑙伊讷、宾德的一元论请求权理论、鲍尔的中间路线理论、亨克尔的不同请求权分界标准等理论展开讨论,指出了各派观点的贡献和不足之处。最后,在梳理学说史的基础上,结合本文所采用的本质界定,谈到了自己对请求权基础本质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请求权基础方法是处理实例题的主要方法之一,亦是当今大陆法系国家流行最广的民事案例分析方法。请求权基础的寻找是实例研习和司法实践的核心工作,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合同继续履行和合同损害赔偿作为合同责任的重要形式,其请求权基础也遍及合同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下行政裁判实践中,主要存在“行政行为分析方法”与“行政法律关系分析方法”这两种方法。民法上成熟而严谨的“请求权方法”可以引入行政裁判,通过行政法上“公法权利之甄别”、“请求权基础之检索”和“公法限制之审查”等步骤予以适用。当下的行政裁判上请求权分析方法还存在“规范缺失”、“视野偏狭”等问题,需要与传统的行政行为分析方法相对接,并适当引入“正当程序”和“公共政策”等考量因素,使其充实并完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充分发挥不当得利制度功能出发,分析了不当得利请求权与相关请求权的竞合与选择问题,指出,由于我国不当得利制度适用不以给付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为条件,而以利益的得失有无法律上原因为条件,所以存在与其他请求权竞合的可能性。由此根据不同的请求权基础和各自的构成要件,研究了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与所有权返还请求权、无因管理费用偿还请求权、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竞合问题,以及在存在竞合的情况下,当事人选择不同基础请求权的不同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6.
民法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案例分析方法对于沟通理论和实务、保障司法公正 ,具有重要意义。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是法律关系分析法和请求权基础分析法。两者不能互相替代 ,而是相互独立的 ,同时又互有融合交叉 ,因而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7.
受害人对保险人的直接请求权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维护受害人利益的角度出发,论证了直接请求权的重要意义,通过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对直接请求权存在的基础进行了深入的探求,并系统的阐述了直接请求权的内容及其行使要件。  相似文献   

8.
严峰 《法制与社会》2012,(27):10+12
合同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最为常见的法律关系.因此,请求权基础的确定对于民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鉴于合同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本文拟对合同上的请求权基础理论进行探讨,以期有一个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9.
请求权基础思维被广泛运用于法学教育中实体法的解题,但它对于程序法的意义并未受到重视.实际上,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民事诉讼法领域的程序与实体交错的问题.本文指出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诉讼标的问题中,它有助于确定请求权基础从而识别前后诉是否同一;在证明责任问题中,它有助于确定权利形成规范与抗辩规范,从而得以恰当适用规范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民法通则》未明确规定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学者们对于物权请求权是否应适用诉讼时效也存在争议。本文对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制度从价值基础和逻辑角度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认为 :排除妨害、消除危险以及恢复原状等三种请求权应适用诉讼时效 ,而返还原物请求权与确认物权请求权则不应当适用诉讼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草案 )》对物权请求权诉讼时效制度的设计有欠妥当 ,应予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物权请求权为罗马法依赖近现代大陆法系民法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物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现代各国民法,如德国民法,瑞士民法等,均建立了明文的物权请求权.本文从我国现状分析物权请求权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当得利的案件越来越多.当今,我国不当得利制度立法与制度构建上都相对落后,这不利于不当得利请求权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不当得利请求权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完善不当得利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张晓霞 《知识产权》2010,20(2):52-57
在知识产权领域,侵权损害赔偿额除了以权利人因权利侵犯受到的损失为计算根据之外,还可以以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作为确定赔偿额的根据,形成了知识产权领域特有的确定损害赔偿额根据的规定.但是,侵权获利返还在不当得利领域以及无因管理制度中有自己的请求权基础.以第三次修订的<专利法>第65条规定中.存在的疑惑为出发点,通过对德国判例和日本法律规定的比较研究,结合即将实施的侵权责任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精神损害赔偿额确定根据方面的规定,对侵权获利返还请求权基础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客观获利范围内,侵权损害赔偿与不当得利均是侵权获利返还的请求权基础,两者形成竞合;对超过客观利益部分的侵权获利,建议明确以惩罚性赔偿为请求权基础,而否定无因管理制度的准用.  相似文献   

14.
韦旻君 《法制与社会》2012,(10):295-296
渤海湾蓬莱19-3油田的漏油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其事后的处理方式尤为重要,将就其民事救济的基础和途径展开论证.总体而言,该事件应当适用《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其请求权基础为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请求权和物权请求权等,民事救济途径包括了双方主体参与的协商、多方主体参与的行政调解、民事诉讼、建立基金会等.还分析了适用惩罚性赔偿以及创新地适用环境资源行政合同的原因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产品责任中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情况大量存在,但是由于产品责任的特殊性,司法实践的处理并不像《合同法》第122条规定的由当事人从两种请求权中释一作为请求权基础那么简单.本文采用类案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在产品责任竞合情况下,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分别被当事人选择作为诉请基础的理论可能性与类案统计数据中当事人真实选择之间的差距,并结合不同法院对待类似案件的不同判决依据和判决结果,来讨论在产品责任中请求权竞合问题的适用难题.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法权利体系虽对环境权进行了部分吸纳,但二者却并不完全兼容,实质上更多地对环境权表现出排斥的情况,故将环境权在民法典中进行明确显得尤为必要.正确厘清民法上环境权是解决环境权融入民法典的关键,鉴于请求权在民法权利体系中居于枢纽的地位,应紧密结合环境权中的私法要素,以环境权作为民法上请求权的基础权利,对环境权请求权体系,即在民法典中明确环境权的内容、环境权作为基础权利的请求权内容、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及恢复原状、环境修复请求权等方面进行合理构建,力求让环境权合乎逻辑、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民法典中.  相似文献   

17.
叶锋 《法制与社会》2012,(14):70-71
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的《婚姻法解释(三)》:第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引起极大的关注。本文拟从实务中一个案例出发,运用请求权基础分析方法和法律解释学,结合德国法、日本法、台湾法对该条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进行解释构造。最后,对该实务中案例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8.
合同解除的溯及力问题,由于我国立法的模糊,在理论上存在争议。本文在对几种学说和与合同解除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以清算说作为合同解除的理论基础,可以合理解释恢复原状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并存,真正实现合同解除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不当得利请求权是指受害人请求受益人返还其不当利益的权利.对于不当得利请求权的构成要件及类型,学界存有不同的观点.同时,我国《民法通则》关于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少之又少,导致相关案件当中,当事人的利益无法得到充分保障.本文旨在分析研究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从而说明对不当得利请求权立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从诉权的历史发展和请求权概念产生的过程来看,二者有着一个从统一到分离的过程.目前,请求权是纯粹的私权,而诉权则是纯粹的公权,从民事权利实现的机制来看,有着一个从基础权利到请求权再到诉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